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颁布,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正式诞生。这对于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作为京津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环节之一,受到三地老百姓的强烈关注,也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为此,《人民周刊》推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系列报道,邀请三地知名医院院长访谈,让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声音,献计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在北京,有两家儿童医院。一家是在日坛附近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另一家是在月坛附近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同属国内儿科技术顶尖的儿童医院。
但进京看儿科的患者家长,从北京西客站下车,就直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去了,因为在人们印象中,常说的北京的儿童医院就是指这家医院。
这对于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罗毅来说,上任四年以来,必须直面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促成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之间的合作,成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中“专科合作模式”范例之一。
开展“专科合作模式”
2015年8月,首都儿科研究所与燕达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首都儿科研究所燕达儿科中心,以满足首都乃至京津冀地区儿童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新的医院往往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希望跟有名的医院合作。燕达医院基本是这种情况,同样面临这样的需求。”罗毅所长说。
就目前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模式,罗毅所长总结道:“第一是医疗技术合作,第二是医疗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第三是科研合作。另外,在医疗技术合作中,会有危重病人的转诊问题。与燕达医院签了协议以后,等于这些内容我们都答应了他们,只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危重病人往我们这里转。医疗技术合作和专业技术培训,我们已经开始做了。”
提及具体的合作,罗毅所长一再跟燕达医院强调:“首都儿科研究所对于燕达医院可以技术输出、智力输出,但是我们绝不做劳务输出。”
合作就需要共赢,对于首都儿科研究所而言,有两条最重要的基本观念:一是作为公立医院就有公益性的职责;二是要扩大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京津冀地区)儿科优质资源不足,我们把优质资源向外辐射,扩大影响,并通过这个过程来现实培训更多的儿科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对我们医院没有直接的利益,但实际上是在体现一种自足感。”罗毅所长说。
北京两家儿童医院,严格说来,医疗水平相差不大,都是三级甲等医院,同属北京医管局管辖。罗毅所长说,“现在北京儿童医院的病人会比我们多,深入观察你会发现,北京儿童医院的外地病人比我们也多些。我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就会想为什么我们品牌没有影响到那么多的外地病人?因此,我们想通过技术合作扩大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协同发展面临的困难
目前,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北京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在津、冀异地及时结算,依然存在医疗定点资格困难、报销没有互联互认的问题,这直接限制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罗毅所长说:“北京人或在北京工作人员在燕郊买房,但医保还是北京的。现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与燕达医院有合作门诊,虽然他们家就住在燕郊,但是医保不能报销,家长还是会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排队挂号,还等那个大夫(从燕郊)回来看病,这些问题都是首都儿科研究所和燕达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
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会面临哪些困难?对此,罗毅所长坦率地说:“如果从技术层面来说,燕达医院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招不上人,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虽然有专家,但是专家数量不够。”
在罗毅所长看来,燕达医院是一个新建的医院,想招人但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北京的人才会认为,燕达医院在河北,河北的户口质量不如北京,而对于河北的人才来说,政府又没有什么政策吸引其留下来。对于首都儿科研究所来说,问题是病人挂号难,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想多提供号源,但回过头来一看,首都儿科研究所却没有那么多专家大夫,病人排队挂号的现状依然不能解决。
人才是协同发展的关键
医疗专业人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分关键的环节。罗毅所长说:“医疗协同发展实际上要解决的还是人才问题。假如只有医院的‘名号’过去,而医院里的专家和医生没有去,那么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京津冀三地政府应用政策推动人才的流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但难度在于优质资源分配和经济利益上。”
罗毅所长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方式,解决医疗优质资源分配的问题。因为医疗优质资源永远是短缺的,对于短缺资源的分配是应该有一个机制,这个机制越合理越好。
“越短缺的资源,需要的成本越高。如果花得成本越低,得到的应该是越不稀缺的资源。”罗毅所长说,“当然,成本不是一定是钱,等待就诊的时间也是成本。因此,我们只能对资源进行细分,分为最稀缺资源、相对稀缺资源、不稀缺资源。如果你要想最稀缺资源,你就要花最高的成本。”
“为什么是首都儿科研究所挂号难,北京儿童医院挂号难,全国很多儿童医院挂号都很难,最终政府终于明白了,是因为全国范围内的儿童医疗资源不足。因此,这才推出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的政策。”罗毅所长说。
2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同发布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两部委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
罗毅所长说:“目前不是哪个医院挂号难的问题,而是全国范围内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家长都希望挂专家号,但从医学院毕业到晋升副主任医师,最顺利的情况下也要10年。从政策的实行到真正解决儿科医疗不足的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物名片 >>>
罗毅,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医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小儿心脏科主任;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医30余年。1988年起专业从事小儿心脏外科,经过系统的专业培养及训练。参加心脏手术5000余例,独立施行小儿心脏手术近3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