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汪勇:聚拢温度,摆渡生命

汪勇 沈嘉柯 《 人民周刊 》(

    编者按:近日,由汪勇口述、沈嘉柯著的《生命摆渡人》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生动记录了武汉抗疫一线快递小哥汪勇的故事,也是疫情期间千千万万个平民英雄的故事。本刊节录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急上加急,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火烧眉毛

    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另一个基本需求,也像一座山,横亘在汪勇面前。

    疫情期间,金银潭医院的值班人员大多住在各处的酒店。

    酒店在那个时候也没法提供餐食,春节放假期间,人手不够,封城了更加措手不及。医护人员吃不上饭,要么吃泡面对付一下,要么啃个面包。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汪勇想办法募集了2万块钱,给这些医护人员买来了方便面、饼干、矿泉水。

    泡面吃了一周后,有个护士小妹妹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好想吃大米饭啊!”

    这条朋友圈,刺痛了汪勇。

    “人家大老远那么辛苦地跑到这里来救人,却连一顿大米饭都吃不上,我心里很愧疚。”

    汪勇决定,无论怎样,也要让他们吃上一顿热乎的大米饭。

    在网上发出信息之后,汪勇联系上了一家饭店,对方愿意以成本价16元一份的套餐卖给汪勇。

    这30份总计480元,汪勇自己掏钱买下来,送到了医院。

    “为什么不收钱呢?”

    “人家是来救你命的,你还问人家要钱,我说不出口。”但是汪勇也意识到了吃饭需求的问题,自己这样垫钱去买,只能解决一顿,长远来看,这肯定行不通。

    于是,汪勇决定继续寻找资源。

    汪勇发布的求助信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很快就有两家餐厅与汪勇取得了联系,承诺每天免费为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100多份盒饭。

    但是,供应了几天之后,汪勇发现,这两家餐厅每天还要为其他医院供应2000多份餐食,产能达到了极限。

    汪勇开始筹划,搞一家专门保障医护人员餐食的餐厅。他当时的出发点是,“我对接的两个供餐的餐馆,是原来正在供餐的餐馆,他们的压力特别大,我需要为他们分流。不然的话,我担心把他们压垮了,会导致一个很坏的结果,就是其他小的餐馆肯定也随之崩塌吧”。

    “因为当时的就餐压力是持续地增高,不知道他们在哪个点就撑不住了。所以我想的是做连锁,对接了一个餐馆,让它恢复营业。只要稍微有点盈利就行,因为老板应该也想做公益。”

    汪勇当时是这么想的,对于餐馆来说,做餐的一点盈利,就给员工。毕竟人家也是要谋生的。

    他只要花4天盘活一个位置,有个600份到700份的产能,再花时间去搞定下一家,“我想搞7家左右,应该能够满足需要”。

    怎么才能找到符合这些要求的餐厅呢?

    汪勇想到了“扫街”。

    “扫街”就很简单了。说到这,汪勇略带兴奋:“我当时直接找人,直接在群里喊,我马上要去哪个位置,要做什么事,你们有多少人多少车要来?我需要5台,不到5分钟,5个人就报名了。”

    对于汪勇来说,经过了与滴滴合作的历练,他在援助过程中又积累了经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做事越来越驾轻就熟。

    他给这5个人分配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从现在开始,在这个地区里面沿路走,大的酒店、大的餐馆,只要看到开门了,你们就进去,问老板的姓名、电话,把定位发给我,我就按照你们收集来的信息,去一家一家谈。”

    在汪勇谈这一家的时候,他的伙伴就去找另外一家,他们这个团队的默契越来越好。

    此刻的汪勇,像个商业高手,精准定位,直奔主题。他们要找的,就是打开店门的餐厅,有人在里面抽烟、喝茶、聊天的这种。再跟店老板聊,你们愿不愿意恢复生产,愿不愿意为医护人员出一把力。

    汪勇找到了餐厅的老板,第一步是加老板微信。

    加上了微信,他就说:“哎,您要是有时间,看下我朋友圈啊,我前面干了什么,都在里面。现在我需要处理的,是吃饭。”

