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海陵寒梅开无数 空山锦绣资红路

读陈征先生《资红书屋诗词》

刘春雷 《 人民周刊 》(

    世人皆知陈征先生为中国系统解说《资本论》的第一人,而鲜闻先生古体诗人之名。当代经济论坛的名家学者受陈征《<资本论>解说》启蒙而步入经济学殿堂的,不乏其人。2005年,《陈征诗词百首》问世,陈征先生被冠以诗人经济学家。今先生九十高龄又出版《资红书屋诗词》。仓山之隅,诗坛盛事。

    海陵寒梅开无数,空山锦绣资红路。陈征先生对《资本论》与《红楼梦》这两部经典著作有着长期精深的研究。他将《资本论》与《红楼梦》各取一字命名书房——资红书屋。在资红书屋,“马列庄骚杂沓间”,恰如诗人身上经济学与国学的浑然天成。资红书屋主人会通中外,神交古人,“读经寻解脱”。这里的经典,诗人在《资红书屋诗词》有清晰的诠释,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与中华文化经典。近七十年的教学研究生涯,陈征先生孜孜以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即使在“文革”期间身处逆境仍笔耕不辍,坚持研究《资本论》等经典,真正达到了“精研马义忘烦恼”的境界。之所以在十年“文革”结束之际,陈征先生能连续出版五卷本、144万字的《<资本论>解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先生早年形成的深厚国学根基,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入浅出阐释经典的能力。

    陈征先生号海陵寒梅,《资红书屋诗词》自然不乏以梅为题材的作品。从“铁骨丹心常态”,到“好花争羡老来红”,从“举首问青天,道是老梅依旧”,到《资红书屋诗词》最后一首“一枝春雪冻梅花”,都不同角度反映了诗人借梅抒情的艺术造诣。在诗人那里,赋梅以志、赞梅以骨、寄梅以思、照梅以心。一时间,抑或诗人咏梅,抑或梅咏诗人?不论是东坡的“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还是赵翼的“作诗必此诗,乃是真诗人”,都回避不了“象外”的不确定性,和“不似之似”中所包含的否定之否定。诗词的魅力似乎也在于此。除了梅花,诗人还借石咏志,以石兴怨。诗人以山石自况,“有志思成璞,无才可补天”;而“小石虽顽可补天”,则道出诗人的理论自信(诸如现代科学劳动理论和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等)。

    中国古典诗词除了格律,还讲究用典。而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则认为作诗文者不可用隐僻之典。尽管陈征先生自幼从父读古典文史,无锡读书期间又师从朱东润等大家研读国学经典,但先生之诗绝无“隐僻之典”,而如风行于水上,成文自然;又如榫卯之合,精当妥帖。例如,“白水早曾盟素志”典出《左传 晋文建霸》,并引朱东润注:“有如白水,以河水为证也。”“投璧于河,盟于河水之礼也。”与下句“黄金何处买芳年”辞义浑然一体,声韵朗朗上口;再如,“翻云覆雨难为手”句,读者虽不一定知道典出“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却也不难理解其义;还有,“何曾弹铗已来车”句,《战国策 齐策四 冯谖客孟尝君》中记载的孟尝君食客冯谖弹铗而歌,“食无鱼”“出无车”,大家对此典故并不陌生。但诗人却能在此反其意而用之,自我调侃。不难看出诗人面对政府奖励的轿车,从容淡定,诙谐幽默。用典精妙之所在,让人感到不用此典,就不足以传神;不用此典,就不足以兴与怨。明其妙理者或会心一笑,或掩卷长思。

    诗人还运用传统诗词特有的笔墨抒发家国情怀、离愁别绪。父子情深者多,然诗咏父子之情,却难觅佳作。苏东坡的《洗儿》、陆放翁《示儿》皆是与儿子有关的诗。但东坡“惟愿孩儿愚且鲁”说的是世故,放翁“家祭无忘告乃翁”谈的是政事,都不算写父子之情。先生之子陈奇侍奉先生左右十年如一日,先生却绕开这一点在诗中写道,“我与我儿能谈学”,视其子为知音,且“疏食曲肱自得乐”。在此,孝与敬内涵的迁移,古与今语境的反差,也令天伦之情于朴淡之中见神奇,回味悠长。

    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直言思念,而思念自在其中。桃李春风、江湖夜雨这些意象足矣!陈征先生也以同样方式,用一组具象元素嵌入诗中,完成了含蓄表象下情感的激荡表达。如“湖痩舟轻水自流,亭边桥下月迎秋”,“神州鸿鹄翼,南极雪泥痕”,“窗外芭蕉窗内人,分明叶上心头滴”等等,都与黄山谷异曲同工。

    南国有古榕,老亦生新根。陈征先生年逾九秩,依然诗兴不减,文思泉涌,佳作纷呈。《资红书屋诗词》还收录了陈征先生耄耋之年的近作,在此几乎看不到“只是近黄昏”的慨叹,有的是赤子性情和老庄达观。诗人不仅“读书顿忘老,吟咏乐陶然”,甚至还自喻“戏作新诗笔有神”!这位不再健步自由的思想老人,仍神驰八荒,倚天照海!咏出“手自轻盈能握管,胸多丘壑可登山”。试看诗人的豪情,正“长啸戏尘寰”!

    有幸亲炙大师,朝闻先生耳提面命,夜读诗人道德文章,始信文如其人、知行合一者莫如先生!先生有立德立言之功,而先生的君子之风,也同样吸引着各界朋友,为同仁、弟子所尊敬爱戴。几十年来,政要名流造访者不计其数,而资红书屋仿佛定格于1980年代。比之于简朴的寓所,资红书屋主人的精神世界又是何等的富足!“虔修不坏身”,物我两忘,并践行资红书屋座右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中外之理,成一家之言”。

    陈征先生当年赠毕业学生《南乡子》中有句“伫看他年尽栋梁”。正如他所愿,今已桃李满天下,众多学生弟子治学、从政、经商各有所成。在先生那里,人生之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在学生弟子那里,又何尝不是有缘得先生之教而成天下英才?

    二十五年来,树荫下每一次踏上通向资红书屋的石阶,都有近师情更怯之感;每一次告别资红书屋,都有问道释惑之感。年年岁岁,再窥门径有新知,复诵华章寻旧处。

海陵寒梅开无数 空山锦绣资红路
梨园春意分外浓
陈云与调查研究
跨越1411年的留学生史
古琴斫艺
久远的家
跟随心灵去踏春
舍得,舍不得
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 助力住房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