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等等”的妙用

今日某些秘不示人的“三公”经费,大概车载船装唯恐不足,岂是“等等”那只破筐能够装得下的!

郭庆晨 《 人民文摘 》(

    据多家媒体报道:北京市财政局网站公布的《北京市2014市级政府预算编制说明》中,出现了不少“等”字,有细心记者数了一下,竟有50多个。尽管预算编制说明中罗列了详细的预算收支安排,但一些具体项目仍被遗憾地“等”掉了。

    “等”在汉语中的作用很特别。当作助词时,可以表示列举未尽,如“中国的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等”“我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河流”。所以要用“等等”或“等”,是因为所列举的事物太多,在不能一一道来的情况下,就只好用“等等”或“等”了。应该说,用“等等”代替具体而又繁多的事物,实在是叙述和表达时既简便又省事的办法。这也是人们的智慧所致。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智慧被用到了某些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上。 《北京市2014市级政府预算编制说明》就是其中一例。

    “等等”在“三公”经费公布上出现,其作用远远超出了原有的意义。在这里,“等等”已不仅仅具有“列举未尽”的作用,还被赋予了更重要、更特殊的功能。“等等”是黑屋子,一些该公开的项目、数字就被藏在了黑屋子里,不为人知,也不让人知。“等等”又是遮羞布,一些项目、数字因为羞于见人而被蒙在其中,成为被少数人控制的秘密。

    当然,“等等”的作用远不只这些,它最大的“妙用”不在于藏、蒙、盖,而在于似藏非藏、似蒙非蒙、似盖非盖,使用者得以伸缩自如,给自己留足了后路。你如果说他“三公”公开不透明、不彻底,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不还有“等等”吗,项目太多,不可能一一点到嘛!得,他反倒还有理了。

    如果真是“难以尽数”,用“等等”来代替,似乎也情有可原。实际上,“等等”的使用者是耍了心眼儿的。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事物的列举,是从大到小、从重要到次要排列的,所列未尽之项目,常常是因为小或不够重要才进入“等等”之列的。可一些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布则不尽然,甚至会反其道而行之,把大的、重要的扔进“等等”那个“筐”里。如果光看公布出来的数字,真的没有多少,可被装进“等等”那个“筐”里的,要比公布出来的数字大得多!这就是“等等”的奥妙。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时,保卫股股长让股里的干事把团里准备盖公厕的砖搬来铺办公室的地、垫柜子。团里发现后,这位股长非常轻松幽默地说:“我们只是想搬几块砖垫柜子的,没想到垫完柜子还有剩余的砖,就顺手铺地下了。”需要说明的是,保卫股办公室里外两间,足有30平方米,全都铺上了砖,而办公室的柜子只有那么四五个。铺30平方米的地用多少砖,垫几个柜子用多少砖,这账不是明摆着的吗!可保卫股长一句“用垫柜子剩下的砖铺了地”,就把多少、主次颠倒了。今日某些人用“等等”公布“三公”经费,与当年保卫股长算砖的方法何其相似!只是表述的方式有些不同——公布出来的用砖量是垫柜子用的10块,更多铺地的砖呢?对不起,你只能到“等等”里面去找了。40年前铺地垫柜子的那点砖,显然与今日之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不能同日而语。可以肯定的是,今日某些秘不示人的“三公”经费,大概车载船装唯恐不足,岂是“等等”那只破筐能够装得下的!

    妙用“等等”,会有什么结果呢?也许,因为一个“等等”,一次“三公消费”被遮盖得严严实实;也许,在一个“等等”的背后,一个集体腐败案件得以蒙混过关;也许,在“等等”的帮助之下,一个个贪官得以“带病上岗”“带病提拔”。更严重的是,在“等等”频繁出现的地方,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被亵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严重受损……

“钱本草”
裴怀古的“诚”字诀
公文亦可是美文
“等等”的妙用
别人家的孩子
桐花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