    汪勇其实是故意的,故意把他之前和滴滴、美团、摩拜的对接结果晒到朋友圈。

    餐厅老板们看到他顺利解决了金银潭医护人员上下班的问题,就知道他现在的角色了。这样汪勇就不必再浪费口舌,反复解释了。

    “您这边现在因为疫情原因,场地空着也是空着,您看能不能这样,场地能不能不收我的费用。人工的话,您觉得需要收费的话,我们可以聊一下。”

    其实汪勇的侧重点,就在于人工免费、场地免费。这样他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弄到最多的餐饭给医护人员。

    做餐的原材料,比如青菜,汪勇就找到了免费提供的人。

    青菜免费了,真正需要掏钱的,就是一些调料、盒子、筷子,加上肉。那么汪勇的压力就不大了。

    那个肯提供餐厅资源的老板叫江志,他的餐厅名字叫鑫釜山烤肉,这是一家本地的连锁自助餐厅,江汉路有店,司门口也有一家店。

    其实,汪勇在找到这家烤肉店之前,已经和另外一家聊得差不多了。那家大概每天需要收他1200块钱,人工费已经谈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场地不要他的钱。

    不过汪勇还是要找一下,看有没有更优的选择。

    这是其中一个志愿者朋友介绍的。

    这个志愿者告诉汪勇:“可以跟老板联系一下,他可能跟你想法一致。”

    疫情之下,太多人愿意为了这个城市出钱出力,主动而踊跃。

    汪勇给那位江总打了电话过去,说了一下现状。

    这位紧急时刻毅然出手的餐厅老总说:“兄弟,我和你看到的情况一样,我做餐饮十几年,我知道现在供餐是什么情况,而且它会持续地增压。”

    不过,他又说:“我愿意。我的材料我的场地免费,员工免费。我们一起来干这个事情。”

    汪勇对这位鼎力支持他的餐厅老板充满感激。

    他们,心甘情愿。

    第二天一大早,汪勇就去了烤肉店里。

    餐厅老总把所有员工召集起来,汪勇和他们一起开了一个安全会,交代清楚,关于这个病毒,大家该注意什么。

    汪勇说:“之后我把我的护具提供给了他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天下午,汪勇和他团队的人全部出去问,满市场地找食物原材料。

    “你家卖什么?好,莴苣。莴苣最低多少钱?”

    ……

    一家家地问,一家家地找,最后汇总起来,做出一个表格。

    汪勇找最便宜的两家去谈。

    然后,再通过微信朋友圈,“我之前干吗,我现在准备干吗,有一个老板已经免费给提供场地、员工了,我现在准备给医护人员做餐饮,想得到您一些帮助,您可能有些东西卖不出去,我们可以拿走吗?或者便宜点给我们”。

    “青菜本来卖1块6,1块给我;那鱼,老板说,‘这4600斤你要都拿去’,我说要不了那么多,我拿1000斤吧,以后的给我成本价。”

    太多人,愿意帮助汪勇。“帮他,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汪勇还跟老板商量说:“以我的名义收费也可以,以您的名义收费也行,我们最后定的是10块钱一份,因为我们的大米免费,部分蔬菜免费,肉要钱——肉基本上没有免费的,当时肉很紧张,必须得花钱买——加上肉,加上盒子、筷子、调料、水电煤气,都算老板的,算下来的话成本大概在7块钱。我想收10块,多出的3块钱,700份,2100块钱,分给那几个伙计嘛,10个伙计一个人200块钱。”

    汪勇说:“其实我当时不知道,他们的老板,居然是全额给他们发工资的,是后来店被关了之后,我才知道的。”

    大疫当前,烤肉店老板江志的做法,有情有义,帮助了志愿者,也承担着社会责任,这样的人,给予了大家人性的温暖。

    今年46岁的罗文怀,也是汪勇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他是武汉市第36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从大年初四开始,当起了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加入汪勇团队后,他先是送餐,也就是开着车在城里面送盒饭。

