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古巴的“后卡斯特罗”时代

《 人民周刊 》(

    当地时间11月25日晚,前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古巴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后卡斯特罗”时代将何去何从?本期辑选网民文章,从古巴的对内经济、政治改革及对外关系等层面展开探讨。

    古巴的革命遗产

    从切·格瓦拉到卡斯特罗,这个热带社会主义岛国充满革命浪漫,已故美国作家海明威便是在那里面对加勒比海的波涛创作出名著《老人与海》。

    怀着要创造公平社会这一个革命理想,古巴人过去50年顶着美国制裁而生存至今,这价值信仰令古巴人形成了一种团结伦理。如果要数古巴革命带来的社会建设,其教育发展的确令人刮目相看。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之后,教育即成为卡斯特罗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即使在农村,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不能剥削学童受教育的权利。据统计,目前古巴共有96所一个学生的学校,身体力行地向世界证明,他们的教育信念,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与教育一样,医疗是古巴革命成功后的重要计划。国民都获免费医疗检查之外,医护人员甚至住在社区里,推动医疗教育,又提供免费定期防疫注射。现在“古巴医生”已成为一个品牌,他们更走出古巴,往第三世界服务。

    最有趣的是,古巴人穷但健康,因为除全民医疗服务外,还有有机农业。在苏联解体后,卡斯特罗鼓励城市农耕。农业部为了节省燃油,又鼓励农民改用牛只耕种,以天然肥料代替高价化肥,结果古巴农业回到过去的“有机种植”时代。

    到21世纪,社会主义在古巴的步伐似乎已感蹒跚乏力,僵化的官僚现象和不尽如人意的经济发展,到了不得不求变的时候。劳尔一上任即展示改革决心,但古巴的改革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在古巴社会其实已存在着一股强烈的改革诉求,特别是文化人与年轻人。

    当古巴面对市场的招手,她将如何走具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一定浪漫,回到现实层面上,古巴人却永远热情地跳着革命的舞步,告诉世界,他们是与众不同的。

    (微信公众号“土逗公社”,张翠容)

    着眼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更新”

    古巴不仅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各个不同阶段一直在对社会主义进行“现实化”的更新,既体现本国的特色,也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这种努力无论是在菲德尔·卡斯特罗时期,还是在他主动让权于劳尔·卡斯特罗之后,始终都在进行。其中虽有反复,但目标和目的未变。

    2011年4月举行的“古共六大”,将“现实化”强调为党的工作方向和路线,并且不断推出发展方式、管理办法和吸引外国投资和合作方面的新举措,成效明显,在古巴人民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古共六大”是古巴共产党历史上在改进指导思想、探索发展道路、调整发展模式以及领导体制上,实行承上启下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毫无疑问,古巴的“现实化”举措和行动肯定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外部世界提供增加与之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2012年,古巴政府已在首都哈瓦那附近建设一个类似于我国经济特区的“马列尔港发展特区”,这表明古巴党和政府在落实“现实化”努力中的决心和力度。此外,为了设法吸引外资,古巴政府借鉴国外经验,努力在海关、金融、税务、移民、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便利。

    古巴全面对外开放的时间短,古巴国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等技术服务有限,与外部联络不是很畅通。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行政体制和工作效率还需极大改进。“中古两国人民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中国企业要善于抓住机遇。如果对古巴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化”努力抱有信心,就必定会迎来两国合作更美好的明天。             

    (爱思想,徐贻聪)

“小马云”范小勤:与名人撞脸引出的扶贫考题
古巴的“后卡斯特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