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北冰南展”的迷途

让冰雪运动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可以欣赏和参与,这项运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

莫妙慧 《 人民文摘 》(

    2005短道速滑世界杯首战在杭州上演。那次世界杯是除了东北和北京之外,首次在我国南方城市举办的国际比赛,也是“北冰南展”计划实施多年后首次在杭州“破冰”。

    那场在黄龙体育中心真冰场举行的大型国际赛事,是以赛事来推动计划的第一步。组织者都盼望能就此打破冰上运动在江南“非主流”的尴尬局面。

    但近10年过去了,当初雄心勃勃要承接更多国际冰上大赛的黄龙体育中心,其制冰设备已经损坏并停用2年之久,省体育局也鲜有人了解这个计划。

    很多人再提起冰上项目,想到更多的,仅仅是它的娱乐性和时尚性。

    商业和体育结合

    多为娱乐

    “天气太热,又想运动。不如去溜真冰!”在杭州城西的某真冰溜冰场,刚刚下场的小尤如是说。

    酷暑来袭,室内休闲项目成了杭州很多消费者的首选。其中,真冰滑冰场因为运动过程中不会感觉太热和出汗,像滑冰鞋和护腕、护膝等装备冰场也会提供,所以很受欢迎。

    这家滑冰场的市场部经理陈如霞介绍,开业后,平时每天的客流量约为500人次,而到了周末则会翻倍。“俱乐部有自己的冰球队和花样滑冰队,这些都是从自己的会员中选出来的,也会针对性地做一些训练。平时的客人大多还是来娱乐的散客。”

    目前该冰场主要依靠门票和培训获得收入,也会适时举行一些表演来吸引消费者。冰场设在大型购物中心内,便于招揽人气。

    而钱江新城的另一家冰场,每天有上千的客流量,也是建立在大型商场内的。

    “这种经营模式在一定层面来讲,是很适应我们客户群的习惯的。”陈如霞介绍,在大型购物中心,一家人出来购物的情况还是很多的,逛街累了,小孩去溜冰,家长可以坐在旁边休息。

    像陈如霞所说,真冰行业在商业和体育方面找到相得益彰的契合点,这种经营模式的成功在香港、深圳都已经得到验证,也让投资者有了底气。

    目前,杭州只有两个真冰场。对于在杭州开设真冰场,经营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是看中了冰上项目在南方越来越火的氛围。而项目火起来则跟今年初结束的索契冬奥会上,中国队取得不错成绩有一定关联。

    索契冬奥会上,中国队获得了3金、4银、2铜,排名第12位,虽然比上届有所下降,但却是亚洲第一;姚滨、申雪、赵宏博、杨扬、王濛、韩天宇……国内的冬季竞技体育,尤其是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已经跻身世界一流。

    但每每提起滑雪、滑冰,首先让人想到的还是东北三省,仿佛培养冰雪赛场上的运动健儿是北方的“专利”,而南方城市只能干看着。

    气候是个硬伤,常年不结冰,怎么玩冰?人工制冷技术的限制,导致很多南方城市缺少大型冰场,让市民难以接触专业的冰面场地,更谈不上运动了。

    这也是“北冰南展”的最初目的。

    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从上世纪80年代冰上运动发展初期即提出了“北冰南展”的概念,然而,30年来这个计划始终像水中月、镜中花,南方城市既缺乏普及大众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缺少培养专业运动员的能力。

    如何改变局面?

    教育和体育结合

    从小抓起

    北京正在申请2022年冬奥会。

    以赛事为媒介,几乎是每项运动的推广必备技巧。

    虽然“北冰南展”计划的推广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江南、华南地区开始组织承办更多的冰上项目比赛。

    5月3日,2014第五届全国花样滑冰俱乐部挑战赛在无锡顺利结束。来自杭州、上海、深圳、南京、无锡、成都等城市的10个俱乐部的86名业余选手参赛。

    去年10月1日,宁波举行2013年亚洲青少年冰球挑战赛,代表宁波市出战的甬龙冰球队成立于2011年。“我们的队员年龄在6~12岁,参加比赛的时候还比较稚嫩,不过我们都认为赛事可以提高队员的水平,也乐于参加。”甬龙冰球队官属俱乐部副总经理艾海介绍。甬龙冰球队是浙江省唯一的冰球队,这点让艾海感到很自豪。

    艾海是少数主动提及“北冰南展”计划的人。计划被提出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接触这一行业。首先落实这一计划的深圳、广州等地商体结合的经验被借鉴,而近几年上海体教结合的做法也引起了几个城市的效仿。

    目前,冰上运动项目在上海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选修课、中学生的体育课和小学生的兴趣课。

    “运动员应该从小培养,所以体教结合是一条出路。”艾海称自己的团队在2010年与宁波鄞州钟公庙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从学校挑选了20位适合冰球运动的学生,由俱乐部制定计划进行培训。“我们俱乐部上海店在开业3年的时间里,向国家队输送了77名花样滑冰运动员,这些也促进了我们体教结合的模式运营。” 

    人才矛盾突出

    高消费抑制群众热情

    建立专业队,用竞技成绩带动一个项目发展的方式固然不能放弃,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培育市场的重要性。让冰雪运动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可以欣赏和参与,这项运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今年初,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全面主持冬运中心工作,他对今后继续发展“北冰南展”计划有着很大的信心。

    “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冰雪运动的开展最终会消除地域属性。”任洪国表示,因为经济条件所限,冰雪运动基本是在室外开展,才让这项运动有了浓重的地域色彩。

    通过赛事来推动的做法让冰上项目在南方城市普及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吸引了很多民间资本的投入。但在这个过程中,对冰上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

    哈尔滨体育学院曾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将制约冰上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制约“北冰南展”计划的发展。

    同样的问题直接反映在杭州两家冰场上。

    注册会员上千名,驻场教练不到10名,会员想要请教练辅导都需要提前两天预约,而以青少年为主的会员群体则多集中在放学后或周末等同时段,一到这些时间点,就会出现教练员“供不应求”的情况。

    “错误的姿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出现更多的失误,孩子的信心就会受到影响,自然就影响他对这个项目的喜欢,更加谈不上要当运动员了。”曾拿到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第六名的马晓冬现在已经是某冰场的花样滑冰教练。对于很多像他一样的退役运动员来说,“北冰南展”计划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但目前全国在从事花样和冰球教学训练工作的专业人士总计不过几百人。在马晓冬看来,教练人数不足确实能够影响计划的进展,也影响着国家后备储蓄人才的素质。

    但在推广普及上,还有一个棘手问题:消费太贵,爱不起。

    据了解,冰上项目可以被分成“贵族”和“平民”两种。冰鞋特别昂贵,几百元一双的特别普通,稍好一些的则动辄几千元。一双好的冰鞋就要花费好几千,如果要添置一套完整的冰球装备,据说一般就得花费上万元人民币了。

    而作为业余爱好者,每小时50元左右(不包括请教练)的价格,已经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如何才能实现“全民体育”是需要加把劲解决的问题。

“北冰南展”的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