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抗战前夕日本的“外交儿戏”

陈占彪 《 人民文摘 》(

    “外交无小事”,各国处理外交事务莫不小心谨慎,唯恐误国辱国,造成“外交笑话”贻笑天下。但翻翻历史,尤其是中日交涉史,不乏一些视外交如“儿戏”的例子。

    日使技穷强留书,司长月夜急退还

    日本在策划“伪满国”成立后,野心膨胀,一面操弄殷汝耕等群奸大搞“华北自治”,一面暗中援助“德王”的“伪蒙”匪军进攻绥远。

    自1935年起至1936年岁末,国民政府外长张群主持了“调整中日关系”的历次谈判,谈判实质问题在于“伪满”问题和华北问题。日本迫使中国承认“伪满国”,承认华北自治,而中国为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不同意,双方立场截然相反,谈判自然无从进展。为打破僵局,中方释放出让步的意向,意即可先将东北问题暂时放一放(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就承认了“伪满”),务先将冀东伪政府取消。

    1936年11月10日,张群与日使川樾茂开始了第七次中日谈判。以前“中国坚持先要解决东北问题才谈华北防共”,这次谈判开始,“中国最初提出废止塘沽协定作交换条件;今再让步,一定要先撤销冀东政府,才能进行谈判”。事后,日方要求将这次交涉做成文书。张群认为,这次交涉最先是用口头进行的,故不必做成文书,他明确表示:“且就中国政府的立场说,将这次交涉写成文书,更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12月2日晚,张群与川樾举行了中日全面战争前的最后一次谈判,亦即第八次谈判,双方自然又是争执不下,毫无结果。

    这时,“却发生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川樾大使要我接受第七次会谈日方的一份‘会谈备忘录’,我一看内容完全不对,是日方片面制造的,当场拒绝,但是川樾不理,他把‘备忘录’丢下,自行离去。我立刻叫亚洲司司长高宗武追出去,川樾已上汽车而去,高宗武即把它送回日本大使馆。第二天川樾又命人投送,我又把它退回。”张群称,“川樾这种举动,看似儿戏幼稚,其实这也是日本人不择手段,‘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种方式,什么伎俩都用得出来,令人防不胜防。”谈判无法进展之际,不自省自己的野心和贪欲,而置国家体面于不顾,使出市井泼皮的无赖手段,强留外交文书于中国外长案上,遂上演了一出“日使技穷强留书,司长月夜急退还”的闹剧。蒋介石在1936年12月3日日记中写道:“此种卑劣伎俩,世界外交上所无,而倭竟以无耻出之,人格扫地,国焉能不亡。”

    广田扯谎造谣,中方公开揭批

    1935年9月,日本广田外相对我驻日大使蒋作宾先生提出三点意见,希望中方先予以同意:一、中国须绝对放弃以夷制夷政策;二、中国对于“满洲国”事实的存在必须加以尊重;三、中国北边一带地方之防止赤化,中日须共商有效办法。是年10月4日,日本内阁通过了这个所谓的“广田三原则”。10月14日,日本内阁通过对华新政策以落实“广田三原则”。

    自“广田三原则”提出后,日方就公开大造“莫须有”之谣言,对世界宣传中国政府最高当局已“同意”此原则,既可谓是臆想,也可谓是试探,更可谓是压逼。然而,中方政府始终不曾有正式否认的表示。在日本看来,“不否认就是默认”,于是将臆想当真实。1936年1月21日,广田外相在日本国会竟称“中国方面也表示赞同之意”。日本大白天说梦话,中方岂能坐视不理?22日,中国外交部声明日方所云“并非事实”,明确否认赞同“广田三原则”。

    无论是川樾强留文书,还是广田公开扯谎,都是“技穷”之后的“外交手段”。正因为“技穷”,才只得选择“虚伪欺诈”,给世人留下“外交儿戏”。 

陈云、邓小平:中共“八大”的“少壮派”
抗战前夕日本的“外交儿戏”
张治中“婢”而不“卑”
民国的演艺圈与黑社会
后三国时代的反腐战
晚清重臣叶名琛的悲剧下场
高力士“传奇”
消失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