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李大钊后人:做官都很清廉

◎铁雷 《 人民文摘 》(

    李大钊虽然早早就走了,但却留下丰富的革命遗产和精神财富,他打造的清正勤谨的家风,延续了100年,传承了三代人。其子李葆华,逝世前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党委书记;而李葆华的子女中,没有一个“大款”。

    李大钊牺牲后家中仅一块大洋

    李大钊牺牲20多年后,李亚中才出世。“对于祖父,我大多是从书中了解的。”李亚中说,虽然未曾谋面,但他通过文字与祖父相遇了。

    李大钊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他由爷爷一手抚养长大。虽然出生于农家,但爷爷一直非常重视李大钊的教育。“从五六岁入私塾,到从日本留学回国,他前前后后上了18年学。”李亚中说。李大钊从小便树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远大志向。早年,他也像同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样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救国的办法。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李大钊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此确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影响了一批青年学子。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在李大钊领导下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思想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

    李亚中告诉记者,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工资140块大洋,后来他任教授涨到200块,再加上他在别的大学兼课,每月收入至少在250块至300块大洋。他去世后家里的财产仅有一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行公葬,也就是以向公众募捐的形式安葬。1921年,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80块大洋作为组织的活动经费。此外,只要有穷学生向他张口,他都会仗义疏财。李亚中清楚地记得姑姑李星华的回忆,每到发工资时,李大钊就会领回来一把欠条。后来,为了不让李家断炊,北大校长蔡元培只好嘱咐会计科每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直接交给李夫人。

    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感染了许多人。不论政见是否相同,人们都对李大钊抱有衷心的崇敬之情。在为李大钊举行公葬的募捐中,就连政见相左的汪精卫也捐了1000块大洋。曾因“问题与主义”与李大钊进行过论争的胡适,在《胡适文存》第四卷的扉页上写道:这一卷献给李大钊等四位先生。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亚中告诉记者,祖父被杀害后,一家人颠沛流离。“父亲李葆华为躲避反动军阀的抓捕,在友人的帮助下东渡日本,当时他还是一个中学尚未毕业,但已有两年团龄的青年,蔡元培先生给他开了一张高中毕业文凭,他用了半年时间,补习日文和其他课程,考取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化学系,还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中断学业,愤然回国,并未获得学位,他的渊博学识来自于常年的革命实践和勤奋自学。

    李葆华家的沙发一坐一个坑

    1949年9月8日,开国大典前23天,中共中央调整北平市委领导班子:书记彭真、第二副书记李葆华任职不变;第一副书记叶剑英调到华南地区任职,聂荣臻继任。27日,北平改名北京。此前,在中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紧密协助下,北平市委为了保证开国大典顺利进行,已经紧张工作了数月之久。10月1日,李葆华提前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妻子田映萱在家坐在收音机前,等待收听新华广播电台实况转播。两岁半的女儿李乐群依偎在她的怀里,4个月大的次子李宏塔还在襁褓之中。

    现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宏塔谈起父亲李葆华,感慨地说:“父亲对我们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定,更多的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求我们非常严格,从小学习的时候,就用祖父的事迹教育我们,说祖父为革命英勇牺牲,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并不代表任务完成了,革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要我们严于律己,不断学习进步。”

    李葆华1909年出生于河北。十几岁时,他就在父亲李大钊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安徽省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重要职务。然而这样一位高级干部家中,却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老旧的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的椅子,客厅的沙发坐下就是一个坑。房子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建筑,2000年,中央有关部门要为他调新房。他说:“住惯了,年纪也大了,不调了。”

    三年困难时期,李葆华调任安徽省委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配额。他借了一个粮本,自己到一家粮店买粮。营业员给了他3斤大米、7斤红薯干。李葆华说:“不对,国家规定是每人每月7斤大米、3斤红薯干。”营业员说:“是上边让我们这么卖的。”两人争执起来。粮店给派出所打电话,公安人员带走了这个戴着眼镜、知识分子模样的大个子……后来问题清楚了,粮食供应配额问题解决了,省委书记微服私访的故事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李葆华却说:“我没搞过什么‘微服私访’,下去不浩浩荡荡就是了。”

    1978年,李葆华调到中国人民银行主持工作,“69岁高龄和一个生疏的领域,对他而言显然是巨大的挑战,然而,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4年里,父亲卓有成效地完成了金融业的拨乱反正,解决了长期积存的问题,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组织培养了金融人才,推动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推进了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中国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宏塔上班20年骑坏4辆自行车

    父亲李葆华去世后,有记者问李宏塔:你父亲给你们留下了多少遗产?李宏塔说:“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

    其实,从几个子女的生活点滴,就能了解李家的家风。前些年,在安徽合肥的长江路、六安路上,总能看到一个身材魁梧、满头灰发的中年人骑车行走在上下班的人流中,路上的交警都和他亲热地打招呼,他就是李宏塔。担任领导工作20多年,李宏塔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随着年龄增大,这几年他才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后来因为上班路途太远,开始坐汽车。他笑称自己会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节俭,“但也没必要为此作秀,真实就好”。

    1987年,李宏塔调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曾先后4次主持分房工作,共分房近200套,却从未给自己要过一套房子,在担任厅局级干部期间,一直住在一套60平方米的旧房里。按照省里的有关规定,李宏塔应分一套新房。1987年至1992年三次分房他都榜上有名,但他考虑到厅里人多房少,都主动让给了其他同志。1998年是最后一次实物分房,已担任厅长的李宏塔也有过思想斗争,但他想到许多年轻科长住房较差、需要改善,他不顾妻子的埋怨,放弃了最后一次机会。厅里许多同志为他“打抱不平”,后来,省里给他补了一个20平方米的小套间,他正在读研的儿子才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

    在小儿子李青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件事情让他一直铭记在心。1994年,李葆华到杭州开会,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到驻地看他,刚好李青也在。“李泽民告诉父亲我表现很好,可父亲马上对李书记说‘你们要严格要求!’”“还有1995年秋,我在中央党校培训学习,周末都要回家看望父亲,一般都骑自行车,下雨下雪就是坐公交车。从青龙桥到三里河,骑车要一个多小时,当时我已经50多岁了,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照顾,不让他的司机接送我。我感到,这是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大爱,真诚的,严格的爱。”

    摘自《辽沈晚报》2012.2.26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李大钊后人:做官都很清廉
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揭秘
王洪文担任中央副主席之后
叶企孙:最后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