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宅经济”与“云生活”

本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响应号召谨慎出门,尽量避免与人群接触,积极承担个人社会责任,于是“宅经济”大爆发。随着宽带基础设施的完善、5G时代的到来,疫情导致的“宅经济”,正推动着“云生活”模式的转变,商超、旅游、医疗等开始大步走向云端。

    宅着买与云零售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零售领域受波及较大的当属商超,往日热闹的超市如今冷清了许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店铺线下的营业额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消费者购物方式发生急剧变化,大部分“宅”在家的人选择线上购物,电商平台销售量出现了暴涨的现象,各大商超纷纷提前布局,抢占线上市场。

    物美超市通过多点平台,提供线上购物、送货上门服务。针对近期疫情,物美超市推出“菜肉套餐”,包括7种蔬菜、1公斤肉类,以及价值89元的5片韩国进口KF94口罩,总价值为199元,该套餐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物美联合多点推出的线上消费业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据多点披露的数据,多点在春节期间新增注册用户同比猛增236.3%。

    与此同时,盒马鲜生的线上订单大幅增加,甚至出现员工紧缺的景象,盒马鲜生为此与青年餐厅、云海肴等达成合作,暂时从上述商家临时抽调员工来解决人手短缺的现象。与物美一样的是,消费者既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打开盒马APP可以看到一行醒目的字——手机APP下单,最快30分钟送到家。

    作为社会基层管理的“毛细血管”,在全民战“疫”的情境下,平日沉寂的物业电商因其在社区封闭管理之下仍可送货到家的显著优势,一时间成为业主们眼中的“香饽饽”。

    据新地产财经不完全统计,物管企业主要以微信群聊、APP、小程序三种方式推出买菜业务。以碧桂园服务、万科、金科为例,碧桂园服务的管家为业主提供统一采购服务,他们会提前统计业主的采购需求,列成清单,统一采购后直接送到业主门口;北京万科则联合密云农业平台,在“密鲜农业”小程序上以价格补贴的形式,为在京万科社区居民提供上门蔬菜配送;金科则在自己的APP“金科大社区”上推出线上买菜专区。

    不仅如此,在采买形式上,除散装采买外,多家物管平台还推出了蔬菜包的形式以供业主选择,不失为物管企业迎合业主需要的新创举。万科即分为应急蔬菜包和丰盛蔬菜包两种形式,基础版应急蔬菜包包含6种蔬菜,万科补贴价50元,升级版丰盛蔬菜包则包含11种蔬菜与葱姜蒜套装,满足大家庭需求,万科补贴价为128元。

    此外,直播也成了不少零售商家的救心丸。银泰百货商业助理总裁蒋昕捷表示,银泰百货开始在淘宝上直播后,10天已经有超过300场直播,1000个导购完成了注册。“2月18日晚,武汉、荆州、孝感等地的银泰百货,一共有10位导播云复工,观看人数达75000人。这相当于一家顶级购物中心周末的客流。”

    实际上,淘宝直播之前有一些门槛。针对今年的特殊疫情,2月10日,阿里宣布全国线下商家均可零门槛、免费入驻淘宝直播,免费使用运营工具。2月以来,淘宝直播新增的直播间数量同比翻了一倍,开播场次同比涨了110%。

    毋庸置疑,直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传统百货行业的限制。百货店早上10点开门,晚10点关门,在这个时间段以外没有任何业绩。同时,也受地理空间的限制,只能辐射周边10公里。直播一方面可以24小时在线,另一方面招揽了众多新客,对一家百货企业来讲,从门店不能覆盖的范围获取新客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基于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导购直播会常态化、规模化。

    宅着玩与云旅游

    文旅作为第三产业在这次疫情中影响巨大,从景区、服务行业到文旅衍生,每一个环节的线下工作几乎都陷入了停滞。同时,穷则思变,在文旅危机重重的当下,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一些新的机遇和趋势。

    在今年特殊的春节假期,“云展览”取代“博物馆热”,成为新的文化热词。虽然一个又一个的美术馆、博物馆等接连发布暂时闭馆的信息,但大众和艺术近距离“接触”的大门并未就此关上,展览、活动、博物馆被搬到了线上。

