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农业知识付费新创客

本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优质内容越来越渴望,知识付费产品应运而生。免费的内容曾经是互联网吸引受众的最佳利器,但因为内容频繁地被复制与再创造,受众在各种形形色色的免费内容中难以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让免费的内容逐渐演变成带效率的“昂贵”产品。

    知识付费的爆发,也带火了许多知识付费平台,比如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腾讯课堂、千聊等。按照“下沉市场”的逻辑,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可以重做一遍。比如,做个针对农民的知识付费,做个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赵广的创业项目“天天学农”就是农业知识付费领域的探路者。新农人在劳动之余,除了可以刷抖音,还可以刷刷有趣又实用的农业知识视频。

    “农技服务有着广阔的空间”

    赵广和大丰收创始人闫子铜是中大校友,从中大毕业之后,他在华为工作了八年多。做天天学农之前,他曾有过一段创业经历:2015年10月从华为出来创业,做了一个线上开发者服务众包平台,拿了一轮融资。2017年年初,虽然公司当时在行业里小有名气,但当时行业里已经有巨头存在,觉得市场空间还是有限,赵广最终还是把公司卖了。

    2017年7月,赵广和大丰收的创始团队一起吃饭喝酒。他们发现,目前的农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渠道低效且分散,内容陈旧且缺失。中国农民和发达国家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比,中国传统的农业教育是非常落后的,农村的知识水平也非常影响一些创新技术的落地,比如一些新的作物品种的推广以及新型农资的推广,包括一些大数据、AI等,很多新技术的推广都会在农民认知不够的情况下存在一些困难。于是,大家有了在农业教育领域创业的想法。于是,他跟着大丰收的市场和销售在线下跑了两个月,发现农技服务市场有着非常大的空间。

    回来后,他跟大丰收创始团队沟通,大丰收在运营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痛点。平时卖农资产品,农户希望能给他们额外提供一些农技服务,比如实验示范等,但大丰收的服务最终承接的是农资产品的解决方案,农户更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农技服务。

    后来大家一致认为农技服务可以单独运营一个项目,于是快速启动,立马成立天天学农。这次选择农业教育创业时,赵广和大丰收团队想了两个方向:一是做农业领域的百度百科,二是做农业领域的知识付费。

    由赵广组建新团队来做农业学习教育平台,大丰收前期为天天学农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两个公司互相独立,互补互助。大丰收以农资电商为主营业务,做知识服务平台“牵制”太多,“用户会以为你提供这些服务就是为了卖货”。孵化新平台,让其轻装上阵,既可以自由发挥,又可以对大丰收形成反哺。“农产品的品质确实是可以量化的,这些东西最后都要靠农业技术落地,我们天天学农作为国内首家农业知识付费平台,关注的是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赵广说。

    “用事实回应人们的质疑”

    天天学农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农技学院,它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培训。一是农商学院,从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农产品的品牌营销以及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国家政策的解读。

    一开始,很多投资人和业内人士对赵广团队的创业项目持观望态度,觉得农民勤俭节约,会为知识埋单吗?天天学农一路走来用事实回应了人们的质疑。回到农村,有人看到一片荒芜,青壮年劳动力缺失,但是一些新鲜血液正以新农人的身份回归农业,他们很清楚知识付费的价值。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农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他们看到线上学习的可能和便利,当他们知道同一果园懂技术和不懂技术所产生的效益可能相差8倍之多时,当他们看到用技术改造果园可以“3年多赚1000万”时,他们是愿意花钱学习的。他们赚钱不易,自然花钱谨慎,所以平台有1/3的免费课程,能让他们体验到天天学农做课程的诚意和品质。一旦建立信任,农户这一群体的黏性会比其他群体更强。

    赵广认为,一个好的课程要有一个好的老师,这个老师第一要足够权威,第二他最好是实战派,他的经验可以印证专业的属性,第三要有非常好的授课能力和表达能力。农户喜欢什么样的课程?第一个是系统性,第二希望这些技术可以落地、可以实际操作,第三是一定要以农民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要通俗易懂。

    天天学农想要解决种植户对于增产增收的焦虑,那么如何做让农户听得懂的在线农业课程内容?“以选题策划为例,选题角度必须要与农户当下最想了解的内容相契合,比如在高温天气农户最关心农作物易产生病虫害的问题,以及如何防护。”赵广说,内容团队就此提出的选题需要与农业圈人士进行沟通,由农业圈人士提出相应的意见。当选题最终敲定之后,再跟进讲师、拍摄、剪辑等事宜,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流程。在天天学农平台里,每一节课程的时长大多在9分55秒左右,每一个视频下方,对于课程简介、课程大纲、专家介绍、适宜人群都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但每一个近10分钟的视频背后都是一场浩瀚的大工程。所有课程都是在线下录制而成,拍摄场景一般是在果园里,拍摄的内容与实操课程息息相关,例如教农户如何施肥、剪枝、嫁接等实操性内容。

    “希望社会给农业更多关注”

    2017年下半年,天天学农上线之初,主要是通过线下活动吸引用户,通过在线下搞农技下乡的公益性质的活动,把农户吸引到线上,进而拓展出第一批种子用户。到2018年,天天学农的获客方式已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基于新媒体生态的玩法,即社群+小程序+新媒体。如此一来成本很低。此外,天天学农还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作投放,例如西瓜视频、抖音等。

    天天学农目前已经与500多个专家和机构展开了合作,上线了3千多节课程。手机客户端月活40%,累计服务用户数达到50万。在这个过程中,天天学农团队渐渐对农户的需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农业知识付费看似简单,其实涵盖媒体、教育、出版、农业四个专业方向,需要平衡好每节课程的传播性、专业性、系统性、实用性。目前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多是专业度高、表达力强的实战型专家,最受欢迎的课程则是那些干货充足、知识内容成体系、可落地实操的内容。

    农民对于学习的热忱让赵广越发充满信心:“线下接触了农民,我们总结有几个变化,第一个是新农民,新农民是从传统的农民往信息农民的转型。第二个就是4G网络的普及,很多地区都是不限流量的,5G网络2019年也会商业化。另外,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农村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帮助农民挖掘创新的机会。最后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一二线城市对农产品消费品质要求的提高,这也会倒逼整个农业产业升级。”

    谈到未来,赵广说:“我希望我们更多的社会团队关注农业,整个行业好了农民才能好,农民不是互联网的‘遗民’,我们把这些专家聚集在一起,建立科学并且持续的知识体系,辅助农民增高产能,这也是天天学农创办的初衷。” 

共享汽车“九死未生”
中国汽车为何难入国际市场
尚品宅配的体验哲学
优鲜的秘诀
永辉的科技零售
水下机器人的智造者
农业知识付费新创客
社交产品无终局
律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