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成为英雄
王欲然
崇敬英雄、学习英雄,无疑是最响亮的主旋律。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成为“霸屏”的弹幕。9月3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留言“刷爆”朋友圈。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情怀强化历史责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烈士无畏、殉为家国的崇高情怀,也是我们强心壮志、勇往直前的灯塔与坐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唯有赓续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气概,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风范滋养浩然正气。在中国,有一种胸襟,叫袁隆平。他用一粒种子,帮助亿万中国人远离饥饿。在中国,有一种担当,叫吴孟超。他用双手,让16000多名肝胆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他们耗尽毕生精力,只为让人民体味到“医食无忧”的感受。国士已去,风范长存。如今,时代中的年轻人在大师精神、国士风范的影响下,苦练本领、磨炼意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信念坚定奋斗意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时期,无数英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在他们心中,信念是力量之源,是行动之基,是激励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真理。现在,新征程已启航,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攀登的每一个高度,都需要将英雄的信念,化为自身精神之钙,强心壮体、勇往向前。
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
天歌
中秋将至,今年月饼吃出新玩法,“有文化”的月饼不断刷屏。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要既坚持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不断地追求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让传统节日得到延续和传承。节日是如此,那么附着于传统节日的节令性美食也同样如此。
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新华书店推出的“字典月饼”,月饼表皮上印着生活中并不常见的“生僻字”,包括勥(jiàng)、槑(méi)、忞(mǐn)、奣(wěng)、扅(yí)……让不少网友感叹,吃个月饼也能“长知识”。这样的跨界尝试,可以通过月饼刻字这种易学易懂的方式,寓教于乐,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这些难念难记的文字,同时也赋予月饼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举多得。
我们不否认这些“有文化”的月饼的推出,有市场与经济角度的考虑,但是这些文创月饼的出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传统的中秋美食不但可以看,可以吃,还可以学习传统文化。换言之,现在的中秋节月饼,不但颜值很高,口感多样,而且还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对传统节日内涵的一种继承、发展与弘扬,值得肯定。
“有文化的月饼”,也特别适合中秋节的氛围。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这是中秋佳节的“保留节目”。如果面前摆着一盘文化味十足的月饼,大人可以一边分享月饼,一边给孩子讲讲月饼上的文化典故、历史故事,岂不是和中秋节的氛围十分搭配?说到底,月饼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使者,各类文创月饼也是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的媒介。
当然了,最后也需要提醒一句,再有文化韵味的月饼,最终也还是为了吃,所以月饼产品一定不能光有颜值、光有文化,而产品的口感、卫生、质量却没有保障,那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给财经“黑嘴”戴“口罩”正当其时
子川
处置违规“自媒体”账号2929个,清理有害信息47153条,其中,关停封禁账号1793个。自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以来,大批财经“黑嘴”账号被戴上“口罩”,网民拍手称快。
近些年,随着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民众对投资理财的兴趣越来越浓,各平台的财经类资讯也做得风生水起。个人财经自媒体以其通俗性强、灵活多样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入门投资者和读者,也成就了一批拥趸无数的“大V”和网红。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总难免泥沙俱下,在高额回报的利益驱动下,个别“名嘴”堕落为“黑嘴”,开始打起了精准收割“粉丝”的小算盘。
一个健康的市场绝不允许财经“黑嘴”兴风作浪。在日前召开的专项整治部署会上,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等多部门坚决表态,将督促指导主要商业网站平台对照专项整治要求,集中清理一批违规发布的财经类信息,依法依规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自媒体”账号。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治理,有效遏制了财经类信息网上传播乱象。
整治财经领域自媒体乱象,净化网络空间和大众舆论场,平台企业也责无旁贷。此次,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多家平台积极响应专项整治,针对存在歪曲解读财经方针政策、恶意造谣引导舆论恐慌、散布“小道消息”、炒作社会恶性事件等8类违规问题进行了深入清理和全面整顿。下一步,还应主动压实社会责任,善用技术手段强化对平台内容和账号的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抬高财经类信息发布门槛,在维护公共利益、营造风朗气清网络环境方面有更多作为、更多担当。
“快递不上门”的潜规则该被接受吗
朱昌俊
收货地址填的是门牌号,拿快递却要去快递柜或快递驿站,这样的现象,如今变得越来越普遍。2019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就此而言,许多快递公司的做法显然是违规了。
有专家认为,多年来,在电商领域,快递公司通过以价换量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态势,快递价格低,快递公司只能通过压缩快递员单票派费缩减成本。而快递员的工作量却有增无减,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必须承认,快递无法送上门有其现实原因。比如,出于防疫需要,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很多快递员甚至都无法进小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快递公司试探消费者接受程度的一个机会,于是有意无意将不送上门发展为潜规则。再比如,统一送到快递柜或驿站,降低了快递小哥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每名快递员的送货效率有提升。但是,这些现实原因也不意味着“快递不上门”的潜规则就应该被接受。说得更通俗点,目前快递企业的盈利建立在多方“让渡”权利的基础上。比如,消费者权益缩水的同时,快递小哥也必须靠节约每单的时间来提高收益,实际劳动量并没有减少。
这一模式在初始阶段或许能够成功,但未必能够成为长远的发展方向。毕竟,消费者对于低水平的快递服务,快递小哥对于低水平的权益保障的接受是有限度的。健康的快递行业必须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让快递小哥更从容。有人或许会说,这是我们为低价快递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但是,且不说这种“低价”是否真的就与服务质量匹配,剥夺消费者选择权的“低价”,未必是真的“低价”,也终究不可能持续。
“996”模式可以休矣
