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心理干预:与尔同销“新冠愁”

本刊记者 王纯 《 人民周刊 》(

    外面的世界春意渐浓,却无人有闲情赏花,一场至今已持续月余的疫情笼罩在整个神州大地上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虽然很多单位已陆续复工,但所有人都戴着口罩,有的人还加上护目镜和手套,生怕肌肤会暴露在空气中染上病毒。人们之间少有交谈,一双双充满了警惕的眼神流露出内心的担忧和无奈。

    但是,想想那些不停奔忙于黎明和黑夜之间的医护人员,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我们心里的恐慌便不值一提。再想想武汉的老百姓,他们一家人能够健康相守,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多少个家庭因为这场疫情而不能团聚,多少孩子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一夜成长。相比他们,我们应该知足不是吗?

    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于是那些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乖乖“闷”在家里,不让家长担心,不给社会添乱。1月26日,北京市就疫情防控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北京大中小学幼儿园延迟开学,各学校须一校一策,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然而教学进度不能耽搁,教学计划不能不完成,各个学校被迫以网课的形式来应急。近日,北京市部分初中学校通过班主任在网上发放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收到了820多名同学的留言,他们给因疫情而恐惧、担忧、焦虑、悲伤或者失眠的同学出主意,比如通过听音乐、看课外书、打游戏、和同学朋友视频聊天来放松、调节心情,转移注意力。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心态。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社会心理辅导工作机制,增强大家命运共同体的感受,让人们体会到爱与关怀,这对于应对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全国各地的心理工作者迅速作出反应,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或是发放心理健康指导手册。

    多地开通心理援助热线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种类型的信息铺天盖地,给每个人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人出现了焦虑、恐惧、崩溃等情绪,包括普通公众、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医护人员。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广东省至今已开通2条省级公益电话热线,以及19条地市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为全省乃至全国公众提供心理问题咨询与心理援助服务。

    1月28日,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联合搭建网络平台,招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志愿者,通过健康教育直播、免费在线咨询、视频访谈督导等形式,使公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心理援助服务。

    近日,河南浉河区面向全社会招募了13名来自各条战线的志愿者参与浉河区心理服务热线的咨询服务。志愿者中,大部分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具备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热心人士。

    “救死扶伤,是救人的一种方式;捐款捐物,也是救人的一种方式;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更是一种救人的方式。它能减轻人们因疫情所导致的心理伤害,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为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提供保障。”一位参与该公益服务的人士说。

    专家提供“心理防疫”

    教育部近日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里说:在你们还没有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阻击疫情时,保护好自己,不让关爱你们的人揪心,就是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宽慰,就是在为这场“战疫”作贡献。

    为了广大学子的健康平安,教育部已作出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决定。很多大学生表示,疫情至今还没结束,一想到要上学心里就紧张。尤其那些大四的应届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和最后一个学期课业的双重压力,前途未卜,正常的学习和实习计划均被打乱,很多学子表示“心里好慌”,焦虑情绪与日俱增。

    针对疫情带来的恐慌、害怕、担忧等心理不适,2月5日,教育部“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培训”启动,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开展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相关工作的系列培训和大学生心理应激系列讲座。

    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利用心理学科人才集中的优势,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开展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等,纷纷开通心理支持热线或开设网络心理辅导课程。有的高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以文字或语音形式,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防疫”,帮助他们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信息公开有助消“愁”

    对于疫情的焦虑成为现在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专家指出,帮助公众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时避免产生过度情绪反应,除了防控隔离、规范治疗等医疗程序以外,还应引导公众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疫情,减少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及时向公众披露基于数据和实验的证据,做到信息公开,使公众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公众思考问题的理性程度就会得到增强,其恐慌心理会得到缓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明确提到,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以知情权为基础的政府信息公开,可以帮助人们增加对疫情动态和现状的了解,从而做到客观冷静地面对疫情。

    非常时期,普通民众能够鉴别谣言并非易事,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担起责任,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人们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及时了解到疫情的相关情况、防控知识和治疗建议,主动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就会减少因谣言或者不科学信息导致的过度焦虑不安。我们不能要求公众只对着那些“指南”“贴士”加强自我防护,更需要疫情信息自上而下传导路径的畅通。

爱无国界 情系抗疫
不辱使命的“国家队”
我在武汉第N天
战“疫”,互联网澎湃硬核之力
让每一个防疫点远离火灾
口罩生产总动员
心理干预:与尔同销“新冠愁”
“宅经济”与“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