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锡恩咨询集团董事长、美国《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特约管理专家撰稿人。著有《新执行》《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等书。
据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期间,节目中的许多名特小吃在淘宝上被一抢而空。在淘宝网输入“舌尖上的中国”,会找到相关产品3万多件,很多商家在店铺介绍后面特意加注了“舌尖上的中国”几个字。
很多人据此认为是电视的强大,实际上,真正强大的是微信与微博。在电视节目播出时,不少人就在边看节目边发微信与微博。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当不断有人通过手机分享节目上的食品如何在淘宝上可以买到,这会引发多少人的共鸣?
是的,这是一个“手媒体”的时代,其特征是手机正在成为连接世界的媒介。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消费浪潮一样,这不是电视引发的消费浪潮,而是由微信、微博等“手媒体”所引发的兴趣大集聚。
所谓“兴趣圈”,讲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人们由于喜欢同一种“文化”而组成群体,在互联网世界,不再有“个人”,只有“同类”。比如喜欢NBA某支球队的人会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喜欢爬山的人也会形成一个群体……
令商家高兴的是,兴趣群体在消费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比如对星巴克、苹果以及小米手机的消费,背后都有着强烈的“生活情趣”的含义。反过来讲,这些公司所创造的商业奇迹背后,是一个个“兴趣圈”的兴起。正是在这一点上,微信这个产品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微信是一个完全基于手机的平台,与基于计算机时代的QQ有着巨大的不同。不同体现在,基于计算机的QQ基因仍然是“空间产品”,要接入互联网,就需要到特定的场所,比如家、网吧或办公室。但手机却是属于“时间产品”,随身携带,永远在线。
从计算机到手机,从固定的场所到移动的24小时在线,这不仅是工具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最大的影响,即形成了所谓的“新部落体系”,人与人之间不再是以空间的邻里为“生活群体”,而是以超越空间的志趣相投的网友为“生存部落”,比如小米手机之所以成功,便在于其开创了一个“米粉部落”。
社会学认为,人与人基于兴趣、爱好与价值观之上形成的“社会网络”,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这一整体由个人组成,也受个人影响,但整体本身的价值却是个人所不具备的。
这就是所谓“厨师效应”。当厨师把几种原料混在一起,便能够炒出非常美味的菜,可这种美妙的味道,却是任何一种原料所不具备的。
“厨师效应”无处不在。四个树桩,加一块木板,可以搭成一张桌子,而桌子的功能,却是四个树桩或一块木板所完全不具备的。这从市场价值中就可以看出,四个树桩与一块木板组成的桌子,可能是四个树桩与一块木板单独售卖价格的好几倍。
“圈子经济”就是一种“厨师效应”。人们都将生活在不同的“兴趣圈”中,商业的对象就会发生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企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入到这种圈子或部落文化的打造中,或者说,电商的“目标客户”是群体而不是个人。
而当电商的目标客户是“文化群”,是“某类人”而不是“某个人”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从“大众消费”中解放出来,进入小众时代。
这是一种新的消费民主模式。人们因为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而消费,消费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功能享受,而更多是满足自己的喜好与延续部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