    他们从司门口的一个餐馆里面,把盒饭给每个小车一分,再送出去。

    罗文怀主要负责送汉口的一些医院,比如江岸区的普仁医院等。

    到了下午,罗文怀就参与买菜的事。

    罗文怀回忆:“这个买菜啊,我们跑的地方就很多了。我们住在汉口这边,盘龙城这边。一开始还跑到汉口北大市场,后来汉口北大市场有新冠病毒人员确诊了,就关闭了,要清扫杀毒之类。”

    汪勇当时告诉罗文怀,要他们把门面上留的电话记下来,先打电话,看看有没有滞留在武汉的。如果对方店里有蔬菜存货的,就把它买过来。

    最后,因为在汉口这边的购买都不成功,他们直接去武昌那边的白沙洲农贸大市场。

    罗文怀回忆:“我们在农贸大市场每个摊位问价,后来我就看到了一些菜农,他们是武昌江夏区的菜农。我就跟他们聊上了,直接从菜农那里买菜就会更便宜一些。当时我们就买了600多斤的蔬菜。”

    然后,他们把这些蔬菜分到各个志愿者的小汽车里,把菜拖到司门口餐馆里面去烹制。

    “一开始我们主要围绕着送餐、买菜包括作料、米油粮等工作。上午送餐,下午送完餐之后就到处去购置物品,回来时还要买一次性的碗筷、饭盒等。”

    汪勇同时还给滴滴司机供餐,他在朋友圈通知了他们。

    第二天开始,餐馆那边就排了很长的车队。

    这家自助烤肉店做了没多久,就被喊停了。

    汪勇说:“还是因为影响力太大了,街道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给他们送盒饭,有人考虑到风险,就举报了。”

    相关部门的人来了之后,汪勇也跟他们回去了。

    “我想尽量还是沟通,我们不开业,我们生产了之后就送出去。”

    汪勇估算下来,当时大概花了小1万块钱,因为那些餐盒、调料什么的不能只准备几天的,一准备就是半个月的量。

    违法违规的事情不能做。

    “明文规定是不允许任何餐饮企业开门,因为面对面吃饭之类,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成为一个传播源。”

    那时候,汪勇其实还想对接一个有资质的供餐企业。

    于是他要来所有有资质的定点供餐机构的电话,一家家去沟通。

    汪勇对支援的医护人员说:“我不想你们果腹,我希望你们吃好。

    “我这几天要对接一个供餐企业,还是想给你们继续提供,像你们之前吃到的那么好吃的饭菜,所以我可能暂时没有时间管你们这几天的吃的了,你们得自己想想办法。”

    其实最让汪勇伤心的,是他在跟有资质的指定供餐点谈判时的遭遇。

    汪勇会开门见山地问他们有没有产能:“因为很多指定供餐点缺人手,没有产能,跟他们谈再多没用,多100份都做不出来,谈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

    “OK,有产能,每天给我做1000份都没问题。”

    汪勇就继续谈费用的问题。

    “我可以给您提供免费的大米、免费的蔬菜,您只需要出点肉、出点调料,您需要盒子,我都可以提供给您,而且这些饭做了之后,不需要您送,我安排人来送出去。”

    汪勇尽最大能力,给出种种承诺。

    “您卖给我多少钱一份,能不能便宜点,我这个全部是送给医护人员吃的。”

    然而所有人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统一一个价钱:40块钱一份。

    “你提供再多的东西,他都是40块钱一份。所以那个时候我特别寒心,为什么你们就不愿意伸手帮一下。大家都这么难吗?还想着挣钱哪?”

    就这么卡在钱的问题上了,这让他心里面真的很痛!

    解决一个难题,又冒出一个难题。

    汪勇团队的日常一天

    2020年3月7日,武汉的疫情首次进入两位数,这一天发布的3月6日新增确诊数字,降到了74人。除武汉之外的湖北其他地区,纷纷清零。

    当天早晨,太阳照常升起,阳光露出几分明媚,我们武汉人觉得,在惊蛰之后,这是一个好消息。

    汪勇所在的各种援助微信群,其中有一个叫“维也纳酒店后勤群”。

    疫情渐渐稳定,援助武汉的医疗队语气也有了轻松的气息。

    群里的医护人员开始担心起自己的体重,他们的伙食已经获得了很大改善,有些人甚至开始变胖,迫切需要体重计。

    一位网名叫“晨曦”的医护工作者开玩笑:“看这架势,称个体重还得上桌子?有点分量的还不敢上去呢,怕把桌子压坏了。”

