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考据之乐

陈再阳 《 人民周刊 》(

    近500年,无人得识作者。今余识得,实机缘巧也。或心苦所报耶?诚乐事。亦求证大方。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

    ……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庐山,特别是山南,摩崖碑刻灿若星辰。庐山白鹿洞书院碑廊保存的《游白鹿洞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字字珠玑,今人广为拓裱。

    但该诗作者是谁?一直成未解之谜。《白鹿洞志》《庐山志》《星子县志》皆未明作者,或疑为明状元罗洪先所作。

    2009年5月底,余偶读《王守仁全集》。在《卷十四》,赫然有《游白鹿洞歌》全文。惊疑之下,细辨之,久忖之。回家钻入书房,翻检同治《星子县志》、吴宗慈《庐山志》、李才栋《白鹿洞书院考略》、徐新杰《庐山金石考》,及《白鹿洞书院》《历代名人与庐山》《星子地名志》《九江市志》《辞海》(历代年表)等书。细细剖解、综合、辨析。

    该诗原有款“辛巳三月,紫霞真人宿此洞,编蒲为书”。前面未按常例加署皇帝年号。单单用天干地支法记年,60年一循环,历史上辛巳年何少?却不知从何时何人开始,在前面妄加“万历”二字注解。万历九年辛巳,为1581年,考罗洪先生卒1504~1564年,(其25岁中状元)。值1581年,则罗已殁17年。非罗明矣。

    考历史,万历七年,宰相张居正废毁天下书院。白鹿洞书院停办。大部分院田(办校经费来源)变卖“以充边需”。仅屋宇因有敕额得以保存,留300亩祭祀田。一直到万历十一年全国恢复书院。则果如上述为万历九年,白鹿洞书院已荒废,无诸生在院。

    《王守仁全集》为阳明门人编辑,足可信赖。读该书后,余恍然大悟。“辛巳”实为前一甲子——1521年。古人著述严谨,单于此处不署年号,绝非偶误,定有原因。查《明史》:该年三月丙寅(十四日)明武宗崩逝,四月甲辰(廿二日)明世宗即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题诗在三月,正值先帝已死、新帝未登之际(武宗无后,帝位“真空”四十余天,新年号未定),故不署“正德”,亦未署“嘉靖”。

    查阳明年谱,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正月在南昌,五月集门人讲学于白鹿洞”。又王阳明游秀峰寺《重游题壁》诗有“三月开先两度来”句。与“三月留书”事迹可合。想见当时情形:阳明先生与诸班学子徜徉山林、醉心胜迹,兴之所至,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此诗。(应该还喝了点酒,不然字体哪得如此恣逸飘洒。就如王羲之酒后题《兰亭集序》,字虽有涂抹,醒后复书,却再难创神品。)

    此诗字体龙飞凤舞、行草,与王阳明秀峰《纪功碑》端庄楷书相异。但与东林寺《次邵二泉(提学邵宝)韵》诗字体雷同。余对各别相同字文检,字体实一模一样。(落款“阳山人”,疑拓印转刻时漏一“明”字)。

    王阳明原曾因罪下锦衣狱,谪贵阳龙场驿丞三年始还,(正德初年事)。又再经平宸濠之乱所受打击,已有去意。(只因“尚为妻孥守俸钱”,才“至今未得休官去”(见游秀峰诗)。《游白鹿洞歌》飘逸洒脱,可见仙风道骨。兴之所至,署款“紫霞真人”也未可知。(“阳明”与“紫霞”“山人”与“真人”本就表意相通。)或许另有内隐,旁人不知罢。(帝丧期间,不宜纵情山水。为避谗言迫害,故意隐名。)

    近500年,无人得识作者。今余识得,实机缘巧也。或心苦所报耶?诚乐事。亦求证大方。

比写作更重要的是责任感
开犁
考据之乐
相貌和心灵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
过河
绣眼与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