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资本“盯上”中国体育产业

《人民周刊》记者 闫志刚 《 人民周刊 》(

    资本是逐利的,但并非是盲目的。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大”与“小”之间的巨大落差给了中国体育产业无限想象空间。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拥有最庞大人口的中国体育产业,却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然而,“46号文”(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却在瞬间点燃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而“嗅觉”最为灵敏的产业资本则冲在了最前面,大有先下手为强的态势。

    体育被“资本”盯上

    2015年,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年”,而这与资本息息相关。

    2015年12月28日,万达体育控股有限公司全球总部正式落户广州。通过一系列资本布局,万达体育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成长为世界最大体育产业公司。

    2015年1月,万达集团以4500万欧元收购西班牙足球俱乐部马德里竞技队20%股份;2月牵头并购全球著名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公司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紧随其后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WTC)。

    尽管成为了世界第一,但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看来,全球总部的设立只是万达体育过去一年内各种并购和布局的一个阶段性升级,“它不是终点,相反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除了万达,资本强势介入体育产业的大手笔着实不少。

    2015年10月28日,2016~2020年中超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签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超联赛正式宣布与体奥动力签约合作,价格“5年80亿”,轰动业内。要知道,中超版权的起拍底线被设置在3亿元,但体奥动力一出手年均价格就超过15亿元。对于这样的高溢价,体奥动力执行董事李义东却觉得“值”。

    还有风光无限的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于2015年11月6日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亚洲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足球俱乐部,估值高达176亿元,一举超过曼联、拜仁等欧洲豪门,位列皇马、巴萨等之后,成为全球价值第三的俱乐部。

    为什么体育产业如此吸金?王健林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体育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接下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体育产业是一个前途非常看好的朝阳产业。“中国电影行业已连续六年实现环比35%的增长,创造了世界电影史的奇迹,相比之下体育产业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仅像文化产业一样提供精神层面的享受,还提供身体健康,把娱乐和健康结合在一起。”

    体育产业的“小”与“大”

    资本是逐利的,但并非是盲目的。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大”与“小”之间的巨大落差给了中国体育产业无限想象空间。

    按照政府部门公布的信息:2014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不到3000亿元。按照国际惯例,只有体育赛事、体育经纪、体育传媒这些内容才是真正的体育产业。如果按这个标准,中国体育产业规模最多也就1500亿。

    对比一下美国,美国体育产业在过去10年间以数倍于GDP倍数的速度在扩张。2014年美国3亿人口,体育产业收入达到5000亿美元,相当于3万多亿人民币。

    全国政协委员刘敬民介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关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体育消费数据为645元人民币,约折合105美元,而英国2013年为619.6美元,法国2013年为310.4美元,德国2011年为470.4美元。

    体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是横跨生产、服务、消费的产业,涵盖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服务等板块,从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情况看,物质层面的体育用品只占很小的比例,真正的大头是体育服务业。

    在刘敬民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服务业是中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短板,体育教育培训、体育金融、体育广告、体育转播等体育产业链延伸不足,未成规模。即便体育用品市场,整体上也处于“大而不强”的状况,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占据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但在世界体育品牌100强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差距意味着落后,但对一个产业而言,更意味着潜力。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体育产业的“绿色消费”属性无疑与新常态发展趋势相契合。而日渐富裕的国人,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而在政策层面,国家也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1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体育产业大国。

    如何“激活”庞大市场

    资本的强势介入,点燃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第一把火。然而,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要想彻底激活庞大市场,除了依托资本的助推,还需要“上下”一心的力量。

    从“上”来看,除了“46号文”,还需国家政策的持续给力。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认为,应将体育产业列入我国“十三五”绿色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而且应予政策扶持,资助业余体育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方向、人才流动与资金流向上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体育产业支持力度。

    从“下”来看,体育产业的潜力源于民众。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当是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一个无限大的市场,只有全民健身市场实现了大突破,体育消费才会有质的飞跃,体育产业才会有大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全民健身这个大市场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前景无限的。”

    骆沙鸣也认为,应把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与做大做优我国体育产业有机结合,加快我国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成立我国体育联盟。引导支持我国体育经纪业和体育赞助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健康发展。休闲健身娱乐业可带动旅游、交通、食宿、体育用品设施等方面消费,存在巨大商机。

    在卞志良看来,要打开体育消费市场,除了政策支持、物质投入,还要着力提升民众体育消费意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广大基层群众往往把主要消费放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宁可就医,也不愿健身,更多的人根本没有把体育当作消费,对体育消费热情普遍不高。全民体育消费任重而道远。”

解码“分享经济”
资本“盯上”中国体育产业
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