    另外一位“goodluck”则配上一个机灵的表情符号:“不要紧,你们都那么瘦。”

    还有人晒出了午饭的菜品,名称依次是:莴苣、胡萝卜烧羊肉、小炒肉、清炒菜薹、剁椒鱼头、莴苣烧鸭肉、面条、水饺……

    维也纳酒店总经理彭广伟说道:“体脂秤放在大堂书桌这里,大家路过可以使用。昨天又买了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放在前台,大家也可以到前台租借,劳逸结合。”

    就在当天,汪勇通知群里所有人:“今天马上会补面膜过来,各位务必每人领一盒,如果同房间在上班,请下班后来领取,我近期会一直收集,到了再下分给各位。”

    此次汪勇搞到的补给品是144盒百雀羚面膜。

    这对于爱美的女孩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群里的“娜娜”迫不及待地问:“几点到,面膜?上次下楼没看见。”

    汪勇回答:“预计15分钟吧。每人都有,志愿者送来的。”

    “男的有不,勇哥?”一位网名叫“一千颗眼泪”的医护人员问。

    “有。”汪勇说,“会持续收集这个物资,持续供给。”

    在另外一个“全国援汉医护团队”的聊天群里,汪勇发布了同样的消息。医护人员纷纷跟着发出开心的聊天表情。

    其他细碎的求助,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发出来,汪勇越来越熟练,让双方马上联系上。

    “勇哥可以帮忙买个手机膜吗?iPhone X和XR。”

    “问题不大,C罗修眼镜和手机。以后手机、眼镜类问题直接@他处理,他是我老哥,我们一起为各位服务,你们找到我这里我也是转达。”

    C罗是另外一位志愿者,也就是汪勇团队里的罗文怀。

    从手机被酒精搞坏了、眼镜腿断了,电动车、小汽车打不着火了,缺少指甲剪,再到袜子没有了,罗文怀的“后勤工作”极为琐碎,但正是这些微小的事情,困扰着医护们,解决了问题,医护人员就不必分心,能够专心救治病患。

    罗文怀堪称汪勇团队里的后勤部长,分工合作,尽最大努力协助医护们战“疫”。

    在群内,他的网名后直接就是他的手机号码,以方便医护人员联系。

    罗文怀提醒大家:“各位医护卫士、白衣天使们,修手机的师傅让我转告大家,手机消毒时不要直接往手机上喷,最好喷在布或湿纸巾上,然后用它们擦拭手机,以免手机进水,央视记者三个手机都是因为这坏了,仅修好了一个,另外两个因泡水严重,主板都被腐蚀,修不了!”

    与此同时,在“金银潭梦百合酒店后勤保障服务”群里,两位女性医护人员之间,在传递着一条令人揪心的消息。

    “需要带几句话鼓励一下病人,我发给你啊!”

    一名姓黄的患者,1973年生,现在在金银潭医院南七楼重症监护室。

    “鼓励他一定要有信心,家里人需要他,他的哥哥已经因这个病去世,家里父母80多岁了,受不了失去两个儿子的打击!谢谢你们,多照顾他、多安慰他!”

    “好的!会帮你转达。”

    “你们也保护好自己。”

    对于汪勇来说,像这样的日子,从他忙完了接送、供餐、找洗衣机之后,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源源不断地出现需求,源源不断地解决问题。医护们一天有需求,他就一天不停歇。

    2020年3月8日,在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

    “金银潭医院梦百合酒店后勤保障服务”群里,汪勇邀请了几个爱心人士,大家送上他们的祝福及红包。

    “真心感谢各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在最危急的时刻,那么多的未知,我深切地知道你们经历了什么。随着疫情的散去,需要我们提供的服务将越来越少,在此衷心祝愿各位及家人安康,越来越好,常联系哈”。

    “任何时候我还是你们的那个勇哥,我变不了,不管我以后发展成什么样子,在你们面前就是最初的那个我,爱你们哟!”

