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安倍政治走向何方

刘军红 《 人民周刊 》(

    10月23日,备受瞩目的日本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安倍领导的执政联盟第三次夺得超过2/3的议席,不仅赢取了新的4年执政期,更自2012年以来第三次获得“修宪动议”的法定席数。这一结果虽可谓意料之中,但其未来的路程或仍在预测之外。今后,安倍政治走向何方,作为世界经济的前三之一,日本经济又将如何运营,都将会对地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次日本众议院选举,暴露了日本政治生态的“位尊而德不崇”的痼疾。首先,安倍突袭解散众议院缺少日本社会中所讲的“大义名分”。本来,今年8月,安倍为挽回政治面子,拉升支持率,已经搞了一次内阁改造,调换了关键岗位的关键人物,启用新老政策通,摆出要干一番事业的架子,内阁门面焕然一新,支持率随之回升。但安倍并不满足,声东击西,突然解散众议院,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其目的是进一步腾挪空间,谋求长治久安,演绎“安倍家族政治荣耀”。其实,为达到此目的,年初,他亲自主导修改党规,将总裁任期从“2任6年”改为“3任9年”,为其三任自民党总裁扫清了制度障碍。这样,只要2018年众议院任期届满前举行大选,安倍便可继续掌控大局至2021年,既可以为东京奥运剪彩,又可以借天皇换位开辟“新纪元”。

    但事与愿违,朝野反安倍势力涌动。森友、加计学园丑闻蔓延,安倍后院起火,支持率骤降,执政根基动摇。在此背景下,在野势力集结,刚连赢东京都知事选举和议会选举的小池百合子筹建新党,要扛起在野势力领军人大旗,联合阻击安倍政权。另一方面,在自民党内,瞄准“后安倍”宝座的各潜在竞争者蠢蠢欲动,甚至包括其左膀右臂。在此背景下,单靠改造内阁不足以抑制四面八方的威胁。唯有突袭解散,迫使各方匆忙上阵,方能达到攘外安内的效果,既瓦解掉在野势力的集结,更对党内谋权者搞时空穿越,打乱政治排序,加剧隔代竞争,进而稳固安倍的执政根基。安倍为达自己的政治私利,可谓用心良苦。

    其次,面对如此缺乏大义的选举,各方自然来不及提出像样的政策议题,选择政权的对立轴自然也难以树立。其典型表现便是自10月10日公示以来,各党首巡游全国,在街头互斗,但很少系统讲述政策主张,致使民心涣散,越来越多的选民不堪忍耐草草提前投票,或放弃投票。投票率只有53.7%,仅次于2014年,为战后第二低。今年是选举人年龄下调至18岁后的首次大选,本应新增240万人选民,但平庸的政策议题无法形成投票刺激,反映日本政治渐失魅力。

    第三,小池百合子弄巧成拙,自导乌龙,瓦解了在野势力,帮助了安倍得票。选前,小池百合子人气高涨,众望所归,成立希望之党,举出国民第一旗帜,发誓要阻止安倍长期执政,赢得民进党的青睐,其新任党首前原诚司率众投靠。但小池却搞事前清洗,排除民进党的政策异己,迫使左派改旗易帜,自建立宪民主党,异军突起,夺走了55席,一跃成为最大在野党。但这导致在野势力分散,形成三极混战局面,选民不知所措,选票流向安倍。如此混战,暴露了日本政治的腐朽,缺乏崇德精神。

    在此背景下,即便安倍如期组阁,其内外政策也难脱机会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糟粕。年底前,尽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峰会等系列会议将在东亚密集召开,借此,中美日领导人同台展开外交的机会较多。在此期间,特朗普也将密集访问包括中日韩各国。在此,安倍将采取怎样手法,推进怎样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对地区和国际秩序产生不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明年是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而中日韩领导人会晤至今仍在日本搁浅,如何重启,关乎明年安倍是否有理由求访中国,推进中日关系改善。同时,今年也是东盟成立50周年,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机制因TPP而难以深化。眼下,安倍却在政治和安全上,继续强调修宪,要给自卫队找“合宪性”,应对所谓的“地区威胁”。如此看,安倍自第二次出山以来,虽在国政选举上屡战屡胜,但并未通晓为政者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追求位尊,而在于达到德崇的道理。纵使安倍任期超过宪政以来最长的桂太郎,只要其在内外政策上继续走偏,不求正轨,仍难确立应有的为政之德。

“双十一”见证了什么
安倍政治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