    据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北京地区博物馆网上展示资源统计表》,北京地区有约110家文博机构有线上展览服务。鼓励各地文博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示的同时,国家文物局还分批次向公众推送了百余场优质展览名录,供公众浏览。

    部分公开数据显示,非实景“云游”流量可观。多家文博机构的线上展厅点击量在10万以上:中国文字博物馆的360°全景页面有11万浏览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数字展馆有28万以上的人气,故宫博物院线上的“全景故宫”有36万次以上的“在线赏雪”。

    此外,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等也表示,春节不打烊,搭建网站展馆,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体验文旅大餐。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线上展厅并非是单纯对线下场景的“照搬”——故宫未向公众开放的养心殿,在线却可观赏内景。

    逐一体验中可以看到,360°全景展示为文博线上展厅的主流,但并非唯一形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迎春展“瑞彩平安”与故宫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采用特色网页专题形式呈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通过官方微信讲古钟知识,推出小游戏,并可在线收听永乐大钟、曾侯乙编钟等古钟声音;北京汽车博物馆则“以小见大”,以手机端小程序收录馆藏汽车及其科普知识,打造“指尖上的汽车博物馆”。

    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应势而动,文旅行业也开始尝试把旅游景点、文化地标以及旅游文化搬到线上,让大家在屏幕中体验。

    据了解,镇江市文广旅局推出360°VR全景导览系统,全息影像欣赏金山、北固山、焦山、西津渡景区美景。VR全景在给人们提供真实的存在感和互动感的同时,配有旅游语音自助讲解系统,可移步换景,足不出户“听”旅游,沉醉于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都开发了历史文化地标展示系统,能够借助二维码、微信、增强现实、无线定位、AR、VR等先进科技手段,运用文字、图片、视频、游戏等方式展示成都历史文化地标信息,讲述历史文化地标故事。

    “云旅游”打卡景点的同时,“线上动物园”也悄然现身市场。北京野生动物园开设的在线AR动物园,可让游客360度无死角地看到园区及动物的真实情况。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东莞香市动物园等还将饲养员与人气动物间的“日常”编辑成短视频更新在抖音等平台上。

    当下直播市场繁荣,也催生了“旅游+直播”的营销和观看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带来流量变现的新商业模式,同时也是旅游消费升级的表现。

    从线下到线上,完善线上文旅内容和开发,这些积极探索或成为未来文旅发展持续加码的部分,也成为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双重保障。

    宅看病与云医院

    为避免交叉感染,响应国家“宅在家”的号召,医患无须见面,仅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的线上问诊成了大家的新选择。2月4日、2月7日,国家卫健委在4天内两度发文,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

    连续咳嗽一周后,身在河北的王冕有些焦虑了,新冠肺炎最初便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她一度担心自己“中招”了,但去医院筛查又担心交叉感染。坐立难安之际,注意到朋友圈里发布的免费线上问诊链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把自己的症状发给了医生:“咳嗽一周左右,无武汉旅游史或居住史,没有接触肺炎患者,无慢性病史。”

    症状发完没几分钟后,王冕立马得到了医生回复意见——“别太担心,目前看不考虑新型肺炎,建议先对症止咳治疗,同时注意密切观察”。她悬在嗓子眼的心瞬间落地了。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确诊病例地图不断拓宽,不少出现咳嗽、发热症状或是有流行病学史的人,跟王冕一样,陷入了去医院还是居家观察的两难纠结中,而线上问诊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宁波云医院平台第一时间启动新冠肺炎免费咨询服务,“云医院”的5781位医生为公众提供非常时期的免费在线咨询服务。

    “有什么需要,尽管安排。”“上班时间不能回答问题,下班一定第一时间及时回复。”医生们朴实的语言背后,是一片殷殷之情。宁波市第一医院吴科荣副主任医师是一名外科医生,线下从事繁重的临床工作,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片刻,仍用手机在线为用户答疑解惑。

    甘肃省新冠肺炎在线免费咨询问诊平台1月28日上线,提供问诊和心理咨询服务。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4日12时,该平台咨询问诊达2415例,在线访问量达10万人次。

    上海8家市级医院首批试点开通的互联网线上问诊也在1月29日上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下午2时,医院“新冠肺炎咨询”平台累计访问量6289次,累计咨询提问达到618条。

