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玩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如何破

本刊记者 钱敏 《 人民周刊 》(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

    6月22日,甘肃、四川、浙江公布高考成绩,23日,北京、山西、河北、广西、云南等公布高考成绩,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我们又送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遥想当年,你我的高考都是怎样一种体验,考前考后时光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苦高中、耍大学”的共同记忆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小强回忆当初满是感慨:高中课桌上堆积成山的复习资料遮挡了视线,有时连看黑板都成问题,记忆中成天都是无休无止的做题,有时感觉自己都快撑不住了,每当这时,学长和老师的话总是回响耳边——“苦高中、耍大学”!高中苦这一阵子,到了大学就好了,轻松安逸。无形中,这句话成了对小强的鞭策。稍有懈怠想放弃的时候,小强就拿这话安慰自己,继续玩命学。终于,“苦尽甘来”。没有高考的压力,远离家长的监控,加之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进入大学的小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大学四年里,小强边玩边学,只用了“不到高考前三成的功力”就顺利完成学业。听小强讲述这些,一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在脑海浮现,相信与小强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

    “苦高中、耍大学”,这句激励过无数学子的话,听起来无比温馨,但仔细想想真的对吗?前半句暂且不论,后半句却真的成了一些同学在大学里放纵的借口。宽松自由的环境顶多算外因,更多情况下,放纵自己的主要原因还是抽掉了内心中那根弦,那根曾在高考前紧绷过的弦。对此,有人甚至认为理所应当,觉得这就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犒赏。阿莲就读的大学是某省重点,同班同学多数在高中时成绩都中等偏上,虽称不上学霸,但基本学习能力毋庸置疑,但四年下来,有人连过英语四级都成了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练就了游戏的神乎其技,一些人经历了恋爱的分分合合,一些人结交了各色的社会朋友。联想到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裸贷频发,阿莲描述的情形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辛苦付出终以这样的结局收场,那多少令人唏嘘。

    尽管不少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学业并不扎实,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顺利毕业。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研究团队对全国820所高校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作过统计,发现两者均达到97%左右。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即使排名前50的美国高校,毕业率也仅为89%左右。

    教育部破题“玩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

    好在这样的情况有望打住了。就在高考成绩即将放榜之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话了。6月21日,陈宝生表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

    一直以来,对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对大学教育“增负”的提法还并不多见,难得此次高层如此重视。要知道,这个时间节点非比寻常——这是中共十九大后的首个高考发榜季,也是十三届全国两会后的首个高考发榜季,还是恢复高考后的第40个发榜季。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迎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新时代,教育部部长此时发声,应该说别有深意,或将直接影响马上步入大学校园的新一代。

    而部长发声的场合也极其正式,是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讲,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最高教育部门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会议。

    陈宝生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同时,陈宝生强调推进“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尤其提到,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大学教育之哈佛镜鉴

    为何如此突出本科教育的地位?一方面,在我国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中87%为本科生,本科培养质量直接关乎各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本科生是继续研修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等高等教育的源头,为高级人才提供储备。

    本科教育如此重要,大学应该怎样办?世界顶尖大学哈佛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给出了参考。

    查尔斯·艾略特,被誉为哈佛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校长,100多年前他曾说:“在任何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都往往是一面鲜明反映该国历史与民族性格的镜子。”

    哈佛第二十八任校长德鲁·福斯特更是对大学的精神作出了诠释。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Learning),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作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

    1943年,哈佛大学的12位教授与校外专家商讨“通识教育”问题,两年后,“哈佛红皮书”报告出炉,即《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对“通识教育”做了界定:它并不是关于“一般”知识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一度,“红皮书”被奉为美国通识教育的“圣经”。根据“红皮书”的建议,完整的大学教育必须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部分,前者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能力,后者则从“人的完整性”角度,探讨教育如何为人生做准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学生需要具备四种品质或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无疑,这在当下也具有借鉴意义,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法成为跨领域的专家,还不能判断和辨别吗?甄别能力尤其重要。

    “要使本科生能够在一个他们毕业后将成为什么人和他们将过什么样的生活的这样一个视野下,在哈佛课堂的内外进行一切学习。”2007年通过的《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描述了通识教育计划的理想。近年来,哈佛开启的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回应了时代的“不确定性”。新课程计划中,哈佛加重了科学的比例,并再三强调“国际化视野”和“合作意识”。在现代心智训练中,哈佛强调:将学生置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让他们接触超越他们理解力,甚至也超越教师理解力的现象,让他们失去方向,然后通过学习和思考,重新找到方向。

    当今中国,正处于巨变的时代洪流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错叠加,身处其中的大学教育应该如何变革,如何培养出经世之才,管理者和教授者当深思。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精准治污 打赢蓝天保卫战
个税修法考验征管水平
“玩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如何破
中国结婚率为何逐年下降
世界杯版权演化的商业格局
牛犇:八旬“老翁”入党记
梨花深处里 心系民众情
“拉菲”市长忏悔录
致敬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