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疫后产业新格局的十大趋势

《 人民周刊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第一个趋势是世界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有一个特点,即本国产业链参与国际工序分工体系程度越深,技术和产业的复杂性越高,链条越长,对于全球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依赖程度越大,受到的伤害和冲击也就越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结束后,各个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对安全的考量可能会高于效率的考量,公民的整体利益可能会大于消费者的个体利益,安全成为关键的变量。

    第二个趋势是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可能会更倾向于本地化和区域化。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断,加剧超级全球化收缩或倒退产生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趋势。同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科技和产业革命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也呈分散化,这三个因素汇合到一起会引起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更短、更本地化、更分散化。在超级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形成的产业链过长、价值链过于国际化和供应链过度强调零库存及时供货的紧运行,现在出现了严重的全球断链断供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个趋势是世界主要大国强化对全球科技竞争优势的主导控制能力。不断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和试验研究等不同领域加强管制和强力干预,对一些高技术企业开发和试验研究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了更多科技保护主义、投资的保护主义、贸易的保护主义举措。这种情况下,会大大增加全球科技和产业脱钩的风险。

    第四个趋势是制造业的本地化和服务业尤其数字化转型的全球化深度融合。谈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更多是制造业,而服务业尤其是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电子商务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发展非常快速。来中国投资的国际直接投资(FDI)过去70%以上都是制造业,现在来中国投资的FDI70%以上都是服务业,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仍保持着较强劲的进入态势。

    第五个趋势是国际大三角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出现快速调整。过去美国和欧洲给全球提供市场和技术,东亚给全球提供制造和人力资源,中东和非洲给全球更多提供能源和资源。现在美国、欧洲推动再工业化,为了创造中低端就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中低端制造业投资都欢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大三角的格局正在出现分化,三个角都在向对方的优势领域进行蚕食延伸扩展。

    第六个趋势是产业链东移的态势明显加快。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率先稳定的是中国和东亚地区,那么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率先稳定的也是东亚生产网络。这种情况下就遇到一个很大的矛盾,东亚生产网络开始趋于稳定,而美欧疫情仍处于最困难的反复阶段,美欧两大生产网络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收缩或中断。疫情冲击加速了全球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的趋势。由此会带动东亚生产方式加速调整,从要素投入增长驱动模式开始转向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模式,从全球制造加工组装基地开始转向全球市场,从制造业的中心转化成制造和服务的双中心驱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揭示了全球创新要素东移的新趋势。

    第七个趋势是全球产业布局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亚洲地区现在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共享,从最发达的经济体可以参与地区经济开放进程,到最不发达的经济体也可以参与和共享,也能考虑和照顾到地区发展状况多样性,对其他地区也不采取排他性政策。亚洲生产网络,将逐步形成由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RCE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三个不同层次区域贸易协定构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美墨加协定等贸易协定则不一样,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高标准、一揽子协定的集团化特征,对区外企业形成了更高的准入门槛。所以,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区域贸易协定和开放地区主义对亚洲产业布局非常重要。

    第八个趋势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养老健康、医药、人工智能成为成长性最好的前三位产业。第一个是医药产业。新冠肺炎疫情的核心是提高人自身的免疫力,中药这方面的医疗效果很好,中西医的结合非常重要。第二个是健康产业。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家发现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自身健康状况,勤洗手、早睡觉、营养足是防范疫情最好的办法。第三个是人工智能。当线下各项活动中断的情况下,线上的会议、谈判和交流需求大大增加,就会促进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因此预计疫情结束以后,医药、健康和人工智能会成为人们预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最快的三个领域。

    第九个趋势是产业的布局开始分散化。现在有一个词叫“宅”,宅在家里以后,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满足宅在家里的人的个性化需求、多样性需求、主观体验的需求和对虚幻的需求,因此基于新的贸易、新的技术和新的消费的新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式就产生了。虽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越来越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本地化,但是它嫁接的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是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因此短并不等于没有效率,而是更能满足新需求的痛点,更有弹性和韧性。

    第十个趋势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产业布局的新增长点。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较好的市场区,一个是周边的东盟市场,成为目前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另一个是“一带一路”市场区,占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接近30%。外贸企业对“一带一路”市场最大的担心和风险是什么?是拉丁美洲、印度这些亚洲的其他地区甚至非洲地区会不会成为第三波疫情暴发的区域?会不会出现像美欧面临的疫情蔓延和反复的情况?因此“一带一路”核心的问题是共同联合抗疫。如果新冠病毒在“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不能得到控制,或新冠疫苗的研发推广不能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如果发生了像美欧一样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场景,那将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社会尤其对中国及亚洲来说,需要帮助“一带一路”相关地区能够尽早进入科学抗疫、科学防疫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保障民生、推动经济社会生活正常化。

    有三个因素对影响这十个新趋势发展变化非常关键。第一个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是会造成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中断。如造成疫区消费投资和进口的中断,是隔离还是维持供应链运转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可能是一个重要方向。第二个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和病毒之间的斗争,是更强调自身自由还是更强调同舟共济合作是另一个两难选择。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加强合作非常重要。最后一个因素,想要战胜新冠病毒,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非常关键。尤其在新冠疫苗、药品开发和综合治疗手段探索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国际合作很关键。

    仅从新冠肺炎疫情角度看,东亚地区疫情最早趋于稳定,东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恢复也最早,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化就会快,对外合作就会早。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地区面对的问题,一是缺少订单怎么办?要扩大本地区需求创造新订单。二是缺少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怎么办?要加强本地区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本地化。三是缺少技术怎么办?要加快创新要素东移速度和本地研发创新合作。四是缺少地区货币、金融合作机制怎么办?要加快推动地区货币和金融体系建设合作。五是缺少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怎么办?要加快东亚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这可能是新冠肺炎疫情给东亚地区合作带来的新变化。

什么是2020年的底色
中国之变,世界之变
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全球疫情之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疫后产业新格局的十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