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再读铁凝

汤诗瑶 陈苑 《 人民周刊 》(

    近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铁凝任中国文联主席。同时,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投票选举中,铁凝连任中国作协主席。首次担任中国文联主席,铁凝感慨:“中国文联有一笔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优秀艺术家。从前我总是心怀欢悦地近距离欣赏你们的艺术,现在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为创造这艺术的艺术家们服务,这就是我的荣幸所在。”第三次当选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在第九次作代会闭幕式上,她用“创造”一词与大家共勉:“当重新回到书桌前的时候,我们领受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充满了前行的力量,这责任和力量来自中国文学光辉传统,来自时代给予我们的丰盛机遇和深刻挑战,来自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造。”

    写作是我的立命之本

    铁凝是著名画家铁扬的女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来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25岁,铁凝凭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哦,香雪》等一系列作品,加入中国作协;27岁成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39岁成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直到49岁成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直是作协系统领导层中最年轻的成员。

    铁凝说,写作是她的立命之本,而当官是她的责任。一位长者曾送她三句话:一、永远不要做官,意思是不要把它当成官来做;二、永远不要放弃河北大地;三、永远坚持写作。

    也正是这种精神,从1996年10月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以来,铁凝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写作事业。 1997年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发表,获《小说选刊》年度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引起轰动, 2001年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鲁迅文学奖”。

    10年前,谈到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感受时,铁凝曾说过“五个不敢忘记”:第一不敢忘记这个位置这份荣誉;第二不敢忘记前辈作家用灵魂和智慧积累的文学财富;第三不敢忘记学习;第四不敢忘记责任;第五不敢忘本。

    即便工作繁忙,铁凝依旧笔耕不辍。担任中国作协主席10年来,她发表了《火锅子》《伊琳娜的礼帽》等多部作品,还获得了百花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等多个奖项,在《重庆日报》开专栏,讲解“阅读的重量”。

    深入农村 作品关注“小人物”

    铁凝的脸上常常挂着温和却不失明朗的笑容,让大家倍感亲切,这份亲切来自于她对生活、对文学的态度。铁凝曾说这和她农村经历分不开。

    铁凝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铁凝说,她十几岁就下乡到农村,当时遭到母亲的反对。铁凝是有机会回到城市的,但她放弃了。“我觉得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对乡村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

    铁凝的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一改以往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铁凝百余篇(部)作品,获得众多文学大奖,其中《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电影《香雪》获得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得了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即便铁凝的作品表现的是小人物,也展示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力。

    铁凝说:“文学的终极目的不在个人的小悲欢,而是通过人物的悲欢反映现实。”她认为文学应该承担一种功能。她曾说她喜欢巴金先生的话: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从几百万的文字中,人们读到了一个铁凝。厚重的,锐利的,绵密的,甚至是沧桑的。“她关注人性细微处的变化,不是很尖锐,但温润且坚强。”评论家说。

    他们眼中的铁凝

    孙犁曾评价铁凝小说《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中国作协会员刘希涛曾撰文讲述:走上河北省作协主席岗位不久,铁凝就倡导建一座文学馆,在一无立项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她带领同事不断修改方案,跑细了腿,最终在省政府支持下建成了这座文学殿堂;每到作协评职称时,为给没评上的老作家争取一个名额,铁凝比谁跑得都勤。

    汪曾祺在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章《铁凝印象》中曾评论过铁凝的短篇小说《孕妇和牛》,说那篇小说“俊得少有”。他说铁凝“有时表现出有点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铁凝“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

    从作家们的叙述中,人们听到了一个热心的、明朗的、善良的、坚韧的铁凝。“她一直生机勃勃,具有一个生动的青年女作家的魅力。”张抗抗说, “铁凝是个在创作上勇于探索的作家,尤其是她的视角开放自由,在不同的题材之间穿梭转换,仿佛是一尾游泳的鱼。”

    “我在文学院呆了十年,两年一签,我五张聘书全是铁凝签的。”河北作家关仁山很感激铁凝积极鼓励作家的举措,“她的创作要求非常宽容,只要作家能够创作,就一律给予鼓励,提供创作假等各种条件。”   

再读铁凝
“丢书大作战”遭遇水土不服
能上能下的老一辈革命家
飞夺泸定桥,真刀真枪的拼搏
古代官员如何教育下一代
花样滑冰的黄金年代在清朝
韩信:楚汉跳槽第一人
梁启超的儿女情长
被消费的民国才女们
王佑学:寄情山水 墨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