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郑和船队对福州的影响

赖晨 《 人民文摘 》(

    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与开洋起点。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9年间,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对福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繁荣了经济

    郑和七下西洋在长乐停留的时间,第一~六次,一般从农历十月至翌年二月,驻泊5个月之久;第七次居留时间最长,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到翌年十二月,停留了11个月之久。就人数而论,每次都进驻愈万人。一个普通的小县城,驻扎如此多的旅客,停留时间又很久,其日常生活所需,均须要依靠商业来解决。于是,太平港一带便有人搭房开店经商,人群云集,竟成繁荣的大市场了。

    当时停靠在太平港的所有海船每年要检修一次。检修费用虽然是国家开支,但修船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各种材料都要由当地负责。据记载,当时检修海船所需要的物资都由福州等地供应,从而促进了该地造船业的发展。

    明朝政府为了和各国贸易,永乐时恢复了广东、福建、浙江3个市舶司(海关),专门负责管理外贸事务,其中福建市舶司通琉球国。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从泉州移置福州。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郑和下西洋后,外国船只来华朝贡贸易,多抵达福州闽江口。同年,从事海商活动的福州人,把福建的陶瓷、铁器、蔗糖、丝绸、纱绢、荔枝干、龙眼干、土纸、蓝靛等远销国外。由于西洋各国嗜好中国的糖品、果品,种甘蔗、龙眼、荔枝可获甚厚之利,于是福州一带甘蔗、荔枝、龙眼甲天下,漫山遍野。

    此外,东南亚的占城、爪哇、锡兰等国十分喜欢中国的青花瓷器、青瓷盘碗,郑和下南洋带走了闽清、屏南等地的不少青瓷,促进了当地青瓷业的发展。

    昌盛了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必然提高。永乐年间,长乐县城有“十洋成市状元来”的谚语,因为郑和船队驻扎十洋街,致使十洋街道成为市场,兴旺热闹,经济繁荣,读书蔚然成风,从而产生了马铎、李骐等状元。不仅长乐如此,明代福州其他县也出了不少状元,如闽县的陈安、陈谨,侯官县的翁正春,怀安县的龚用卿等。郑和一行中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们治学的风气,影响着地方。在长乐,有“三宝岩读书处”遗址,它可以与宋朝朱熹在武夷山读书之处相媲美。

    加强了闽台关系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自三国起,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很注意统治台湾。宋、元、明时代,台湾西面的澎湖岛隶属于福建泉州的晋江县。元朝末年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明朝政府继承元朝对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统治,行使国家主权。郑和下西洋在加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郑和一行对台湾的访问,是我国史籍中明确记载祖国中央政府代表团历史上第一次进驻台湾。自从郑和一行到达台湾以后,大陆沿海的汉族人民特别是福建、广东人民,相继渡海到台湾。明朝崇祯时期,福建沿海饥民到台湾的就有数万人之多,这是我国历史上从大陆向台湾的一次大规模移民。

    促进了闽侨下南洋

    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海外交通,提高了中国在南洋地区的威望,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南洋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他们不但需要中国的各种手工业产品,而且也愿意中国人民到南洋地区参加劳动,发展生产。在郑和七下西洋的有力推动下,包括福州人在内的福建华侨散居在暹罗(今泰国)、婆罗(今马来西亚)、吕宋等地的甚多。其中大部分是劳动人民,他们带去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从事各项劳动,长期居住南洋,对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晚年的外事活动
焦裕禄精神的历史细节
王明为何反对陈独秀回延安
八路军番号的几个历史谜题
罗家伦与印度国旗的制定
宋美龄在美国的最后时光
大清中央大调整
郑和船队对福州的影响
在古代,翻译是个高危职业
古诗里的西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