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当下中国人的十种孤独

孙琳琳 《 人民文摘 》(

    如何走出喧嚣的孤独?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需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也要多接“地气”打破科技迷境。终究,“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当@走饭(注:一位患抑郁症的女大学生的微博名,她在微博上留下了“去死一死”的遗言后自杀)在微博上玩味词句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已下定决心去死。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空虚、无聊、发呆的时间,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谈、睡觉的时间。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让人不睹不快。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

    然而众声喧嚣之中,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了: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微博看好友在干些什么,邮件没有被立刻回复就感到沮丧不安…… 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左右了我们的情绪。饭桌上,大家不是去和对面活生生的人交流,而是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

    为什么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以下这十种孤独证实了今天中国人的焦虑,他们正一路小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却在陌生的路途中陷入喧嚣的孤独。

    第一种: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013701059553想你,请与我联系”。2000年12月,艺术家何岸在深圳街头设置了一个霓虹灯箱,吸引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2011年10月,失恋的美国人杰夫·罗格斯戴尔也做了类似的事,他将电话号码贴遍纽约,竟接到6.5万通来电。来电五花八门,有推销的、寻一夜情的、谈想法的,也有孤独者闻到同类气味而来的。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连线的是不是一条狗。

    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看了亚马逊根据购买记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被了解的感动。

    第二种:谁都过得比我好

    Instagram这类拍照工具,就是为了把平淡无奇的生活美化成传奇,晒出来让围观的人感到羡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将这种炫耀称为“演示焦虑”。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把暗面转到后头,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你就越沮丧越孤独。

    第三种:老无所依

    87岁的撒切尔夫人如今年迈多病,儿子一个多月才来探望一次,女儿经常忙得几个月都来不了。英国保守党成员斯派塞在新书《斯派塞日记》中透露,撒切尔夫人也后悔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为了家庭放弃从政。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最经常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退休之后,大多数老人就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今年春节,一位68岁的大连老太独自在家,寂寞到摁马桶冲水按钮玩,两个月冲走了98吨水。

    第四种:独生子女

    过去,中国人要面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等,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而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金字塔顶端,被整个家庭悉心呵护。

    谁也不许自家孩子吃亏,唯有减少接触。父母希望孩子有玩伴,但这玩伴也要是他们认可的,在合肥,甚至有网站组织“宝宝相亲”,由父母为孩子挑选玩伴。

    过去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从简从略了,唯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朋的自我,难免有深切的孤独感。

    第五种:离开故乡

    2012年4月,郭台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对员工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就不会像现在‘要一个来三个’……”事实是,为生计,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流血流汗。流水线旁的工人,哪一个做的不是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

    过去在乡村“野蛮生长”,一入厂门,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连基本的情感需求都无法满足。

    在男女比例失调的东莞,一些厂内“一夫多妻”是常事,女工怀孕后多被抛弃。可怜离开故乡时,她们中的许多人还只是孩子。

    第六种:因为爱情

    现代人平均婚龄持续推后,很多人找不到情感归宿,大龄女生会有和林志玲一样的深切感受:“没有男生追志玲,只有时间追志玲。”

    爱情在36个月后即退潮的危险始终存在,艰难相处磨损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当初,有伴侣常比没伴侣更孤独。

    难怪,法国连环枪击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律师也拿情感理由当辩词:“梅拉赫在行凶前因婚变受刺激,他作案时肯定感觉自己像‘一匹孤独的狼’。”

    第七种:我不相信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用来“互害”?你有地沟油,我有假蜂蜜,你卖毒牛奶,我卖的牛肉其实是染色猪肉。为了逐利毫不犹豫同流合污,东窗事发便说是行业潜规则。

    食品不安全,学历是假的,慈善多作秀,名声不符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变成逐渐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的过程。

    第八种:水泥森林

    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

    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越来越多巴西利亚式的沉闷城市,体量无比巨大,没有神经末梢,“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月亮上那么孤独。”

    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车流通畅,夜间灯火辉煌,人们彼此间则保持安全距离。

    第九种:成为名人

    唱《孤独患者》的香港歌手陈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独。“两三年前我还敢去坐地铁,但现在不敢,好像看到人会觉得害怕,不知道怎么应对。”

    关注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粉你,一种是骂你。既有女大学生执着@蔡康永(台湾主持人)325次求回复,也有网络水军骂得演员舒淇一夜之间删光微博。名声越大越需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否则便会被长期积累的负面能量压垮。范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来,“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少赞美。”

    第十种:独善其身

    “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孤独,这种感觉淹没一切。”2012年3月27日,坐单人深潜器潜入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美国导演卡梅隆说。

    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少地忍受独自一人,而是随手去捡那些容易得到的乐趣。面对外界强加的排斥缺乏承受力,为了不孤独,宁愿不自由,包括接受他们并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会观念。

    君子必慎其独也。为追问生存的意义而进行孤独的努力仍是值得的,面对生命的真相,再长的寂寞都会获得补偿。

    “我觉得孤独很快乐,比如12点你翻开一本新书,闻到墨香的感觉,这是他人无法给的。”崔永元说。

    摘自《新周刊》2012.4.15

男教师逃离中小学引关注
当下中国人的十种孤独
透视协警新群体
营养标签为何迟到十年
天伦之痒:独生80后与父母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