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海外买房,高潮下暗礁重重

姜智鹏 《 人民文摘 》(

    在韩国,有些项目近七八成的房源都指望卖给中国人,而韩国有钱人则去了美国、加拿大和中国买房。

    李春涛海外买房奔波的同时,他的亲戚们在国内投资其他的理财产品:信托和一些私募基金,年回报率最低也有10%,高的接近30%。这让李春涛不禁产生了失落感。

    “当年美国西部淘金热,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前赴后继。但最后真正发财的人中,职业淘金者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大多数人是靠开设酒店餐厅、出售淘金工具以及制作牛仔裤而发家的。”每当人们问到他为何远赴伦敦开了一家美澳加顾问公司时,李春涛总是用这个故事来回答。

    李春涛今年40出头,原本在浙江经营一家眼镜工厂,2005年加入国内炒房大军,2010年,又在朋友的推荐下赶了一把海外买房的潮流。

    几次投资下来,李春涛觉得自己并没赚多少钱,却发现了另一个商机。

    “当时,伦敦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告诉我,几年前在伦敦买房的外国人95%以上是跨国企业的高管,可自从中国人来了,他们很快就占据了伦敦房地产经纪公司七八成的业务量。这些客户不喜欢讨价还价,也不会花太多时间犹豫纠结,是所有经纪人梦想的客户。”李春涛谈道。

    但另一方面,其中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英文,不懂得英国的房地产交易流程,对经纪人缺乏信任感,却固执地坚持在中国买房的经验,这经常让伦敦的经纪人抓狂。这种现象让李春涛看到了一个商机:开一家咨询中介公司,全部都是华人员工,由华人为华人服务。

    2011年,李春涛在海外注册了一家“美澳加顾问公司”,专门为浙江投资者提供美国、澳洲、加拿大置业咨询服务。运作模式是:李春涛先找到上述国家的华裔房地产经纪人,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然后自己回国建立办事处,吸引对海外买房有兴趣的投资者。“类似旅行社的地接制度,这里接了游客送过去,由当地旅行社带团。”李春涛说。

    套现梦碎

    李春涛的公司成立后,生意比想象中红火。

    “虽说这几年实体经济不景气,但不代表那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没钱了,他们对海外买房的热情要超出外界的想象。国外同等价格房子的品质、结构、设计、装修远超过国内水平,而且是永久产权,很多人出国走一圈回来,就觉得国内房子不能看。”李春涛说。

    身为浙江人,自己又有亲身的海外买房经验,李春涛很快就赢得了同乡的信任。不过,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对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李春涛却对中国人的海外置业高潮产生了质疑。

    2010年,李春涛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区购买了一套精装修公寓,100多平方米,售价60万澳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300多万元。这是李春涛在海外购买的第一套房产,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在北京、上海,同样的地段和品质,起码要500万元以上。”

    之前做眼镜生意时,李春涛就一直与外国人打交道,自己也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买房和后续的安置没有困难。除房款外,李春涛又花了1万多澳元律师费和2万多澳元的税费。随后,他就将房产交给当地的中介公司打理。

    如果有人提出租房申请,中介就把租客的详细资料发给李春涛,让他自己来挑租客,中介每周准时把房租打入他的账号。水电煤气费用的支付及物业的维修保养全由中介包下来,代价是租金的7%作为佣金。所有的事情,他在杭州家里的电脑上就能完成。剩下的事情,基本就是坐等房子升值了。

    两年下来,这套房子没有辜负李春涛的期望,房价从60万澳元一路涨到了70多万澳元,涨幅超过20%。房租也从每周500多澳元涨到了700多澳元。

    “当时因为嫌麻烦,所以没有在当地申请贷款。否则每周不到600澳元的还贷,直接就可以用租金去抵了。那投资收益还要高得多。”李春涛说。

    这个成功的投资让李春涛增加了在海外买房的信心。之后,他相继在澳洲黄金海岸买下了好几套公寓,因为那里房价水平低,而且开发商在中国卖力推广。所有人都认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高房价。

    直到李春涛成了真正的“业内人士”,才发觉不妙。“原本希望中国人来了能把价格炒高,可后来才知道,澳洲本地人并不喜欢住这里的房子,因为交通不便,配套也不全。”期待新来的中国买家接盘也不现实。因为澳大利亚政府早有规定,外国投资者只能购买澳大利亚的新房,同一个楼盘最多只能有50%的房源卖给外国人。而这些,李春涛在买下5套住宅之后才知道。

    没被吓退的买家

    房价炒高了,却没有人来接盘。这是李春涛对自己澳大利亚置业的第一感受。

    想将这些物业脱手,可新的问题来了,按照澳大利亚的税收政策,如果购房不满一年出售,政府要收取50%的资本增值税。

    李春涛对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了解得太少了。

    李春涛这几套房产持有5年以上,净回报率约为每年8%,还是在享受了政策鼓励的基础上。澳大利亚政府为鼓励长期持有物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持有5年就能享受2.5万澳元的折旧补贴退税。

    海外置业存在许多类似的海市蜃楼般的获利前景。

    再比如海外置业贷款。在国外,向银行贷款程序很繁琐且时间长,银行审批不通过的可能性也很大。即便通过了,外国人贷款和本地人待遇不同。在美国,本地人购房贷款利率不到3%,而中国人是5%。

