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少年读书记

钱万成 《 人民周刊 》(

    族中在我们这一支里,读书是绝无先例的。太祖肩担六子离开登州,远徙千里到这遥远的关东来,为的就是寻片富土。富土寻到了,根便扎下了,百年繁衍,根深叶茂,子孙当以数百计。可据谱书所志,读过书的,更确切地说读成了书的却寥寥无几。特别是我们这一支,则更为可怜,曾祖事农,祖父事商,到了父亲则与车马为伍,祖祖辈辈俱与文字无缘。好在社会变革,家亦颓败,父亲为我等生计才算离开了那曾使他的父辈们荣耀过的山沟,让他不肖的后人得了读书的缘分。

    读书的缘分是有了,可这十几年书却读得十分艰难。先是搬迁前在沟里读耕小,先生是一个姓程的河北人,个子极小,棱头凹脸,形象甚为羞人,无妻无室,听说是为了逃荒才流落到我们这沟里来的。那时沟里识字的人比世上的金子还少,他虽只有五年文化竟也成了“圣人”。耕小距我家极近,同街两院,算起来也不过三五丈远。初成班时,收的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男多女少,且个个淘气,他们总是学先生的老奤口音,后来竟偷去老师的粉笔到大街上乱画,把先生画成一个跛脚王八。先生气愤不过就卷了铺盖,后来是村里的长老们苦苦求情才算勉强留下。这一次该我幸运,只有六岁的我,因常常趴门听先生讲课,得了先生的青睐,所以在第二次成班时便被收为正式学生了。

    可是不久,我们这条沟里唯一土生的秀才,那个在县城里读书的中学生就回沟里来搞“文化革命”,说我们的先生是逃亡地主崽子,没有多久就给斗跑了。先生跑了,学校也便黄了,我们先是各回各家依旧去摔泥炮,掷砣子,或是男男女女过家家。玩够了便想着法儿去作弄人,比如爬进谁家的院子里去偷瓜果,或是把一条虫子扔到胆小女孩子的脖子里,把那些一向神气的公主们当猴耍。惹出祸来自然要受到惩罚,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屁股要挨巴掌。我比同班的孩子都小,这种神淘的乐趣自然是享受不到的,那时母亲患病,我每天都要关在屋子里陪伴她。母亲是个极其聪颖的女人,她很后悔当初没跟舅父们学点文化。但她的故事却讲得十分精彩,我在第一次辍学的日子里,每天都读母亲的“瞎话”。

    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把我们从龙江带回到他的老家吉林梨树一个叫孤家子的地方,这里学校之大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光老师就比我们耕小的学生还多呢。入学的那天,我几乎成了动物园里最受欢迎的动物,一进校门就被一大群孩子给围住了。当老师把他们轰散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是在看我头上那又土又怪的木梳背呢。这里的学校比沟里的学校正规得多,按点上课,按时放学,全校全由一只我在沟里从未见过的电铃控制。看电铃的是一个老头儿,听说早些年当过国立完小的校长,我以前在沟里也读了两年完小,可我们沟里的学校几乎以劳动为主,不是为学校开田,就是帮老师种地。老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宛如山大王和一群喽啰。可惜在这所学校里我只读了半年书便不得不因家计而辍学放猪。十二岁的我把整个夏天都放牧在荒湾里,读怨天恨水的寂寞,读阴风淫雨的凄苦。不过,在当时我并未觉得日子怎样难过,可现在想来却不能不为自己惊讶。

    上了中学,读书在学校里便不似从前那么看得很重了,批白专道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我记得我只上了不足两年的文化课便进了专业班去学做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了。

    严格地说,我在学校里是不曾真正读过书的,我之所以能比同辈人多识得几个汉字,几乎全是从古典小说中得来的。初到孤家子时,有位长我几十岁的远房八哥待我甚好。八哥不是读书人,但八哥的父亲确乎坐过几年私塾的,他家里收藏了不少古书,诸如《大学》《中庸》《古文观止》《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皆为古版,枯纸线装,读来虽如啃骨,可今日想来确深得其益。不过当初并未想过将来要嘱文作赋,只是在没书的日子找本书看罢了。在当时,前几种书我是没能力看的,看文言如同天书。但后几种常听老人们念叨,书中的故事烂熟于耳,所以倒可以嚼一嚼。向八哥借书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他虽不识字,却视那些故物如宝。他说破四旧时要不是八嫂子把它们藏到窖里,这些东西早就化之为灰了。但八哥对我总是例外,八哥说我和族中的其他孩子不一样,说我聪明,说我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八哥说他是会批八字的)。

    我常在放猪时把书带到荒湾去看,这也是八哥的主意,他说这样免得别人看见。在荒湾里读书是不易的。猪虽然不吵,但它们总渴望着自由,你一不留神,便有神勇者窜到了崖上,去偷吃地里的地瓜或玉米。那时虽没有分田到户,但公家的东西被牲畜糟蹋了也是情理难容的,所以就得格外小心。猪,用点心思留点神可以管住,但天是没人能管住的,刚入湾时还艳阳高照,转眼就大雨瓢泼。刚打开的书还没有来得及看上几眼,雨点就打湿了书页,雨大衣单,藏在怀里也无济于事。后来就专门带一块塑料布,这样才可让书免遭雨淋。即使这样,书仍读不安生,因为读书就不能拾柴草,没有柴草就不能生火做饭。因此,读书忘了拾柴,回家还要挨骂。

    古人云: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岁月成蹉跎。我想这话还是对的。不知今日的年轻朋友们如何想法?少时无书找书,青灯黄卷读得津津有味;时下有书贪逸,想读却总是难读。我真希望能再返少年重温旧梦,放下赶猪的鞭子悄悄去找八哥。

    (作者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鹰起燕赵》:前行不忘来时路
梅葆玖与《大唐贵妃》
周恩来诗歌中的初心
邓小平主政西南:心中最重人民事
美在穆夏
风车
北京的美
少年读书记
寒冬来碗“神仙粥”
善意是会被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