    武汉,终于走出至暗时刻

    那段日子,整个武汉,所有的人,都笼罩在压抑的阴云中。

    作为一个志愿者,华猛有最悲伤的时候:“最初的那二十几天,那是武汉最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在路上开车,空荡荡的,只觉得,这像很多灾难片里面的一样,只剩空旷的城市。实际上人都在房间里躲着。武汉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和热闹,一个人在路上开着车,觉得自己像一个特别孤独的人。也不知道希望在哪里,或者是路在哪里,只觉得很凄凉。”

    希望啊,希望在哪里?

    陈胜是武汉市关东街道办的一名副科级聘任干部,是个“90后”。当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警报拉响时,他也开始了这场捍卫“希望”的战斗。

    疫情初期,陈胜就接送重症病人往返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随着疫情暴发,他每天往返于各大方舱医院、医院和居民区,负责接回治愈患者。

    2月23日,从火神山、各方舱医院、各公立医院接回累计17人,1个孩子送儿童医院,1个孕妈妈送省人民东院。因任务繁重,接送队伍已补充力量,但仍不知波动曲线的拐点何时真正到来,但治愈病人越来越多,这恰是一座城市即将复苏的前奏,更是万物生民竞自由的希望。

    “自从好不容易搞到这辆专业救护车,我就好像成为专业救火队,电话被打爆,一个点位还没有跑完,又接到各种‘执行任务’的催命呼叫。把我劈成三瓣五瓣用吧,我也想多拉病人,可实力不允许啊!坚持坚持再坚持,不放弃,直到把全部病人送进方舱,又把全部病人接回来。”

    朋友们为他担心,每天接触感染的患者,太危险了,他却觉得:“每天干点实事,内心充实满足,但凭良心吧。”

    陈胜每天都在朋友圈更新,发着来自“现场的声音”。他对我说:“我之所以每天更新,不是爱发朋友圈,而是想通过这个现场的真实场面,给朋友圈的朋友一种希望。”

    3月17日,他又接回9家医院治愈的患者29人。就这样,他开着一辆印有“武汉加油”字样的救护车,累计接送新冠肺炎病人超过1000人。

    有一句经典电影台词如是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

    事后看来,希望其实就在每一个坚持的人身上。是汪勇,是汪勇团队的志愿者,是如他们一般的志愿者,是援汉援鄂的医护,是在社区基层对得起良心的工作人员……是所有努力的人,共同找回了希望。

    八方驰援,全国支持,让武汉的医护们得以轮替。

    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以震撼世界的速度飞快地建起来。

    时间进入2020年2月中旬,愁云惨淡中的武汉人,忽然看到了异乎寻常的消息。

    一个穿着生活装的武汉嫂子,戴着口罩,在方舱医院里跳起舞来。渐渐地,女患者带动男患者,这些阿姨大叔们,还有年轻人,被带动起来。他们在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带领下,翩翩起舞。

    这群胖胖的“米其林”医护人员,努力活跃气氛,一扫方舱医院的抑郁。

    有的方舱医院内,来自新疆的护士,教大家学扭动脑袋的传统民族舞,而源自海南的摇摆儋州调声,散发出热带风情的韵味。

    还有的方舱医院里,大家和着《火红的萨日朗》,跳起了四川坝坝舞。《冬天里的一把火》的伴奏音乐响起来,更多男患者也加入舞群里。

    这些人展开眉头,露出笑容。再加上武汉人天生爽朗奔放的响亮笑声,网友们惊讶了。按常理,这些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应该处于压抑而沉闷的状态。

    人类在面对未知病毒时,恐慌、害怕、战栗,都是常态。

    然而,要么恐惧压倒我们,要么我们去直面恐惧。

    用什么来化解内心的恐惧?

