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网络舆情致“官方发布”话语体系转换

袁崇安 《 人民文摘 》(

    “哈尔滨1·2大火”事件后,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2015年1月3日4:25最早发布的585字通稿中,用258字排列9个各级“重要”领导的姓名和职务,表明其如何“高度重视”。其后,又罗列说明7个职能单位负责人参与“现场协助指挥”,而消防总队排在各单位的最后。对牺牲和失联的消防战士则一笔带过且置于文末。这则“官微”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和批评。

    网友的质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凌驾生命之上,体现官本位意识;二是领导平时不重视,出事纷纷现身是“高度重视”乌纱帽;三是“领导不是事事都懂”,都“亲自指挥”无异于“添乱”,这实际上是拍马的文风;四是官话、空话、套话话语方式令人生厌。可见,对任何话语表达,人民群众都会依据人情常态加以解读,而不会偏听轻信。他们最关注的是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可爱、牺牲的可敬,痛恨造成隐患的不作为、责任的缺失。他们希望将更多的特写镜头对准奉献牺牲的人们,而不是让领导的形象遮掩了英雄的光辉;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镜头里、报纸上忙碌的领导,而是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学校社区身先士卒的领导;他们不热衷领导开会时的席位,不热衷又发了什么文件,而是身边有多少变化、问题有多少解决。自媒体时代,官方发布若固步自封、视野狭隘、自说自话,领导至上而不是民生至上,只能是自欺欺人。

    1月4日,“微友”又发现,鉴于那则通稿引来猛烈批评,《黑龙江日报》头版的报道将消防战士救灾场景和5名烈士战士的遗照、基本信息放到了头条,并用“消防勇士的青春壮歌”“请记住这些90后英雄面孔”为题,显示了生命为大、英雄可赞的庄重与崇高,无论是大幅群像还是五烈士青春阳光的肖像都无不让人动容和震撼。而关于省主要领导指挥火灾扑救、看望受伤战士、救援救治部署、开会传达做好安全生产检查的两则信息则居于其后。

    其实,早在1月3日8:52,公安部微博即公布了3名牺牲战士的名单。12:09《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布3人照片,16:01发布5名牺牲战士的遗照和基本信息,16:25人民网进行转发。《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全程进行了关注,贴出现场和烈士的照片,并以祈祷、祈福、默哀、致敬、英雄、铭记救命之恩、以生命之名等表达情感。后续,新华网则深度报道了有关方面对火灾隐患的漠视,《新京报》评论认为难抹“人祸”印记。《钱江晚报》则批评“官样文章冰凉的文笔,蕴含着一股透骨的寒意”。

    可见,围绕这起灾祸,形成了一个全媒体的报道场,有权威党报,有地方党报,有“新主流”报纸,有平民化的晚报,有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更有不可计数的网友、微友自媒体发布者。围绕那则导致民意汹涌的微博,已经发酵成为火灾的“次生舆情灾害”。这必将成为2.0时代中国“官方发布”(微博、微信等)和媒体报道转型的有影响力的事件。这个事件已经开始倒逼官媒话语方式发生改变,但这只是一类事件报道表达方式改变的开始,不过,这个开始已经为整个官媒话语体系的转变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这对正在发生改变的中国传媒话语体系转型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媒体时代的两个舆论场
融合与理性:网络舆情新常态
网络舆情致“官方发布”话语体系转换
打通网上网下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