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延安中学考察。他看校史、访餐厅、进课堂,勉励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延安中学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延安精神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
用延安精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一是开展边区教育史教育。充分挖掘边区时期全国各地进步青年心向延安、心向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进步的感人事迹,用他们“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教育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二是开展延安精神主题班会课。充分挖掘延安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编写延安精神教育读本,利用班会课,通过对延安时期红色故事及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革命家、教育家论著的学习,深刻理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个人成才和革命事业成功的巨大意义。三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充分挖掘革命纪念地资源,凝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主题,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深厚内涵,使他们在研学实践中自觉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
用延安精神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一是开展红色场景教育。充分利用凤凰山革命旧址、抗大旧址、清凉山革命旧址、“四·八”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场景教育,厚植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唱响延安时期红色歌曲。延安时期,创作了许多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歌曲,组织青年学生传唱这些红色歌曲,让他们在壮丽激越的旋律熏陶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三是观看红色戏剧。延安时期,创作了《白毛女》《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许多歌剧和秧歌剧。新时代,也创作了《保卫延安》《延安!延安!》《延安保育员》《南泥湾》等一批红色影视剧和歌剧。组织青年学生观看,让他们在红色戏剧艺术熏陶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用延安精神落实品德教育,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一是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讲道德、有品行的崇高品质。《毛泽东与毛岸英感天动地父子情》是学校教育引导新时代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生动故事,生动体现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情观”,并由此窥见他们的大德、公德、私德。二是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讲规矩、有纪律的崇高品质。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为凸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新时代学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典型素材。三是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敢担当、讲奉献、有作为的崇高品质。延安时期,人们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这些就是新时代学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精神滋养。
用延安精神落实奋斗精神培育,在培育奋斗精神上下功夫。一是重温延安记忆,讲述艰苦朴素的故事。延安时期,很多故事都彰显出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培养艰苦朴素、乐观向上的品质。二是重温延安记忆,讲述南泥湾故事和劳模故事。用南泥湾故事和张思德、郝树才、吴满有、李凤莲等劳模故事,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三是重温延安记忆,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用愚公移山故事,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党的七大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养成坚持真理、同心同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奋斗精神。
加强延安精神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
用延安精神落实教学改革,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在思政课建设上加强大中小学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充分利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优势,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思政课大中小学校一体化建设内涵,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思政课程教育质量。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新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新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发展,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与自信力,积极引领学生发展学科思维,凝练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用延安精神落实“五育融合”,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打造红色德育品牌,增强红色德育功能和影响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校一体化红色育人资源平台、实践育人示范基地和班团集体结对项目建设,加强“爱国三问”基地、“延安精神践行基地”建设,确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二是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科普实践活动。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和美育熏陶。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一至两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四是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作为学农学工学商实践基地。
加强延安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践行延安精神,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相契合。用延安精神培养教师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与“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相一致。一是用延安精神增强教师的政治素质,培养科学的政治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这一精髓和延安时期革命先辈鲜活事迹可以引导教师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实践,进而追求真理、掌握真理、坚持真理,不断认识自身不足,摆正思想方位,树立“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二是用延安精神增强师德修养,培养正确道德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这一灵魂和延安时期革命先辈鲜活事迹可以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同志团结热爱,对人民极端热忱,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坚定“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三是用延安精神正师风,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延安时期的实践表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抵制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最好法宝。要学习先辈事迹,用自力更生的品质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鞭策教师,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教育领导与管理在读博士,延安中学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