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的不间断性,常令庸人长叹,蹉跎时光;又使奇人窃喜,默默努力。人无法看到也无法触摸时间,但时间节点却常因阶段性的某一现场亮相,甚至让人疑迷幻觉一般。
一只放在桌边的玻璃杯,被人拉了一下桌布,摇摇晃晃坠落到地面上最终被摔碎了。这便是一只玻璃杯的时运。如果这种阶段性的现场出现——便难于再逆转回来。因在某一个时点上,某种结局一旦现身,便具不可逆的特性;时间的属性,就是“突突”向前向前的。
不同域界的事物其寿命长度不等,所处空间不同,寿命会出现很大差异。譬如,山石处于相对永恒中,除风吹、日晒、水浸、雷劈、人砸、车挖之外,自身不再做任何运动,好像一切都静止了,无意识、无表情,更无从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享受,无从思考,时间在山石身上变得无比漫长。
如此看来,时间上的永恒,就像没完没了的修行,并无人所想那般美好,与内心期盼的永恒也相去甚远。所以,在人类有限的生命里,精彩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才是最聪明的做法。时间绝不会抛弃任何人,它总会保持着一贯悠缓的步调,沉默而不失慈悲,相伴相随每个人,承载那一时刻的全部内容。
时间不停地向前,某个人想停下来,可时间绝不会停滞,人只能与时间赛跑,这是世间不变的规律。一个人只有抓住每一天,才会有汩汩不歇的自信心产生。人只有对时间产生无法形容的感恩,它才会表现得像臣服于人一样。居里夫人一生中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和人们拥有一样的时间,但她创造的价值却难以估量,而这一切与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关系。
两个能力相近的人去做一件难度比较大的工作,自信心不强的人可能需要花费一天时间;而信心十足的那一位,可能只需花费半天时间。原因很简单,缺乏自信的人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给自己设定压力和阻力,并将大量精力放在了犹豫和对“结果”的担忧上,从而影响效率;而自信十足的人,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目标的把握明确,积极性高,专注度更高。
普通人的自信,也来自及早谋划时间。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在老家时,一天农活儿歇了,晚饭吃过,他在外间屋默默忙碌。幼时我一觉醒来,常见他在煤油灯下编笼或打理农具。我问:“爸爸,您这掌灯费蜡的,明天早上再干吧。”父亲说:“时间不能等,要学会‘偷’。明天早上,我还要给大田上粪呢!”此时屋外明月,在父亲看来——多像一盏亮眼的钟表。
一个人缺乏计划和时间管理,不断拖延、沉迷于不良情绪和随意为之的习惯,相当有害。他的时间,只会被悄悄偷走。“没事儿,以后有的是时间???。”每当听到有人说这句话,我心中就有无限感慨、遗憾和无奈。要知道,这一天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想为自己做的事、想为别人做的事,既然想了,就要抓紧时间完成,即使完成得不好也无妨。
电影《时间规划局》生动描述了时间对人的重要性。管理时间需要不停地努力,有许多事情,做好与做坏不消说,身体力行地做了,就已获得了一大截进步。“六点优先工作制”是效率大师艾维利向美国某钢铁公司提供的时间管理理念。这项原则要求员工们把每天要做的事按重要性排序,全力以赴做好头等重要的事,然后是次等重要的事,以此类推。
“帕累托原则”是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核心内容也是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必须立刻做”“没有压力,也应赶紧做”“有闲工夫时再做”,把当天的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讲的是少说话、多办事,员工叙述一件事情,必须根据时间及重要程度分别用30秒、5分钟、1小时表达清楚。
“美学时间管理法”用美学理念打造时间利用上的秩序、条理和效率。据传,《圣经·新约》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有3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书稿,另一张摆着他的论文稿,还有一张摆着他正在写的小说。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桌子前来到另一张桌子前,继续他的工作”。
书不借不读,时间不“偷”不多。这个“偷”,就是忙中偷闲。人只有尽全力争取每个15分钟、30分钟,才有权拥有这些零碎的时间。时间与你同在,它之所以鲜活,在于自我心灵的把控,在于你后面的时间着眼于被利用。一小段又一小段时光,细密而踏实;山渺而碧,海阔而远;人也一样,即便你的时间无限大,不用心经营,只会庸庸碌碌。
一个人不厌宿于一滴露水时间之中,会将须臾的生命寄托于细小的枝条,汲汲不怠。最终,你巨大的日轮使这露滴像玉一般发出璀璨光芒。翻译家许渊冲在日记中写道:“黑夜侵占了白天的时间,作为补偿,我只好用工作来收复白天失去的领地。”他的名言是精力充沛时,就要去工作。有时,从深夜12点翻译到早上7点,累了才睡觉。许渊冲信奉“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延长我们的白天,从后来的夜晚偷几点钟出来”。
詹姆斯·凯尔曼是布克奖得主,作为英语小说界的诺贝尔奖,能获得该奖项对一个作家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他对记者说,早上5点半到7点,大多数时间自己都在书桌前创作,每天都是如此。“我之所以养成这个习惯,是因为现实工作带来的那些必要事务的挤压。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当我还是年轻小伙子时,我就开始写作了,而我的工作大多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等我晚上回到家,已身心俱疲,不能再做任何事了。”于是,他坚持早睡早起,每天早上上班前两小时就起床。如此几十年下来,硕果累累。他说:“我在偷时间,把最好的时间留给了最重要的事情。”
身为台湾名作家的吴淡如,也是偷时间的高手。除了录节目和上课这些“铁打”的安排外,其余的广泛兴趣都是在“有时间就做”的“偷渡”下完成的。吴淡如家里的墙壁上有她随笔画的图案,柱子上的方块饰品也是她“有时间就做”的成品。她还会在一台大约半人高的除湿机外壳上彩绘一只猫,更勇于为自己一个个原木色的资料夹画上一只猫、一朵花,真真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