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于树一 《 人民周刊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翼合力”: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重点领域改革;另一方面,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梳理当前我国改革和开放的内外逻辑,赋予更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以改革开放实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前进,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在总量和结构上实现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缓释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当前,需要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求,在四方面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

    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的同时,把重点放在“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在降成本方面,重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具体可通过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价格下降,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通过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收费公路制度改革、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通过增值税税率和社保缴费率改革、公用事业收费改革等,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在补短板方面,重在补基础设施、民生、农业农村、科技短板。其中,补基础设施短板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其基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成本收益分析科学准确;补民生短板重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制度创新、继续加大医院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力度,深化职业教育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等项具体改革;补科技短板重在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及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新兴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在合理划分市场与政府边界的前提下,增强企业活力。在合理划分市场与政府边界方面,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扩大市场边界——直接的资源配置,将“证照分离”改革扩大至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另一方面,清晰政府边界——监管和服务,改革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推动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约束政府行为。在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在“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分类推进相关涉企改革。深化各类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改革,为国有企业降杠杆,为民营企业拓展资金来源,为优质企业整合资源,为困难企业摆脱困境。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提升产业链水平。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改革需为核心技术研发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需把握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为产业与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基础,而产业结构升级是制造业和创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以降低制造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落实区域发展改革举措以加快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其次,为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鼓励创业创新的制度体系,包括创新创业信息通报制度、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制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和社会保险制度、知识产权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制度。

    通过破除制度性障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打通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良性循环方面,关键是破除产生供需矛盾的制度性障碍。包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国有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提升营商环境,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起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供求机制促进供需平衡的作用。在打通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良性循环方面,关键是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在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方面,关键是通过制度创新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高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在对监管体制的改革中,重点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制度和退出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负债率有序降低和僵尸企业出清。此外,还需深化自然垄断领域改革等配套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定经济增长,深化财税自身的改革和对相关领域的财税支持改革。在财税改革中,重点是深化以阶段性下调税率和并档为内容的增值税改革。在提供财税支持的改革中,重点是服务于“三大攻坚战”,包括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推动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绿色农业补贴制度、医养结合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控制系统性风险,深化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在金融体系改革中,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旨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体系。推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促进适应数字经济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市场改革中,以夯实基础制度为重点,旨在建立规范、透明、开放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科技创新、“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需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完善上下功夫,为提高开放水平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推动开放方式转型。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单翼开放的基础上,增添“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两翼齐飞的开放方式提升开放水平。建立健全涉外法律体系,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改革关税制度,降低制度性成本推动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

    夯实高水平开放的制度基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为要素跨境流动和内外市场融合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推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多边合作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发挥其提高开放水平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各项对话协商机制与共建共享机制,以及以企业为主体、以基础设施、产能和市场合作为载体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机制,将“一带一路”打造为高水平开放的基础性平台。

    坚持对外开放领域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借助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推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扩大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范围,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改革创新,将其打造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此外,在微观企业层面,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在创新驱动下提升“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稳妥应对中美贸易协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一是通过大力支持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夯实赶超基础;二是尽快健全摩擦应对机制,建立对美国的全面研判和评估机制,加大国际经济法律方面人才培养力度,减少或避免政府和企业决策出现偏颇,有收有放为改革与发展争取更多外部时间和空间。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
提高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
守初心担使命 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以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握生态国土建设的着力点
坚持底线思维 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唐前河陇文学
托勒密君主的钱币改革与王朝奠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