    2月16日,湖北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表示,湖北宜昌已开通云医院网上就诊,累计上线25家医院,636名注册医生,累计网上接诊36198人次。

    除了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积极行动。根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1日起,共有10余个互联网医疗平台针对此次疫情开展在线义诊,跨地域调动医生超10万名,提供咨询人次超400万。

    微医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微医抗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1月23日上线,截至2月10日16点,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冠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9884万,已集结28466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19万人次。

    “在线义诊面向全国患者,在线问诊、咨询不限地区、不限次数,在线问诊数量分布与此次疫情确诊病例数量分布地区呈现正相关,同时人口数量大的地区问诊量也很大,比如湖北、浙江、湖南、河南、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省市。”微医相关负责人表示。

    “足不出户,免费问医”这一形式不仅减少了患者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也缓解了当下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降低了社会焦虑。

    宅办公与云平台

    为防控疫情,政府鼓励企业人员在家办公,远程办公软件需求激发,资本市场也纷纷表示远程办公市场迎来新的发展风口。

    在线教育机构猿辅导开放免费直播课,却在上课首日“宕机”了,不少家长在直播入口吐槽卡顿、上不去等多种情况。记者从猿辅导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上课学生数过多,“有超过500万人同日在线上课”。

    企业微信数据显示,企业微信服务器请求上涨超10倍。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高级产品总监何竞告诉记者,2月3日当天,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达到几百万,是去年同期的3倍;数千万用户使用企业微信远程办公,同时几十万场会议在企业微信召开。

    更有钉钉的工程师感慨:“这几天,每天都是‘双11’。”数据显示,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在钉钉数字化平台上复工。瞬间爆发的流量洪峰,一度让钉钉平台承压。

    针对远程办公的井喷式需求,各大平台目前都已推出解决方案。阿里钉钉将免费视频会议全量升级至302方免费;腾讯会议把医院的紧急通知能力开放到了1000人,且支持300人同时音视频会议;字节跳动旗下办公套件飞书也推出了“线上办公室”功能,提供语音沟通,每个办公室支持最多50人同时在线。据金山办公内部人士介绍,金山办公旗下WPS+一站式办公平台,将面向企业客户免费提供远程办公及音频会议服务,其中,多人远程会议支持多人同时查看文档、文档自动随主讲人翻页、手机电脑语音讨论、远程会议(不限时长)等功能。

    疫情蔓延,客观上让在线办公软件获得了一个用户激增、快速发展的机遇,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当疫情过后,远程办公能否从非常时期的“不得不用”,变成更多人的主动选择?究竟哪些群体适合“在家办公”?

    其实,已经有很多网友开始吐槽远程办公:“导致更长的工作时间,模糊了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工作侵蚀原本属于个人的空间和时间;造成失眠,员工受到压力和抑郁的困扰;网络授课缺乏课堂互动……”

    有研究表明,远程办公人员的工作时间普遍高于本国的平均水平。比如在比利时,全国平均工作时间是每周39小时,远程办公的工作时间则为44.5小时;在日本,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39.1小时,远程办公的工作时间达46.5小时。此外,由于远离工作场所,远程办公人员容易产生孤独感,面临更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同时,研究者分析从15个国家(其中包括10个欧盟成员国)的数据资料发现,相比固定场所办公的传统员工,在家办公、频繁变化工作地点或在两个以上地点办公的员工,承受的压力更大(41%比25%),也更易失眠(42%比29%)。

    产业经济观察人士梁振鹏认为,在特殊时期,远程办公给互联网等行业带来便利,不过长远来看并不具备普遍性。他说:“在线远程办公这种模式适用于部分行业、部分企业,比如在线教育、IT科技等互联网公司。但是并不可能成为大多数行业主流的模式,因为相比线下,远程办公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成本高很多,尤其是对生产制造、商业零售、餐饮、线下教育、物流运输并不适用。”

爱无国界 情系抗疫
不辱使命的“国家队”
我在武汉第N天
战“疫”,互联网澎湃硬核之力
让每一个防疫点远离火灾
口罩生产总动员
心理干预:与尔同销“新冠愁”
“宅经济”与“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