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朝,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来临,圆月悬高空,为什么每年此时的月亮最亮最美?首先,从气象学原理来看,这是因为中秋正处在秋分前后,太阳的倾斜度逐渐变大,白昼和夜晚的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位于正东方向,恰好接受位于正西方向的太阳直射,接收的阳光最多。不仅如此,这时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上空的暖湿空气退去,气温也一天比一天低。天空中的云雾逐渐减少,能见度高,月亮也会显得格外明亮。另一方面,从天文学上看,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其光线都来自对太阳光的反射,并且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因此,从地球上看,月光强弱应该和月亮反光面的大小有关,月亮反光面最大的时候就是满月时,所以,满月时的月亮通常也是最明亮的。
月亮每个月都要绕地球转1圈,每个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在运转过程中,其距离地球时远时近,最近时约35万公里,最远时约40万公里,两者相差约5万公里。当月亮运行到椭圆轨道的近地点时,由于距离的缩短,月面会比在其他位置上“看起来”增大一些,其实就是近大远小的道理。中秋前后,月亮正好运行到夜空的天赤道,即地球赤道的上空,这时月亮离地球最近,反射到地面的光线也最多。所以,中秋夜空的月亮看起来最明亮、最皎洁。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与“团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说起中秋节,我们很自然会想起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跟月亮有关,而月亮又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喜欢吟诵的题材,因此,历代的佳作层出不穷,一切跟月亮有关的诗歌都奔来眼底:“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说起中秋节,我们马上就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联想起“李白捞月”的传说。月宫、琼楼、吴刚、桂树、玉兔、蟾蜍,等等,都是跟中秋节相关的浪漫符号……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只不过我们的浪漫富有更多智慧和文化的内涵。
在中秋节这一天,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都会凝视同一轮皎洁的明月,月亮就把处在不同空间位置中的人联系了起来。人们看着月亮就忆起家乡和亲人,染着月色就起了相思之情和相思之心,人们缅怀过去的峥嵘岁月,忆起人间的点滴恩情。邮递月饼,邮寄鲜花,短信祝福,电话问候,都成为现代人表达相爱之情、感恩之心的途径。感念恩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意味,懂得感恩也成为我们民族和谐进步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