    唯有关怀、温暖和爱,重新鼓舞起斗志,才会有笑声。

    有一篇外国小说里说:“我们的人生中真正可怕的不是恐怖本身,恐怖的确在那里……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有时将我们压倒。但比什么都恐怖的,则是在恐怖面前背过身去、闭上眼睛。这样,我们势必把自己心中最为贵重的东西转让给什么。”

    在这个时刻,广场舞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打太极,做健身操,大家相互取暖,乐观起来。

    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建议,在武汉改造体育馆等大型场所,开建方舱医院。

    据专家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的显著特点是,80%—85%的患者是轻症,甚至可以自愈。或者给予一定的规范对症的医疗照护,警惕其发展为重症就可以了。最关键的是,要把这部分病人隔离,避免扩大疫情传播。方舱医院在医学上,全称为“方舱庇护医院”。

    当时,中央提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工作方针,方舱医院落实了这一方针。

    王辰院士在新华社的一次采访中说道:“启动建设方舱医院,正值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当时武汉的医院一床难求,上万病人淤积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上无法及时收治,可以说整个武汉医疗体系被压垮了。如果这些人得不到收治,就很难控制疫情。”

    从2020年2月6日开始,方舱医院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整个武汉的疫情,这才开始好转,人们头顶上的阴霾逐步被驱散。

    而方舱医院一开始的筹建,是临时提出的,所以缺物资、缺条件。体育场馆的改造,配套也必须逐步完善,水电设施、消毒设备,都存在诸多不足。

    医护们艰辛努力,以最大的心力去呵护关心病人,一点点克服麻烦与困难。

    2月13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突然停电,现场一片漆黑。医护人员立即引导患者在原地活动。现场并没有变得混乱。

    护士说:“大家不要着急,先休息一会儿好不好?马上会恢复来电的。”

    一位女患者在黑暗中回答:“我们不着急,不会给你们带来麻烦的。辛苦你们了。”

    大家还拍着手鼓掌,一起喊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最早治愈出院的一批患者中,有一位感叹说,舍不得离开。一时间,网上充满了质疑。

    当更多真实的场景通过病患的手机发出来,人们意识到,在这些“生命之舟”内,真实的氛围是什么样的。

    2020年2月29日,一个名叫“吃天大圣”的网友,拍下了方舱医院里的紧急事故——有好几名患者,面带痛苦的表情,被“带”走了。但是,他们不是因为病情恶化。而是因为伙食太好,海鲜嘌呤太高,牛肉虾仁吃着,痛风发作了。有的网友开玩笑,从来没有见过西蓝花炒虾仁里面,虾仁比西蓝花多那么多。

    方舱医院里的日常病患伙食特别好,牛奶、饮料、水果、盒饭,荤素搭配,非常丰富。

    方舱医院变成武汉这座城市被惊涛骇浪拍打的日子里少有的宁静避风港了。国家包了治病的费用,这些患者,再也不用冒着雨雪寒冷,奔波排队求医,他们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各地医护尽心尽力,精心呵护,患者也依赖着医护,乖乖听话,医患关系达到了高度的和睦亲密。

    还有一家没有开张就直接关闭的方舱医院,最能说明中国的态度。

    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日海方舱”,最终没有启用。但是,国家的方针是,不能让人等病床,而是要病床充足,有备无患。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

    2020年3月10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武汉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了。从2月5日开始,方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经历37个日夜,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再加上众多保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奋战后,12000多位患者渡过难关。

    全国网友纷纷表态,祝贺方舱医院“关门大吉”。

    武汉的疫情,渐渐缓解,休舱原地待命的医护们也渐渐准备返回。他们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接下来,武汉人盼望着的,就是定点医院里的现存患者,全部治愈清零。

    2020年3月20日,仍然下沉在社区的陈胜,接回6家医院治愈的患者15人。今日春分,常说“草长莺飞二月天”,唯愿“人间四月芳菲尽”,你我都能摘下口罩,自由地去爱祖国的每一处山河春秋。

    治愈病人越来越多,这恰恰是一座城市即将复苏的前奏。

    2020年3月14日,汪勇发了朋友圈:“40余个日日夜夜,感谢所有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今日你们凯旋,顺丰为你们保驾护航。祝你们一路顺风!一切安好!”

