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西易,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鲁顺民 《 人民周刊 》(

    跟作家郭万新文字往来已经有20多年了,后来他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之路,也有被我“祸害”的成分在。显然“祸害”得不算差,万新隔几年就要拿出一部让人惊艳的作品来,不说零零碎碎的中短篇创作,单就大部头,先是《吉庄纪事》《草根吉庄》,再是《薪火传家》《耕读世家》,然后又奇旅突进,开始儿童文学创作,读者反响强烈,文坛声名日隆,先斩赵树理文学奖,再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著作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在山西省纪实文学、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郭万新”三个字,就代表实力派一流。

    万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在晋北那座新兴城市里能够扎下根、立下身,靠的就是文字,靠的就是写作,靠的就是文学。在一起聊天,他常常感慨文学对他的滋养和给予、带给他的困惑与充盈,所以他面对文字,哪怕是落下一个字,都非常认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么多年交往下来,我是知道的,尤其是纪实文学写作,采访、写作、读书是考验作家才情的三项硬指标,从某种程度上讲,最后呈现出来的文本,不能说是用脚写出来的,也几乎说的是实情。没有足够的田野功夫,根本无从唤起思考热情,无从调动人生积累,更无从下笔。当年他写下百万字关于吉庄的文字,那真是一沉到底,把个村庄如篦梳梳头一样过了一遍,事无巨细,家长里短,一点一点在胸中构建起村庄的模样。在吉庄,他生活了一年?两年?总之是时间很长了。两本关于吉庄的书出来,最激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吉庄的老百姓和吉庄籍的朋友们,他们给他披红挂彩,授予他“吉庄荣誉村民”称号。

    他的写作,下的就是这样的笨功夫——而纪实文学,别人看来是讨巧,但实际沉入其中,苦辛自知,要的正是这种笨功夫。所以,许多人都是望而却步,从事这种写作,且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有人说这是一种讨巧的文体。这样说,是“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真正让别人“讨巧”一下,还真不是那块料。所以,万新的作品,向来是扎实的、厚实的,也是诚实的,这种文学品质,来自个人修养的品质。

    《传奇西易》,郭万新再一次深入村落中去,深入发掘,深入采访,呈现给我们的是又一个村庄的模样。同样也是一部扎实、厚实、诚实的著作。西易村我没有去过,通过阅读西易村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沿革与巨大变迁,这个村庄的前世和今生随着万新的文字一点一点展开了。

    西易村是平凡的。跟散落在中国版图上的千千万万村庄一样,并无特殊之处。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前,深处中国传统北部边地的西易村,甚至更差一些。

    西易是特殊的。今天,以这个村庄为徽号的现代化企业,兀立潮头,在地方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山西省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华西村”。

    这部书,以写人入手,老支书苗滋种在改革开放之初,在村庄土地几乎全部被征用的情况下,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没有把村集体经济分光吃尽,力主以工业兴村,走共同富裕之路;继任书记苗寨,接力前任家业,奋力推进,村办煤矿提质增效,扩容扩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第三任书记苗杰,在强基强企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倾力建设美丽乡村。用村民们自己的话概括:老支书苗滋种任书记30年,让村庄站起来;继任支书苗寨,有胆有魄,让村庄富起来;现任支书苗杰,有头脑有担当,让村庄强起来。

    作家是什么,就是那种善于描摹人物、善于总结事情的人。在作家笔下,一个村庄,三个人物,形象、生动,血肉俱丰。事实是,西易村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与村庄40年的变迁,莫不折射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变化的影子。西易40多年的发展史,实在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在桑干河边变迁的缩影。

    概括地讲,这本书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是一个农村里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乘改革开放春风,就地完成三大转化的故事,即农业就地转化为工业、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农村就地转化为城镇。西易村40多年,三大转化,说起来就是一句话,但作者把人物命运、村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扭结在一起,波澜壮阔,悲壮雄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村庄的三个就地转化,实际上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反映的虽然是一个局部,却以点带面,谱写的是一曲我们这个有着深厚农耕传统的国度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壮歌。

    西易村,以及西易村的苗滋种、苗寨、苗杰他们,其实要么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要么是农民的后代。长期以来,我们有着一种固有的观念,为农恒务农、为农恒为农,一世为农、代代为农;农民,农村,似乎是一个与现代化不应该发生关系的角色。但是,反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中国每一次大的突破与飞跃,哪一次缺少过农民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之前以农村包围城市,千百万农民用小推车推出解放战争不必说。单说改革开放,是农民用“胃”思考,选择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开改革开放先河的破冰之旅;农民用胆魄大胆闯,离土不离乡,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崛起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经济奇迹;农民再用脚来选择,掀起进入21世纪以来持续高涨的农民工进城大潮,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0%到今天超过60%,现代都市也因农民勇闯天涯而活力四射。

    西易村,从七扭八歪的“土窑钵”窑洞,到今天别墅林立的村舍;从老牛耕斜阳,到今天机声隆隆的厂区园区;从昔日煤尘飞扬的矿区,到今天生态发展的和谐风景,每一个细节的推进,莫不与国家现代化推进的情节相合拍。这也是我们农民自己的创造,是我们农民从来没有缺席中国巨变的见证。

    西易的变迁,是一个村庄40多年的变迁。中国在前行,前行的步伐在桑干河边的西易留下了如此坚实的脚印。

    也许,这就是这部村庄史乘的意义所在。是为序。

    (本文为人民日报出版社《传奇西易》序言,作者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食疗养生:重在四气五味
远离耳鸣 还我“耳根清净”
毛泽东如何评价抗美援朝
新中国“开国大印”背后的故事
西易,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边走边画“游世界”
望秋
小区那个鞋匠摊
秋日话菊
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