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英雄还是叛徒?

方祥生 《 人民文摘 》(

    斯诺登的贡献不仅因为他揭密的材料,有助于世界认清一个真实的美国,还在于他揭密后的境遇再一次告诉世人,当“普世价值”与“本国利益”相左时,民主与人权就会一文不值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日前指出,斯诺登的处境和其揭露的大规模侵犯隐私权的监控项目,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重要国际人权问题。她同时呼吁各国按《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向斯诺登提供保护。

    她认为,“斯诺登事件”提出的国际人权问题至少涉及:1. 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规定,任何个人私生活或通信,都不应成为任意或非法干涉的对象;每个人都有权受到法律保护,免受干涉或攻击。皮莱说,我们必须维护人们对国家不过度检查私人通信的信心。2. 国家安全机构的监控与对其的监督。出于国家安全或打击犯罪需要,国家对少数人在特定时期进行监控是可以理解的。但安全机构如以此为借口,不受有效监督,随意扩大监控,就可能侵犯人权和基本自由权。3. 对揭密者的保护。公众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但仅靠“授权发布”的信息,无法有效行使这一权利。“斯诺登事件”凸显了保护揭密者的必要。各国法律应有保护揭密者的规定,让揭密者不必担心遭到报复。事实上,对情报机构侵犯人权行为的揭密,最有可能来自机构内部。这种情况下,揭密真相比不披露真相更符合公共利益。因此,揭密者应该受到保护,免受法律报复和纪律处分。

    无独有偶。瑞典于默尔大学社会学教授斯特凡·施瓦尔福斯近日致函奥斯陆诺贝尔奖委员会,提议将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斯诺登。推荐信说,斯诺登“不顾高昂的个人代价,勇敢地揭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电子通讯的大规模监控。他为世界更美好、更安定作出了贡献。斯诺登的行为表明,一位普通公民也可挺身捍卫基本自由和权利。像斯诺登那样对自己的责任有清醒认识,并敢站出来揭露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人实属罕见。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斯诺登,也可表明诺贝尔奖委员会维护人权和自由的决心。

    显然,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和许多分辨是非的欧洲人心目中,斯诺登无疑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捍卫“普世价值”的英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将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整天挂在嘴上,甚至不惜派军队去别国“捍卫人权”的美国政府,这次却完全表现出另一副嘴脸。斯诺登开始揭密,以行动捍卫“普世价值”以来,美国官方几乎动用了各种外交资源,想将他缉拿,封住其嘴。先要求香港、俄罗斯引渡;接着吊销其护照;再威胁可能接收他避难或途经的国家;继而不顾国际法,要法、意、葡、西等国“迫降”玻利维亚总统座机。同样令人费解的是,面对斯诺登的境遇,自诩是民主、人权发源地的欧洲竟集体失语。对斯诺登的冷漠,令人发指。

    面对美国的施压,普京总统更是直言指出,斯诺登滞留俄是美“一手造成的”,是美国的压力害得没有国家敢收留他。俄不想留斯诺登的意思,溢于言表。

    迄今虽有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愿意接收斯诺登。但至少有两个因素让他不敢动弹:一是他没有有效身份证件,没法离开莫斯科机场;二是莫斯科没有直飞上述三国的航班,必须经第三国转机。鉴于有关国家在美国压力下,连总统座机都敢“拦截”的事实,一旦他离开莫斯科,真没人能担保他如愿抵达目的国。眼下,接受“闭嘴”条件,换取在俄“暂栖”,已是唯一选择。

    斯诺登的贡献有目共睹。不仅因为他揭密的材料,有助于世界认清一个真实的美国;他揭密后的境遇,美国穷追猛打、欧洲集体失声、俄罗斯的无奈……也再一次告诉世人,当“普世价值”与“本国利益”相左时,民主与人权就会一文不值。斯诺登这类揭密“英雄”成“叛徒”的故事,此前就有,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斯诺登是谁
斯诺登披露了多少机密
英雄还是叛徒?
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