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滇池治污之困

20年投入逾600亿 难复往昔容颜

黄榆 《 人民文摘 》(

    2014年4月,在“美丽春城·幸福昆明”座谈会上,关于滇池治污的效果,来自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一份材料坦陈:“1988年以后,草海水质总体变差,水质为劣Ⅴ类,外海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波动。”

    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滇池北部,外海是滇池的主水体。按国际标准,水体污染的等级分为六类,最糟糕的就是劣Ⅴ类,比它稍好的是Ⅴ类,“而到了劣Ⅴ类,”一位环保专家说,“意思就是水质已经坏到极限了,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滇池污染历经20年治理,截至目前总投入超过600亿元,治理效果却令人揪心,其中究竟值得探寻。

    工业污水与“龙多不治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这曾是滇池原本的模样,也是云南人记忆中的滇池。但如今,身在滇池边,所能看到的,只剩下被污染过的湖水。

    自1993年治理滇池起,至今已投入超600亿元,滇池治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3年,昆明市政府计划投入141亿元,2012年第三季度,滇池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6,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被定为重度污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滇池水质一直维持在劣V类。

    著名环保专家、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现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原所长郭慧光称:“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 III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昆明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也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而1999年、2000年的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被生态学家诊断为‘患上了生态癌’。”

    据环保部门调查,滇池水体中的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及有害物质等重要污染物的超标率,低的为50%,高的达80倍之多。而草海中的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物质高达60种。

    但事实上,云南省是西南地区污水治理的先行者。“1990年底昆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这不仅意味着昆明市首次有了污水处理厂,而且对于西南地区来说,昆明也是开了先河。尽管投产时的处理规模较小,日处理能力仅5.5万吨,但总算开始有部分生产、生活废水不再直排滇池。”郭慧光说。

    1993年4月14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海埂召开治理滇池污染现场办公会,内容之一就是本着蓄清排污及利用的原则,实施滇池防洪保护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通过建设西园隧道,排放滇池草海水体,消减污染物。西园隧道于1994年动工建设,历时两年建设完工并通水,1997年正式投入运行。

    但这一工程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把滇池的污水引流出去,祸害其他流域的水源,就是‘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专家说。

    2006年,云南省政府曾责成多个部门对滇池水污染进行全面调查。调查中发现的基本上都是坏消息:调研组第一次摸清入滇池主要水系为12个,主要入湖河流29条全部被污染,监测的19条入湖河流,90%以上水质均为劣V类。

    调查组的研究人员发现,入湖的河水基本是有水皆污,入湖的污染物较大规模治理前有增无减。昆明市虽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但是由于城市管网的缺陷,处理的污水其实不到50%。与此同时,由于多头管理和部门利益,供水、排水、集水、治污等部门各自为政,“龙多不治水”,大量生活污水入湖,雨季时期的城市泄洪也造成混流,都汇入滇池。

    折腾“水葫芦”

    2011年,为了治理滇池污染而种植的1万多亩水葫芦成为滇池新的污染源,为此,滇池方面不得不花费巨资清理这些水葫芦。

    据报道,2009年,昆明便和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在滇池白山湾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及资源化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系统研究了水葫芦机械化采收、减容、粉碎、脱水、有机肥生产、沼气发酵,分析评估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各环节技术参数及社会生态效益。

    2011年7月12日,“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正式启动。据说,江苏省农科院有着在太湖用水葫芦治理污染的经历。因此,和太湖一样存在污染的滇池,被同样施以“水葫芦疗法”。

    来自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滇池流域开展26平方公里水葫芦控制性种养。其中,外海16平方公里、草海6平方公里,流域内其他水域4平方公里。”

    官方发布的数据称,种植水葫芦后,水质有所改善,但多数到过滇池的人依然能感受到改善并不明显,水体还是呈现墨绿色,2012年1月~11月,滇池总体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9.7,仍为重度富营养。

    “水葫芦去氮、磷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这些都是水葫芦的优点。不是云南的环保专家不懂水葫芦的利用,而是这样做有若干大问题,其中一个是巨大的经济成本,比如要对含水量高达98%乃至99%的水葫芦迅速脱水,费用极其高昂。”郭慧光说,“当时每吨水葫芦的处置成本要花费8万元,9吨花了72万元,如果还按照处置每吨水葫芦8万元计算,仅处置2011年产生的50万吨水葫芦的费用就高达400亿元。”

    城市扩张下滇池的压力

    滇池位于城区下游,每年得“吞咽”污水2亿多吨,成为昆明市300多万居民的“潲水桶”;其次,入湖河流流程短、地下渗漏率高,滇池的干净水源竟然主要靠雨水,之外的补给水源就是城市生活污水。

    并非所有的污水都能得到有效处理,2012年,昆明市完成主城区8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建和新建,污水日处理规模达110.5万立方米。照此推算,即使满负荷运转,昆明每年的污水处理规模约为4亿吨,而根据《昆明市2011统计年鉴》显示,昆明人均用水量已从2006年的0.26788吨/日减少至2010年的0.1493吨/日,而昆明污水排放总量从2006年的23283.7万吨上升至2010年的36623万吨。5年时间,污水排放总量增加了57%。

    据昆明当地报纸报道,2009年,昆明仅主城区每天就有43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县区基本还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小企业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牛栏江流域和柴石滩流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到2015年,滇池流域水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滇池湖体水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治理,草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V类,外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IV类;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劣V类。”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王丽华说,“预计2013年至2015年完成100个滇池治理项目投资341亿元。”

    滇池污染治理每年还需耗费昆明数额巨大的资金,滇池已经成为昆明发展的一个负担。根据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项目的实施需投入420.14亿元。也就是说,截至“十二五”末,滇池治理所投入的资金总量或将达到639.53亿元。

    “然而,2011年,昆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7.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1.57亿元。从滇池污染治理的资金使用情况看,每年昆明市对滇池的投入占到其财政支出的30%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表示,昆明市政府每年对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用了当年财政支出的近1/3。

解码吃鱼安全:与水质息息相关
滇池治污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