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支付业的下半场

刘秋娜 《 人民周刊 》(

    “当前我国支付产业面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8年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说。这表现在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向常态化转变,支付服务市场结构向稳定优化演进,同时支付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也在向商用阶段迈进。

    过去七八年间,中国的支付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格局也有很大变化。 

    而在目前的严监管、控风险大趋势下,一些支付机构通过为黄赌毒、洗钱团伙开通支付通道等的盈利方式,也走到末路。从2017年开始的支付牌照注销“浪潮”延续到了2018年。据央行公示信息,从2012年到2018年,央行共注销支付牌照33张,其中2017年注销18张,2018年注销了9张。

    支付业下一步怎样才能走得更好?“要充分认识发展形势,抓住机遇,未雨绸缪迎接发展挑战。”范一飞说。

    严监管常态化

    “支付业的严监管正当其时。”一位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说。央行在2011年发放了第一批支付牌照,并给了支付行业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到2015年,中国支付行业的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已经相当引人注目。这时,“监管方既要为创新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又要能及时肃清乱象、规范市场秩序、控制风险。”上述支付机构负责人说。

    整个2018年,央行严监管措施持续加码。首先是严厉打击支付乱象常态化。全年支付业务的违规罚单超过百张,千万元级的罚单频现,其中国付宝、智付电子的罚金都超过4000万元,还有多张超过2000万元的罚单。

    这只是一个表现,意味着防范风险已经是支付行业的一大关键词。央行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加强洗钱或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的管理、加强跨境汇款业务的风险防控和管理、加强预付卡代理销售机构的风险管理、加强交易记录保存,及时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称“支付协会”)也在持续加强部署全行业的自律。2018年9月份支付协会指出部分收单机构在网络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要求加强对特约商户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切实防范挪用支付接口风险。紧接着又在去年10月份分别约谈了严重违规的9家支付机构。

    为防范风险,央行要求到2019年1月14日,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要实现100%集中交存。这将使支付公司失去一大收入来源。

    同时进行的还有对非法交易的持续打击。这部分表现在对资金交易额度的严格管控上。2018年7月,央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非银支付机构需向央行报告4种情况的大额交易,包括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额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等。

    支付机构办理支付业务存在金额较小,但业务量较大的特点。“限制交易数额对正常的商业行为影响较小,但是对于非法交易来说,将会是致命一击。”前述业内人士说。

    “断直连”则是防控风险的另一大举措。以往,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自有的“直连”账户来实现支付清算的“合体”,屏蔽掉央行清算系统。在断直连之后,海量数据最终汇总至央行,以便实施穿透式监管。

    据网联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11月12日,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的网络支付业务中,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杨涛认为,“网联是解决我国支付市场潜在问题的合理选择。”网联的平稳运行意味着清算平台不再是银联一家独大,支付机构有了更多的选择。竞争有利于支付行业降低支付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产业互联网新金矿

    严监管的常态化,正在推动支付业回归本源,即更好地促进社会资金安全、高效流转,保障宏观经济“血脉”通畅。但支付企业也不得不因此寻找更多出路。作为支付企业的主要收入,手续费普遍在万二到万五之间,收入微薄且竞争激烈。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政策研究与宣传部主任陆强华认为,处在互联网风口,交易电子化催生了各个领域互联网支付需求的增加,也给中小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们带来了机会。

    “但定位专业化收付服务,才能做强做大做专。”北京丰瑞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紫建说,他们因此将业务方向定在为行业、为中小微商业提供专业支付的解决方案上。

    “产业互联网的支付服务覆盖远没有饱和,部分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落后,互联网化进程迟缓,金融渗透率低,即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餐饮泛零售行业,很多商户也无法进行精益运营、精准营销。”汇付天下相关负责人说,这为支付公司深入行业场景带来了机遇,比如汇付天下瞄准的航空票务领域。

    “支付机构可以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商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海联金汇副总裁、联动优势CEO李贲说,因为支付业务的开展,支付机构更贴近中小商户,更了解他们的交易状况、资金缺口等多样化信息,“通过和其他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在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等领域能一起给商家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不仅在国内开拓各种可能性,支付机构也已经在将中国经验复制到境外。但开拓产业互联网的支付场景,也有不少门槛。“第一要了解行业属性,懂得垂直行业的财务处理流程,第二要针对企业进行精细化运作。这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基础,并非一蹴而就。”李紫建说。

    比如在医疗行业,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科室分配方式,有的医院一个领导管多个诊室,有的医院则是每个诊室都有分管领导。“支付公司需不断与企业进行交流,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并保持沟通,以便跟随需求及时进行系统的更新和维护。”易宝支付副总裁陈志华说。

    技术服务的前景

    “支付技术类公司一来可以帮助实体经济、小微商户完成数字化,二来可以帮助供应链上的商户将分裂的信息系统接通。”紫峰投资执行董事杨小宁说。

    以聚合支付为例,服务商承担的是直接落地到商户的工作,不仅能发掘广大商户的实际需求,开拓移动支付增值服务,比如精准广告投放等,同时也能通过开发小白盒、智能音箱等聚合支付产品来使商户收银设备不断进化、提升收银效率。

    监管层也认可了聚合支付的价值。2018年8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聚合技术服务商被定义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接受支付服务机构、商户委托,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提供商户拓展、支付渠道整合、技术对接、系统运维、集合对账等服务的机构。

    “监管部门近两年陆续出台了系列监管政策及规范文件,对行业禁行红线、风险管理、技术安全等进行了界定,聚合支付已进入有规可依的发展阶段。”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关恒说。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支付或可成为推动信息联通的重要动力。杨小宁描绘了一幅图景,未来消费者在超市中购买一只鸡,扫描其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获悉这只鸡的产地、农民的姓名、加工公司的名称等生产、流通环节的信息。“这种信息透明化将可能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助力。”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认为,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能够更好地采集分析海量账户和支付业务数据,及时、准确掌握客户情况,提高服务效率,拓宽服务范围,提供个性化、低成本的支付服务,改善服务体验,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对于这种前景,资本选择了用脚投票。2018年,已有数家支付技术类公司获得融资。

传统超市变模样
支付业的下半场
发展民营企业 助力乡村振兴
名创优品进化论
下一代智能手机拼什么
电动皮卡“驶入农村”
科技赋能定制旅游
外资便利店的角逐
科技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