    李春涛海外奔波的同时,他的亲戚们在国内投资其他的理财产品:信托和一些私募基金,年回报率最低也有10%,高的接近30%。

    这让李春涛不禁产生了失落感。他越发觉得,如果不是为了小孩留学或是移民,海外置业真的算不上什么“好生意”。

    但更多像耿娜这样的新投资者,依然乐此不疲地奔赴境外置业。

    2012年11月,耿娜在朋友的邀请下去香港看房。“如果不是朋友三番五次地说,我都不会去香港,因为香港出台了很严格的政策抑制炒房,电视上早就说了。”耿娜说。

    早在2011年,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了抑制炒房的政策。2011年5月,包括特首在内的香港政府官员接连发出警告,称整体楼价已超越1997年水平,上升空间有限,预期楼市将见顶。

    2012年10月17日,香港还实行了一项楼市新政:外地人、香港本地人以及海外公司在港买房,须额外负担15%的买家印花税;不论港人还是外地人,在港买房后半年内卖出的,征20%印花税,半年至1年征15%,1-3年征10%。另外,二手房买卖印花税也在之前的高税率基础上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

    可耿娜一到香港,却发现投资者的信心依旧“爆棚”。观塘工厦一车位以1288万港元(即人民币约1036万元)售出,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贵车位。

    “住宅不让炒,就炒商铺和写字楼。”耿娜出示了来自房地产服务公司高力国际的香港楼市调研报告:2012年1-11月,香港物业投资成交价逾3000万港元的买卖交易超过900宗,按年增加16%,成交总额达1055.18亿港元,按年升8%。其中,属于商铺的买卖成交共554宗,总值超过478亿元,占投资买卖交易总额约45%;整幢写字楼买卖24宗,共值212亿港元,占20%。

    陷阱重重

    面对如此火爆的海外置业市场,澳诺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霍刚也多了一些担忧:市场过热之下,整个产业链有畸形发展的趋势。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8月,一项“在德国投资5万欧元买商业地产送绿卡”的项目突然兴起,一些中介告诉中国的投资者,购买具有永久产权的50平方米的公寓一套,并以此房产注册一家独资公司就能获得德国长期居留权,并可自由通行法、意、荷、比、瑞、西等24个欧盟国家。购房费用加绿卡手续费总计人民币66万元。

    “很多客人打电话来问,怎么有这么好的事。”霍刚说。

    他很难向客户解释,这只是个别中介为了卖房子而导演的“闹剧”。

    其实早在几年前,移民市场上就出现过“5万欧元办德国绿卡”的项目,不过没多久项目就被边缘化了。那个项目的具体流程是:5万欧元注册一家公司,并运营5年以上,通过5年以上的工作居留之后转换成长期居留,最后达到移民的目的。

    “这个项目之所以被边缘化,是因为开公司容易,维持难。有些客户即使只雇佣了一个员工,人力成本加上税收、财务审计等费用,一年的支出也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欧元。”霍刚解释称。

    而这个重新包装出现的产品只是在以前5万欧元注册公司的要求上,再搭售了一套商业物业。实际上,即使不买这套商业用房,也可以开公司,操作模式跟以前一样。“除了客户要多花钱买一套房外,一切都没有变。”霍刚说。

    此外,按照德国2012年8月出台的政策,去德国置业已经不能直接获得长期居留权了,绿卡则更难指望。霍刚解释说,德国政策要求25万欧元在德国注册一家公司,正常经营3年,并保证公司盈利积累超过30万欧元后,才能申请德国长期居留权。

    所以,在德国置业送绿卡,无异于一个骗局。

    “其实就算是置业本身,也有很大的漏洞。在德国置业,投资者不但要支付房款,还要支付过户、验房、保险、地产税、社区管理费、中介手续费、交易税、律师公证费等一大堆费用,大致相当于房价的20%还多。”霍刚说。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介把中国的投资者当成了“随意宰割的肥羊”。

    类似的置业陷阱在一些中介的精心布置下,仍在吸引不明就里的投资者。

    韩国济州岛投资置业目前在业内也“声名狼藉”。

    “很多人都知道,济州岛是中国人海外置业的热门地区,可没有几个人会告诉你,从2004、2005年以来,韩国人在海外买房的数量就一直在猛增。韩国央行曾公布一个数据,说2006年韩国人海外买房的花费为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倍。”李春涛说。

    之后,韩国人海外买房的热潮一波高过一波。到2012年,这个数字预计接近50亿美元。而导致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韩国不断针对房地产投资出台限制政策,而且课税严苛,豪宅和第二套住房是课税重点。例如,针对第二套住宅的资产增值税超过50%。另外,韩国房产在购房、持有、出售各个环节,成本都很高。

    “韩国为非英语国家,而且近些年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房地产投资的潜力其实并不大。在韩国,有些项目近七八成的房源都指望卖给中国人。但你看数据就知道,韩国有钱人都去了美国、加拿大和中国买房。”李春涛说。

海外买房,高潮下暗礁重重
美元如何战胜英镑
揭秘4S店与保险公司的“利益链”
索罗斯的成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