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
在这场全球疫情的危机下,我们的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够真正地走出困境,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尤其是中小企业该如何生存,从我研究的角度,以及疫情下在线企业调研的现实来看,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一件事:
快速调整五个认知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地调整自己的认知。这种转化和理解的能力,就决定了你的行为选择。所以,管理者需要快速调整认知,我从五个方面给出建议。
第一个认知调整,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存。因为当环境不确定时,你唯一可以去做的是怎么能够理解这个环境,想办法与它相处。我们在回看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就会发现有很多企业在危机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2003年非典时期崛起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在非典之后起步的还有新东方、携程和京东,它们在遇到这些挑战时,能尽快地调整自己,去接受非典带来的改变,找出寻求发展最佳之路。
第二个认知调整,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些能够在危机中走出来的企业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有一种非常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当危机来临时,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那你一定能够把危机看作经营条件,而非制约因素,你会想办法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第三个认知调整,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在面对变化时,可能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调整,就是要尽可能地去进化应对。我们很清楚,在巨大变化中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因为它的影响维度太多。因此,对于企业最大的考验,其实并不是你能不能预测正确,而是你能不能动态去应对。
第四个认知调整,自我心态的调适。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很多中小企业是非常艰难的。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员工们主要还是看你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取决于管理者自己的心态。我用“同理心、平常心、积极心和信心”,这“四心”来给大家建议。
第五个认知调整,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这也是我在数字化时代给大家的建议。华为在它30多年的历史当中,也遇到过很多的危机,但都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尤其是2019年美国的冲击,但是任正非很明确地告诉他的团队,“我们只要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美国能做什么我们其实是左右不了的。”所以在华为的风险理念当中,认为企业应该是一棵植物。植物深深地扎根下去,不管这个环境好还是不好,都要想办法汲取到营养,让自己壮大。
做一个打硬仗、打赢仗的准备:
中小企业要做五个努力
有了快速调整的五个认知之后,接着下来是怎么做的问题。我觉得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点,审慎地经营。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因为疫情,它会影响到全球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对于供应结构和成本结构的要求已经完全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为企业提出新的高效率和新成本能力的要求。一些中小企业是满足于消费者日常需求,另一些中小企业是配套于产业链的,如果中小企业要活下去,是需要有能力应对供应链结构和成本结构的调整,来使得自己在产业链和供应结构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疫情之下,无论人们怎么讨论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但是我们以基本的角度来讲,供应结构当中,我们做好自己的效率和成本水平,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
全球的疫情防控带来的不确定,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重构商业模式。一些中小企业受困,或者有非常大的风险,就是因为应对这种变化调整的速度不够。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中小企业反而调整速度非常快,如原来完全是开店模式,现在改成员工直播模式;原来是一种提供产品的方式,现在转成提供服务的方式,这些企业实际上是理解到疫情变化带来的商业模式变化,并快速作出改变。审慎经营就是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就是要把自己的基础夯实,强化自己的内功。
第二点,做好当期经营与长期战略的平衡,以当期为主。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最重要的行动是什么,就是怎么把当期经营业务做好,来平衡当期经营与长期战略发展的关系。以当期经营为主,就是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改造你的企业。疫情中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如何保证现金流,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就要把内部成本降下来,这就叫不亚于任何人努力地改造当期业务。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能不能贴近顾客,为顾客服务,解决顾客的困难,如果能够做到,会有经营的现金流。
第三点,有能力的企业更加关注产业伙伴和价值伙伴的共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非常多的中小企业需要抱团取暖。但是,其中更需要有能力的企业,帮助产业伙伴或者价值伙伴共同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比如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当时能够实现保住一些就业,从大萧条时期走出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蓝鹰运动”。250万雇主参与了“蓝鹰运动”,保证人们被雇佣,减少失业。如果没有这个运动,美国能否走出大萧条会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无论看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社区,抵抗危机时,需要的还是相互帮助。企业间的、产业伙伴之间的帮助,这其中也包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帮助。
第四点,在线化、数字化是个必选项。2020年春天,人们忽然发现我们都在一个数字世界里,包括这次峰会,也是用在线方式举行的。经过这次疫情危机,在线化、数字化是个必选项目。我是一个研究数字化比较早的人,在过去七八年的研究中,发现大家对数字化的理解,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消费端来讲,数字化进行比较快;在社交、金融领域的数字化速度也很快。但是在更多行业中,大家认为数字化还是有一点距离,还不需要那么急着进入数字化。可是这一次疫情发生之后,突然间发现各行各业的人,都必须学会在线化和数字化。比如学校所有老师,几乎一夜之间都在线讲课。在线能力决定了企业在这一轮变化当中的应对能力和成长机会。
比如,百货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人们保持物理距离。人们不能去店里消费。但同样是百货公司的天虹百货,反而因为数字化的能力,让自己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机会,它的门店业绩反而提升了一倍以上。
第五点,企业家的经营意志力。我认为在这样巨大的冲击下,还是要靠企业家的经营意志力,靠企业家精神。我一直很在意组织管理中,企业家的作用与影响。我们都非常清楚,越是在危机当中,大家越依靠领导者。企业家作为指南针,告诉我们方向。为什么在这段时间特别强调企业家或者领导者?原因就在于在危机当中,只有领导者能够带领我们摆脱危机,能够告诉我们方向在哪里,能够让组织高效运转,使得组织有定力。
所以我在最后的建议中,希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要有经营意志力。过去的研究中,我发现,那些能够从小变大的企业,主要还是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如果管理者相信能够增长,他相信能够面对危机,他总是可以在危机和变化当中找到任何一种可能性。
我非常赞赏一些企业家,他们愿意直播带货,愿意去尝试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很多人评估他们到底能卖多少货,直播的效果好不好,我觉得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给员工信心,给大家一个明确的选择。当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拥有这样的经营意志力,能够不断地在危机当中寻求解决方案时,人们都会相信企业有能力走出危机。请大家记住,问题的焦点最后都会落到领导者身上。
最后我还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个观点:我们要问自己,是否认真,是否有足够勇气,在每一个当下不断调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