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古人如何防疫

郑学富 《 人民周刊 》(

    在科技和医学都不发达的古代,一旦来了疫情如何应对?古人有很多防治的办法,如巫术、药酒、掩埋尸体、建隔离医院、药物医治等。本文讲述的只是其中几种。

    跳“大傩舞”驱疫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大傩图轴》是一幅描绘民间驱除疠疫习俗的风俗画,为宋代佚名创作。

    画中一共12个人,他们身上所穿是稀奇古怪的服装,衣纹细致;头上所戴也是丰富多彩,有的是面具、冠帽、竹斗笠和牛首,有的是斗、柳篓或簸箕,有的裹幞头,有的插花枝、松、柏、梅,有的饰有蝴蝶、飞蛾或翎毛等。人物老少皆有,身躯矮小,头大面阔,身材比例失调,神态各异,形象夸张。或击鼓,或鸣法器,手舞足蹈,做出与妖魔鬼怪、瘟疫疾病决斗的姿势。人物姿态生动活泼,动作幽默诙谐,神情表达细腻,富于变化。画面构图新奇,线条流畅,场面气氛欢快热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人们驱恶避邪的决心和美好愿望。

    “傩”是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大傩礼是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礼仪,姬周时期已有,秦、汉相承。《周礼》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吕氏春秋》说:“命有司大傩。”高秀注:“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东汉时期疫病空前流行,当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们畏惧疫病的死亡威胁,转而借助大傩礼来祈福禳灾,这直接促成了大傩礼的隆盛。

    喝“屠苏酒”避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新年放鞭炮、饮屠苏酒、贴春联的新年新气象。其实,古人春节喝的屠苏酒是一种能防疫的药酒。

    唐代韩谔《岁华纪丽》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含囊进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北宋诗人毛滂有词《玉楼春·元日》说:“一年滴尽莲花露,碧井屠苏沉冻酒。”屠苏酒,据说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后由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流传开来,他在《备急千金要方》说:“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屠苏酒的记载:“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屠苏酒对人体裨益甚多,兼有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

    秦朝首设“疠迁所”

    秦朝时就设有疠迁所,是当时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治疗医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医院。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的秦代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载:“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城旦”是秦朝的劳役刑之一,是指强制男性犯人早起去修筑城墙的苦役;“鬼薪”是秦朝时的一种徒刑,指从事官府杂役、手工业生产劳动以及其他各种重体力劳动等;“疠”指麻风病。在秦朝,人们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染上麻风病时,要立即向官府报告,官府将患者抓捕后,经过医生确诊,将其送到疠迁所进行强制隔离,以防止麻风病毒传播蔓延。

    到了唐代,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发展,长安城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专业医疗机构,如官办的“养疾坊”、民办的“病坊”。在紧急情况下,一些寺院也被开辟为“疠人坊”,名曰“悲田坊”或“福田院”,专门收容传染病隔离治疗,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给予一定的供养和照顾,能有效地控制疫情在京城蔓延。

    王莽捐资建“隔离医院”

    西汉平帝刘衎即位时才9岁,实际是由大司马王莽主持朝政。这个小皇帝也是多灾多难,在他改元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大灾难。《汉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尤为严重,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瘟疫大流行。面对严重的灾荒和疫情,王莽积极布置救灾防疫,并带头捐款。在他的带动下,230名官民献出自家的田地住宅,以救济灾民。灾区还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王莽还在长安城中造了一条闾里,建邸舍房屋1000多套,朝廷将灾民中的染病者安置在其中,派来医生,送来药品,进行隔离医治,以防止相互传染。

    《汉书》记载,汉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朝廷撤销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改为安民县,建起官署与住房,招募贫民迁居于此,由县官发给口粮,并分配土地与生活用具,借给犁耙、耕牛、种子和粮食,让灾民病愈后在这里安居乐业。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媲美。

    苏轼用“圣散子方”济民

    药物治疗是古人抗击疫情普遍使用的办法。苏轼对中国医学颇有研究,在医药、养生和防疫方面有很多建树,他保留的“圣散子方”在抗疫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苏轼在少年时期,不仅苦读经史,而且也读了不少医学书籍,如《伤寒论》《千金方》《别药性论》等。他在进士及第入仕后,利用在京城和各地为官的便利,拜访御医、医学大家和民间郎中、僧道,收集到不少宫廷秘方和民间偏方。他运用所学医学知识,义务为百姓看病,救死扶伤。

    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上任湖州知州才三个月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在众人的营救下,苏轼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就在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二年,一场疾疫大暴发,气势汹汹,迅速蔓延,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身处逆境的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安危,而是惦念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手中正好有一秘方可用。此方是苏轼当年拜访老家眉山名医巢谷,寻医问药,恳求防治瘟疫的药方。巢谷有一家传秘方,名曰“圣散子”,但是其家规规定不得传于外人。苏轼言辞恳切,再三请求。巢谷被苏轼的真诚所感动,答应将药方传给他,但是要苏轼指江水为誓永不传人。可是苏轼为了挽救千千万万人的性命,也顾不上曾经的毒誓了,将药方献出来,“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

    苏轼是政治家,胸怀黎民百姓,他顾不得曾经的誓约,将“圣散子方”传给了蕲水人名医庞安时。后来庞安时在著作《伤寒总病论》中附了此方。和苏轼同期遭遇贬谪的弟弟苏辙,在任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期间,也遭遇了一场大疫,苏轼得知后,也将“圣散子方”交给子由,救民于倒悬。

春季养生重养肝
邓小平怎样讲述中国故事
古人如何防疫
让山里的才华被看见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写给医护战士的一封信
淡定!
隔离是最好的守护
早春二月
那一年,他们一起考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