话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可在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多少人由于长期加班,无暇欣赏这人间好时节?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10个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996”式的工作制违法,并进一步明晰工时及加班工资的法律适用标准。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然而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漠视相关法规,有的直接将延长法定工作时间写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有的衍生出“弹性工作制”“大小周”等隐形“996”工作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用人单位鼓吹“狼性文化”,打着“崇尚奋斗”的幌子,强制推行“996”。实际上,奋斗与休息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不懂得休息就是不懂得奋斗。长期超时加班,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是摧残——劳动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容易埋下生病的隐患,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强度越大,人越需要好好休息,否则就会影响后续的状态,这本是常识,但往往被忽视。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不仅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对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大有益处。因此,企业谋求发展不应以牺牲员工的休息和健康为代价,而应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发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8万物种面临灭绝威胁,该警醒了!
暖山
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覆盖了相关物种的生存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趋势、面临的威胁、急需的保护行动等信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健康指标。本次评估的物种数量138374个,其中38543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灭绝危险”,902个物种已灭绝……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数不胜数。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类福祉和未来。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现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急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挖山开路、排放污水、滥砍滥伐等一系列行为,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并列成为三大全球性危机。
事实证明,世界各国真正致力于可持续的做法,受威胁物种的种群数量是可以得到恢复的。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这表明由于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得到了改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是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40周年。40年来,中国坚定履行公约义务,积极推进履约行动,我国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新型养老模式需要法律赋能
辛音
抱团养老、购房养老、旅居养老、兴趣养老……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型养老模式进入公众视野。许多老年人对这些养老模式感兴趣,又有些迟疑,专家更呼吁理性选择。据《法治日报》报道,民政部相关负责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起草养老服务促进相关立法。专家指出,目前对老年人保护的体系化与科学性不足,应尽快构建养老法治体系,规范新型养老模式发展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养老模式的更新换代,体现了治理思路的创新,也体现了养老观念的开放。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人,探索养老新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更多元的养老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不过,五花八门的新概念背后,也暴露出不少现实问题。
养老服务的观念、形式可以变化,但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老年人为本。坚守这一事业发展的初衷,不能光靠企业的自觉性、老人的警惕性,还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近年来,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外,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我国老龄法制建设正在向立体性、多元化、多层次的框架迈进。
只有尽快规范化,才能早日规模化。新型养老方式,亟须通过立法厘清各方权利和义务,明确激励和惩罚机制,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和漏洞。期待相关立法的起草,能够为新型养老模式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使之得以落实推广,实现长久发展。这不仅是老龄法制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降低整体养老成本、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之策。
“共享育儿”让生活更美
陈文杰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该怎么过?是听爸爸读一本书,还是走出室外听一堂“自然百科”?近日,上海依托各级社区少工委,深入挖掘各类适宜亲子间展开的实践类活动,打造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开启“共享育儿”模式。
“共享育儿”并非新事物。早在当年的“大院生活”里,“共享育儿”其实就是亲朋邻里间互相帮忙照看孩子,特别是那些家长忙于生计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的“王叔”“张姨”,就如同半个父母一般,“共享育儿”虽无“共享”之名,却有“共享”之实。而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邻里之间的信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带有年代感的“大院共育”方式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这种和谐友爱的相处方式,依旧让经历过的人向往。
几年前,有不少人搭上“共享经济”的末班车,将过去的大院共育改造为社区“共享育儿”——让“有空闲时间”的家长帮助“有托管需求”的父母照看孩子。似曾相识的带娃方式,加上相对实惠的价格,确实让这些平台火了一把。但受疫情影响,一众“共享育儿”平台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充分挖掘社区育儿资源来重启“共享育儿”,这不仅是课后托管的有益补充,而且为共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新思路。
要让“共享育儿”更加美好,管理才是关键。在完善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更要意识到,以社区为单位的“共享育儿”,更多承担社会服务的公益属性,而不是为了盈利。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社区组织发挥好主导作用,发动更多在社区“潜水”的家长加入“互助联盟”,共同为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