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中国“开国大印”背后的故事

吴冠中 《 人民周刊 》(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们国家有了自己的国旗、国歌。几乎与此同时,还有了自己的第一枚国印。“开国大印”是一个国家权力的象征,新中国的“开国大印”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这一方开国之印的身世和命运鲜为人知。

    和历朝历代的国印不同,过去的玺都用篆书体,而新中国的开国之印用的却是繁体宋字,字体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的,自左而右有15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如今,这枚“开国大印”仍完好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

    印章为方形圆柄,国印实物印面边长9厘米、章体厚2.5厘米、柄长10.9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印章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上午9时并被使用。

    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949年6月,全国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国印之事,并让齐燕铭协助陈叔通策划这项工作。

    对书法还算精通的齐燕铭,自小就生长在北京,对琉璃厂治印行业颇为熟悉。他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饭店相聚,座谈治国印之事。在众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张樾丞担当治国印之重任。

    张樾丞接受治制开国国印任务之后,便回家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四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阅。

    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制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

    印样确定之后,张樾丞就忙着指导儿子张幼丞跟伙计们对原料进行粗加工。先是化铜、浇铸,然后打光,拿大锉锉,再用手工把做细的木炭磨光。这些工序做完后,张樾丞亲自动手画印样,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拿凿子凿,用刀子修。几天后,一枚“开国大印”就做好了。

    镌刻这种印章是有极严格的特殊规矩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印治成之后,四个角都要突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名曰“启封”,所以张樾丞家没有留下成品国印的印样。

    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死活不肯要,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新中国成立后,张樾丞还给周恩来、朱德治过篆字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张樾丞为人低调,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外人知道的很少。

食疗养生:重在四气五味
远离耳鸣 还我“耳根清净”
毛泽东如何评价抗美援朝
新中国“开国大印”背后的故事
西易,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边走边画“游世界”
望秋
小区那个鞋匠摊
秋日话菊
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