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竹悟道,心向光明。2022年10月31日,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发行《知行合一——王阳明诞辰五五〇周年》个性化邮票(以下简称“王阳明个邮”),别出心裁地开创五边形邮票新版式,以五边形契合先贤诞辰550周年,代表王阳明人生中最重要的5个地点。
“精巧的邮票设计背后,是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集邮文化学者、中国集邮有限公司资深经理任永信讲述了王阳明个邮的独特设计理念,以及邮票记录的先贤故事、内含的文化底蕴。
瑞云送子,云纹庆生
王阳明本名为王云。据传,就在他降世前夜,他的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后,王阳明恰好出世。祖父依据这场梦为他取名为“云”,并将他降生的屋宇命名为瑞云楼。
在王阳明个邮上,设计师提取瑞云楼的轮廓,将其绘制在邮票右上方的外缘处。“在阴阳八卦理论中,这个位置是坤位。坤在五行中属土,因此在这里设计了王阳明出生地的图案。”任永信介绍。
邮票的5处边缘,除了排列双主图的底部,其余4处外缘中部都将齿孔设计为云纹。这种异形齿孔的巧思,也是由王阳明的名字生发而出的创意。紫外灯照射下,“550”字样在云纹上、在票面中部浮现,邮票以这样的巧妙设计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
格竹参悟,心学萌发
作为思想家的王阳明,留给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思想遗产,便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肇始于王阳明在京师格竹悟道。
那一年王阳明17岁,遵照父亲的嘱托,在回乡探亲途中到广信府(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拜谒了理学家娄谅。娄谅向王阳明讲授了宋儒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启发他走上了圣学之路。回到京师,王阳明看到院落中栽种了很多竹子。他由此想到朱熹“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的格物致知主张,决定格竹悟道。
“在王阳明看来,格竹是自己能否‘成圣’的关键。”任永信分析道,格竹七日不仅使王阳明因劳累过度而健康受损,还直接导致了他对程朱理学的怀疑,“成为他弃理学、开创心学的发端”。
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整理其语录、信件等,编撰而成的哲学著作《传习录》,记录下他的思想转变:“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在王阳明个邮上,先贤剪影与竹的形象共同描绘出王阳明“北京格竹”的场景;紫外灯照射下,“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等语句显现,王阳明悟道历程中思想转折、心学萌发的地点,就这样永久铭刻在方寸之间。
龙场悟道,圣者修心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城东部的栖霞山上,阳明洞至今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任永信也曾到这里参观,他回忆:“非常阴暗潮湿,但是比他当时居住的茅草屋要强,能容纳几百人。”
34岁时,王阳明因上疏反对宦官刘瑾擅政,被贬出京师,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内)做驿栈驿丞。“到龙场后,王阳明搭建了一座矮小的茅草屋。后来,他发现一处钟乳洞,就带着仆从搬进了洞中。”任永信介绍。
在贵州,正值盛年的王阳明思想尚未超脱于生死。他在屋后造了一座石棺,日夜坐在其中参悟生死的道理,开始了著名的龙场悟道。两年后的一天深夜,36岁的王阳明突然顿悟,认识到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他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任永信看来,龙场悟道是王阳明思想主张最重要的转折点。
王阳明悟道的钟乳洞所在地,500余年后被印刷在邮票上,山岩两侧竹林茂密,“阳明小洞天”吸引着后人,更启示着后人。紫外灯光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8个字清晰浮现,告诫人们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成圣”之路。
心理战术,用兵如神
阳明心学,用于修心可教人“成圣”,用于战场可带兵取胜。任永信介绍,王阳明不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出色军事家。平定宁王之乱,是作为军事家的王阳明立下的最大功绩。
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时,王阳明47岁,已经数次平叛。得知宁王反叛,他迅速准确判断出宁王的策略意图:上策是出其不意攻打北京,但是风险很大;中策是打到南京,然后与朝廷划江而治;下策是据守江西南昌,但是这无须叛变就能做到。王阳明判断,宁王的目标一定是攻打南京,攻打南京必然要经过安徽,行军第一站一定是安庆。
王阳明决定使用疑兵之计。他对外放出口风:“我们有16万兵马,要攻打宁王老巢南昌。”宁王得知消息后,一时不敢出兵,按捺十几天后,没有看到大队兵马的踪迹,才终于发兵。“宁王如果早发兵,王阳明各方面都来不及准备,宁王到了南京必然能获胜。但是疑兵之计耽误了十几天,使王阳明得以筹集到8万兵马。”任永信分析道。
宁王部队刚到安庆,王阳明就派兵攻打南昌。宁王迅速回撤,但王阳明早就命军队摆好布袋阵,在中途生擒了宁王。他平息宁王之乱,仅用了35天。“平宁王之乱,可以说是王阳明‘心战’的巅峰,其中的疑兵之计、反间计等层出不穷。”任永信认为,这也是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观点在军事实战中的成功运用。
王阳明在江西崇义平叛后留下的记功碑“平茶寮碑”图案,作为他的生命轨迹中平叛地的重要象征,被印制在邮票上。紫外灯照射下,石碑上方显现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字样,警醒着人们观照自己的心中所念,打破自己心里的桎梏。
病逝舟中,思想永存
袭剿广西南宁断藤峡叛军,是王阳明平定的最后一场叛乱。这一年他55岁,平叛后肺病加重、身体衰弱,便向朝廷告老还乡。“但是朝廷没有批准。”任永信介绍,王阳明知道自己时日已不多,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客死他乡,于是在舟中休养,便于随时出发。没有料到,未等及返回家乡,他便病逝在舟上。
王阳明安葬在家乡绍兴。绍兴王阳明墓图案,印刷在王阳明个邮左下方边缘外侧。“左下角是艮位。在阴阳八卦理论中,艮为山,因此在这里设计了他的陵墓。”任永信说。
用紫外灯照射,王阳明赴广西平叛前夜,在绍兴会稽山天泉桥留下的心学四诀浮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任永信对此作出阐释:“人的本心无善无恶,行为的善恶完全取决于一念之间。能分清善恶是良知,而为了善念除去恶念最好的办法是格物。”
邮票上,王阳明画像和他手书的《咏良知·问君何事日憧憧》全文下方,双主图《竹》和《太阳神鸟》对应着王阳明“格竹”的典故和“此心光明”的大格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慧语。箴言警语留存在青史,心学思想启迪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