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北京雷锋,你好!

王昊男、袁京 《 人民周刊 》(

    16年一路走来,“柠檬黄”已经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片,用一种独特的颜色,践行着雷锋精神的价值。

    北京,一座美丽的城市,高楼林立、街道整洁、底蕴深厚。游走在古老与现代之间,感受这座繁华都市的开放、包容与大气的同时,你会发现总有一抹“柠檬黄”不时地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

    “柠檬黄”,它代表了一个群体,代表了一种力量,更代表了一座城市对文明的向往。“柠檬黄”,就是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从成立伊始,这支队伍就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城市秩序,感染着市民群众,引领着社会风气。16年一路走来,“柠檬黄”已经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片,用一种独特的颜色,践行着雷锋精神的价值。

    城市文明“特种部队”

    2月8日6时15分,天蒙蒙亮,春节休假的人们都还没起床。王江永早早来到东四十条桥西站,抽出一块抹布,将站台护栏擦得锃亮。在同一站台的老伙伴儿们也各自忙开,有的在自制小黑板上写当日天气预报,有的清理附近的小广告,还有的手执小红旗开始指挥早起的乘客排队上车……

    在北京街头,这道风景持续了已经16年。

    每天清晨和傍晚的高峰运营时段,无论刮风下雨,9000余名像王江永这样的公共文明引导员活跃在全市2300多个重点公交、地铁站台,进行文明引导服务。16年来,已服务乘客总量达880亿人次,日均服务1000多万人次。他们以平凡的行动浸润了北京的文明风气,树立了社会文明风尚。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由此进入了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阶段。

    筹备奥运会,北京最亟须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一次,由政府官员、市民代表、街道工作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在奥运筹备上,北京的硬件建设过硬,而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才是最薄弱的环节,利用筹办契机,修补业已出现缺口的文明风尚,机不可失。

    提高文明素质,说着简单,做起来难。该从何入手呢?

    经过调研和征集社会民意,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文明乘车、文明赛场、文明出租车问题为三大突破口,引导市民树立文明意识,培养好习惯,提高文明素质。

    很快,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和交管局、公交集团等部门联合组织,1300多名社会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开始活跃在城区430多个公交车站。“他们是城市文明的特种部队,不过,最初并没有直接组织乘客排队,而是以维护秩序为主,劝阻不文明行为。”时任首都文明办宣教处处长、现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平回忆道,这些志愿者就是后来文明引导员队伍的前身,所以当时的志愿者都叫“文明乘车监督员”。

    美德感染潜移默化

    风清气正、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更不是一时的事,需要有人积极引导,需要公众广泛参与,需要久久为功让大家养成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您好、谢谢”这些简单的文明用语,是“柠檬黄”们每天说得最多的词汇。不论酷暑寒冬,亲切的微笑始终是引导员们脸上最常见的表情。作为文明礼仪的示范者,“柠檬黄”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向社会示范和诠释着“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的理念,而他们在扮美了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他人。

    市民吴志敏的家在天坛附近,退休后每天都要坐几站公交车去天坛公园转转,细心的他发现这个小小的站台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环境整洁了,除了有序排队乘车,大家好像都变得懂礼貌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吴志敏发现这些变化都源自站台上的几位公共文明引导员。

    “虽然我不能像他们那样志愿奉献自己的时间来维护北京的文明形象,但我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配合他们的工作,一起为北京的文明发展努力。”从此,等车的时候吴志敏总会主动站出来带头排队,遇上有人问路他总是抢着解答。

    “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市民增强了礼让他人、关爱弱者、遵守规则、讲究公平的意识,逐渐习惯成自然。”首都文明办副主任韩龙彬介绍,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开展15年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创新形成了公共文明“柔性引导”的路径:文明引导员用自身的礼仪形象来示范引导;以关爱之心、亲和之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来感化引导;针对不文明行为用耐心说服、善意提醒来劝告引导。“没有硬性的强制,只有引导员的美德感染。”

    据统计,15年来,北京全市引导员共为群众咨询指路5250余万人次,帮助寻找走失家人22500余人,捡拾丢失物品52200余件,医疗救助8250余起,敬老助残超过1518万人次,义务助民服务近800万小时。

    2010年底,在经历了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锤炼后,市委市政府决定保留“公共文明引导员”这支队伍。作为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由政府支持,进一步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

    在首都文明委指导下,成立了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协调指导小组,由22家政府部门共同组成。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提供支持,正式建立了长效机制。此举,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可谓首开先河。

    这支队伍也从最早的活动以城区为主,发展到全市16个区。在组织体系上,市里设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各区设公共文明引导员大队,各街乡设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形成三级管理网络。对引导员来说,他们是组织里的一员,真正开始有了归属感。

    16年雷锋精神坚守

    多年来,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得到全面拓展,由公交地铁站台向交通路口、春运场站、体育赛场、演出场所、公园景点、学校社区等社会公共领域拓展;服务地域由城区向远郊区扩展;哪里发生突发情况,都能见到文明引导员“柠檬黄”的身影。

    2016年8月18日早高峰,地铁1号线突发故障停运。从7时30分到8时40分的一个多小时里,原本在苹果园站搭乘地铁的乘客全部汇聚到地面,站区附近的5个公交站台瞬间聚集了上万人,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公交车进出站困难。

    石景山区协调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中队从其他附近站台调整增加引导员支援。金顶街中队中队长董玉杰立刻组织地铁周边公交站台的引导员,一边劝说站在马路中间的乘客到站台上等车,以免被剐蹭,一边解释宣传,安抚大家焦急的心情。模式口中队中队长芦艳梅带领引导员陈桂珍、师亚萍等,用小黑板展示出附近公交车的运行时间、路线,提醒乘客如何换乘。大喇叭通知了一遍又一遍,聚集在站台的乘客慢慢地疏散了,站台也逐渐恢复平静,60多名引导员身上的黄T恤则全部湿透。

    “文明引导不仅创建了城市良好的公共秩序,还延伸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功能。”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说,“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市民增强了礼让他人、关爱弱者、遵守规则、讲究公平的意识,并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久久为功,带动了“做文明有礼北京人”的社会新风,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升。据调查,北京市公共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提升到2015年的84.08,10年间共提升了18.87个百分点。

广西民族博物馆“老雷锋”
北京雷锋,你好!
山东东营:13万余人投身志愿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