    2020年3月17日开始,海南、宁夏、江苏、四川等全国的援鄂医疗队,有序分批撤离。

    就在3月16日,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下夜班。当公交通勤车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过马路的几位襄阳市民突然停了下来,对着车挥手、比心,还深深地鞠了一躬。

    据报道,“疫情期间,湖北襄阳是宁夏的对口支援城市。在慰问辽宁、宁夏援襄医疗队时,襄阳宣布,襄阳市A级景点和25家星级酒店将对援襄医疗队终身免费。每名医护人员每年可带3人,一共4人,襄阳市可为其提供一周的免费住宿”。

    武汉人民、湖北人民,挥泪惜别。湖北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市,纷纷承诺,欢迎他们疫情后,每年来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旅游,带着家人一起来。

    是湖北人民,是说铭记援助恩情的人民。

    在汪勇和他精心“服务”的医护人员之间,更是结下了最深的友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护士郭慧玲回忆,在一开始缺乏餐食的情况下,多方求助。中间因为一点误会,郭慧玲被一位心急的志愿者给骂了。汪勇就特别心痛,也急了,骂了那位志愿者。

    最终,汪勇还是心平气和解决了这件事。在郭慧玲心中,汪大哥,是她们无助时刻第一个想到的人。

    搬不动这块石头,我就绕过去

    之前,汪勇跟医护人员说过,在他去找资源、找餐厅的时候,暂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撑几天。

    就在这中间,医护人员在朋友圈看到一条信息,本地的Today便利店,可以免费为医护人员供餐。

    这家便利店的生产部门在黄陂区的一个工业园。

    这些医护人员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打了那个二维码上面的电话。结果,对方统计了他们的需求,马上就答应了。

    他们就在群里回复汪勇,“那个Today给我们供餐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免费的。明天就有”。

    周五那天,汪勇一看到这个信息,马上去联系。

    其实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始给滴滴司机供餐了,可是餐厅关门,导致断供了。他当时也没有办法。

    现在有了Today便利店这条线,汪勇问:“你们可以免费给医务人员供餐,那能不能给滴滴司机也供餐?”

    他给Today便利店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加上微信商量。

    在汪勇的志愿者团队集中精力找餐厅、解决供餐问题后,就没有再做出行这一块工作,而是交给滴滴司机去做了。

    汪勇坦诚相告:“我们为什么管滴滴司机的供餐?就是因为太多的医护人员发现,那些司机根本就没有饭吃。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居然连一口白米饭都没吃过,甚至泡面都没办法泡,没有热水。这是我们解决不了的。”

    汪勇头脑很清醒,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每个人在这里面都是一个环节,如果他们不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可能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他点出关键之所在:“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保障的时候,能给他们吃一口热饭热菜的时候,他们会有一颗感动的心。最起码,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会好一点。”

    汪勇请求Today便利店尽量给滴滴司机提供一些餐食:“我要求也不高,一天300份。”

    之后,对方表示:“为了保障物归所用,那个,你要每天反馈交付司机的照片、视频。”

    汪勇答应下来:“这些东西可以提供给您。”

    这下,医护人员有米饭和菜吃了,滴滴司机也有吃的了。

    援助工作有了起色,但是,疫情严重,武汉市的禁令进一步出台,全市的餐饮店都不允许开业。

    Today便利店的工厂也不例外,必须关门。

    那个晚上,汪勇满满的挫败感。

    “我明明这么努力,两天时间内可以把这个事情对接下来,而且以最少、最少、最少的成本,我把它做下来了。而且我对外宣称的收费,也就10块钱一份。但结果却是这个样子。”

    先前山穷水尽、无计可施时,医护人员带来了Today便利店的好消息,这给了汪勇很大的鼓舞。不承想,刚有起色,这条路,再一次被堵死了。

    有那么多人要填饱肚子,那么多医护人员,还有负责接送的司机,需要吃上热乎乎的饭。

    这一天近1.6万份的供餐,难倒了汪勇。

    眼睁睁看着便利店因为疫情的原因,要准备封掉,汪勇实在不甘心。

    不能让那么多救人命的医生护士、冒生命危险的司机,连口热饭菜都吃不上啊!

    被困住的时候,汪勇的韧性反而被激发出来:“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我拿头都撞不破这堵墙的时候,我就绕开。我搬不动这个石头,我就把它绕过去,我一定要绕过去。”

    纵有挫败,绝不言弃。

走近汪勇
汪勇:聚拢温度,摆渡生命
“逆行者”与“敢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