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时代的文艺观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星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红军 《 人民周刊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也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的文艺旗帜与文化号角,指引我们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中奋勇前行。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已经将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因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创作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工作正确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关系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一是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党在不同时期对文艺工作实行正确的领导,使文艺在促进人民事业胜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繁荣。二是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方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遵循。虽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曾对文艺工作提出过不同的决策、部署和思想,但突出人民在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中心地位从未改变过。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要求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由此可见,人民性是文艺的内在的根本属性,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为了谁、依靠谁”,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一方面文艺是为了人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和风格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文艺只有跟上时代需要,把握人民需求,才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今天,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世界人民想了解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貌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文艺必须依靠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一定是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通过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人民也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艺缺少了人民的欣赏、评价和接受,就没有丝毫的价值和意义。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对我国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不难会发现,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以后,对幸福生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向往;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跃升。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新时代的文艺不仅要体现艺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而且要注重提升观赏者审美修养及净化鉴赏的人文生态环境,“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泛的、多层次、多样的,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精神层面获得感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优秀文艺作品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新时代的文艺要体现时代性。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每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会打上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新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创作的主旋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承担起“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重任。新时代的文艺绝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那种为迎合市场而失去灵魂,为所谓的“艺术”而禁锢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为蝇头小利而不惜牺牲大义,不问是非、不知美丑的“劣文艺”“假文艺”和“烂文艺”,是我们要坚决抵制的。新时代的文艺还应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中国精神”“文化基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等与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紧密相连的思想,凝练为文艺工作者和观众共同秉持的自觉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也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创作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是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首先,文艺为民族复兴提高强大的精神支撑。民族复兴之路上,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需要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文艺在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上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大有可为。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坚定“四个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其次,民族复兴必定伴随着新时代的“文艺复兴”。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民族复兴就是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来从未中断过,近代以后虽饱经沧桑,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今天,我们站在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艺作为民族崛起和文化复兴的先导,理应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新时代的文艺观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和解决。大道行,文艺兴。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大道。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将谱写出新时代文艺复兴的壮美华章。

汇聚世界政党共识 共建更加美好世界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新时代的文艺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