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京腔京韵的河北梆子

本刊记者 穆宁 《 人民周刊 》(

    2018年5月11日、1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经典剧目《春秋笔》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连演两场。该剧匠心独运,精彩纷呈。

    1938年10月5日,马(连良)派名剧《春秋笔》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横空出世。2017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将此剧整理改编后搬上舞台,获得不俗反响。该剧情节跌宕起伏,紧扣国事家事两条主线,以舍生取义和共御外侮为主旋律,表现了忠与奸、正与邪之间的斗争,教化意义不言而喻。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春秋笔》领衔主演、张恩的饰演者张四刚,他向记者讲述了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他从艺40年来的诸多体会。访谈中,张老师给记者展示了抑扬顿挫的唱腔和扎实丰满的表演,他经验丰富,手法独到,精于表现人物心理。

    《春秋笔》的艺术表现

    坐落在琉璃厂文化街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拥有一批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表演艺术家。该团立足北京,自然而然受到京城文化的熏陶,舞台表演呈现出皇家气派,老北京人亲切的称其“京梆子”。

    “在全团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默契配合促成了《春秋笔》的成功。这部戏由编剧丁嘉鹏整理改编,石宏图任导演,高彤副导演亲自给我传授马派剧目的原版本。我仔细观看了全国各院团的《春秋笔》,认真研究他们的构思、创作和设计,也摸透了各演员的身段、唱腔与张恩这个人物形象的粘合度。表演中融入了我对人物的理解,根据自身条件,运用梆子的手段加以表现。”张四刚向记者介绍道。

    《春秋笔》分为“灯棚换子”“赠银放走”“换官杀驿”“唱筹粮沙”等章节。该剧做、表繁重火炽,唱、念入耳动听。

    在“灯棚换子”中,编剧和张四刚共同加入了新唱词:“心急如焚去寻找,贤妻怎能把我饶。越思越想越懊恼,夫人面前吃不消,足下如同绊脚镣。”新唱词体现了张恩失子之后的急切心情,这里运用了圆场功的程式表演,收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戏曲讲究“无技不惊人”,帽翅功可谓是戏曲表演中的绝技绝活,张四刚在表现张恩思考如何搭救大人性命时运用了左右、上下颤动,左动右静,左静右动等帽翅功,剧场内时而静如深夜,时而掌声雷动,气氛完全掌握在演员的表演节奏中。

    为了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夸张的不是生活,又像生活”的艺术主张,演员们极力避免千篇一律的表演,他们不仅展示自己娴熟的技巧,更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思考带入表演中,力求精准刻画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在控制语言和动作快慢、强弱的同时,还要控制表演的尺度和火候。

    张四刚认为,一个戏曲流派风格的形成,需要通过不断积累,融入自己的理解并利用自身条件,用工匠精神执着研究、不断雕琢,会逐步为观众所喜爱。随着不断学习,我们也要使自己的演出剧目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戏曲艺术依靠口传心授来传承,一代代老艺术家将自己毕生所见所学教给学生,学生成才后,再教给后来人。

    张四刚非常刻苦,他积极向王永春、王伯华、朱秉谦、欧阳中石、萧润增等老师学习请教,各位老师传授的知识让他终身受益。王永春有150出戏,出出有绝活。王伯华在创作人物时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身上的帽翅、水袖、戏靴等所有配件都可以作为他塑造人物的工具,他的表演强调雕塑感、造型感。张四刚的经典剧目《白罗衫》是由王永春亲授,另一经典剧目《背靴》是王永春和王伯华两位老师传授的。朱秉谦曾说,“什么是一出好戏?应该有情、有理、有技,《春秋笔》具备了。”

    十年前,张四刚开始跟欧阳中石学戏。欧阳中石对张四刚讲:“一出戏,是一幅字;一幅字,是一出戏,一个字也是一出戏。”字的布局和结构,与舞台上是一样的。一个字有开始,有内容,有结束。这些知识都通了,你就知道在舞台上哪些地方让观众舒服,哪些地方让观众不舒服。欧阳中石也对他讲,要忍耐、等待、多练。张四刚认真将老师所教化作自己所学,他把书法中的道理拿到了舞台上,把生活智慧融入戏中。他说,“我跟欧阳老师学的是道理和方法”。

    张四刚介绍道:“在艺术道路中,我接触了有一定艺术造诣,在各剧种都是领军人物的老师。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前辈传授给我的经验,我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我们要认清,哪些是前辈达到的高度,哪些地方是他们没来得及完成的,我们要在他们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完善。”

    创作感悟和艺术审美

    戏曲界流传一句俗语:无情不感人,无理不服人,无技不惊人。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唱做并重,需要演员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戏曲演员大多从小学戏,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不断积累舞台经验,除了对嗓音条件要求严苛之外,还要有好的身段和表演,出个好演员非常难。在演出时,演员们还要将各种突发状况融入表演,尽量处理的不露痕迹,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

    张四刚认为,虽然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演员的任务就是让观众相信一切都是真的。比如舞台上的哭戏,要依靠想象、假戏真做,我们追求的是演得像真的一样。在感人的地方,演员没落泪,观众落了泪,那是演员做到了。假如演员落泪了,观众没感动,那说明表现力不够。演员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来塑造角色。我们要有衡量对错的标尺,让观众懂得用戏曲的审美标准来欣赏艺术,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让观众明白,舞台上的景不在道具,而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的任务就是以生活为依据,准确理解剧情,用符合逻辑、准确恰当的表现手段,恰如其分地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如何获得同行的认可很重要,同行认可了,观众自然认可。内外行都认可的演员,属雅俗共赏,既有观众喜闻乐见的唱、做、念、舞的表现手段,又有扎实功底的呈现。怎样创作出让内行心服口服的,别具风格的,不同于京、昆其他剧种的,并达到一定高度的艺术作品,这是我们的责任。我感觉自己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戏曲的高度和掌握审美鉴赏的能力。”张四刚说,“我不学每个人的范儿,我研究的是剧中人。情通理顺这些大的方向是一样的,要根据自身条件,学习展现人物的创作手段和方法。”

    细细想来,看一部戏,读懂一个角色,喜欢一句台词,都很有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戏曲的精髓和演员的见解,既增加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又增长我们的见识和体验,还拓宽我们的思想深度和人生格局。

去爱一个积极的人
京腔京韵的河北梆子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
宋代的饮茶风尚
桂花陶香400年
北大校庆与心灵自由
故乡观云
父亲
亲情是最难舍的告别
建美好家园,当美丽心灵摆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