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易建联的奋斗

◎李佳蔚 《 人民文摘 》(

    一场“冷战”

    谁也没有想到,易建联在美国的奋斗,从一次“冷战”开始。

    2007年,在NBA选秀中,易建联在第6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面对这个结果,易建联的经纪人费根抓狂了。

    费根是一个厉害人物,他在NBA经纪人中综合排名第五,代理的球员的合同金额总量在NBA经纪人中排名第三。

    费根不想让易建联去雄鹿队。

    于是,一场“冷战”开始:易建联不和雄鹿队见面,不赴密尔沃基参加和球迷的见面会,更不与球队签合同。雄鹿队则宣称不会放弃易建联。

    随着双方的僵持,媒体的声音也从一开始对雄鹿队“强取豪夺”的斥责,转为对易建联和易之队的质问。

    而在这场持续了两个月的“战斗”中,易建联始终保持着沉默。这种沉默被美国媒体和密尔沃基的华人球迷视为一种“傲慢”。

    《体坛周报》记者王宁跟踪采访了易建联的NBA生活。

    在王宁看来,之所以迟迟没有做出加盟雄鹿的决定,并不是易建联一个人的权衡,而是一个利益的博弈。美国经纪团队,中方经纪人,再加上易建联的母队广东队。

    可当易建联来到密尔沃基,一切的不快都烟消云散了。

    易建联渐入佳境。从12月开始,他接连在比赛中取得了超过20分的得分,特别是在对阵夏洛特山猫的比赛中,奉献了自己新秀赛季的巅峰之作。那一月过后,易建联获得了NBA东部最佳新秀的荣誉。

    可这并不是密尔沃基冬天的全部。

    密尔沃基的冬天

    易建联要在密尔沃基的冬天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去训练。“吃什么你要自己解决了,你要自己找地方去住,晚上你要几点睡就几点睡,”易建联顿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你要自己起来,没有大喇叭了,也没有人敲门叫你起床了。”

    NBA球场对手的能力让易建联感到震惊。一个个子比自己矮很多的球员,可以在他的头上扣篮,或者给他一记“大火锅”,他们快得难以置信,投篮又准得要命。最深刻的感受是美国球员对于球的欲望:“太强烈了,即便是训练打对抗,他们也是停不下来的样子,打完之后还想打。”

    他在密尔沃基沉默地努力着。队友都在休息,他一个人还在训练。

    易建联的勤奋让队友博古特感到吃惊:“易总是提前来到球场,训练时给自己加量,他始终在敦促自己努力前进。”

    雄鹿主帅克里斯科维亚克说:“很少会把‘菜鸟’和‘老成’相提并论。可我认为作为一个菜鸟来讲,易建联表现得极端老成。”

    在王宁看来,直到离开密尔沃基雄鹿队,到了新泽西网队,易建联才找到了一些归属感。新泽西与纽约之间是哈德森河,易建联在一河之隔的新泽西,一个能够看到纽约的地方买了房子。他拥有了自己的家。

    在密尔沃基的冬天里,易建联过起了自己在深圳市体校训练的日子。“从下午3点到6点,每天下午在室外晒着大太阳训练,练完后,洗个澡,就睡了,第二天重复,一年半就这么过来了,沉默地重复。”易建联回忆。

    “炼”

    长久以来,易建联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内向,即使完成了一次霸气的扣篮后,也很少听到他像其他人那样怒吼。

    在NBA的球场上,当对手封盖掉他的投篮,投以挑衅眼神时,易建联一度只是迅速将目光游移到别处。

    现在,易建联的眼神,变了。球场上,易建联抢下一个篮板后会架起双肘,给对手恶狠狠的眼神,或者在一个暴扣后,俯视身下的对手们。

    面对媒体,他能够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目光坚定而又真诚。

    易建联关心媒体笔下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有一次,有记者写易建联的能力不行,别想打上球队的主力。过了一段时间,打上主力的易建联碰到那个记者,微笑,说:你不是写我打不上主力吗?

    “整个人最强硬的地方,并不是说你的脚或是你的拳头,而是你的心和你的想法,做什么事情都是从心和想法开始的。”他把靠在椅背上的身体挺直。

    易建联将此视为一种“炼”:“很多时候我看东西,看一样很珍贵的东西,我都会去想,这东西该怎么去做出来。比如说炼一把剑出来,你可能需要很长很多的工夫去融化它,去冷却它,再慢慢去打造它,是通过人手,通过机器,是通过一个什么时间去打造一个这么完美的东西,来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新领袖

    自从易建联在CBA崭露头角,到加盟NBA,与姚明的比较如影随形。

    有一次赛后采访,有记者提及“比较”这类的词时,易建联斩钉截铁地打断了对方,说:“我就是我,易建联。”

    现在,他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比较。易建联轻声说:“我也没有排斥这种比较,从球迷的角度,他们有权利去比较每一个球场上的球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认可这种比较:“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定义比较,在球场上,我们技术特点完全不同,我不知道他们拿什么去比。”

    2003年1月5日,姚明的“15”号球衣在上海卢湾体育馆正式退役。在所有仰望那件长3米、宽1.98米的球衣的目光中,有一双属于易建联。那天,是广东宏远和上海东方的比赛,易建联在比赛中身披9号比赛服上场,这是属于他的第二场CBA联赛。

    在比赛的前一天,时任《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杨毅与易建联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有很多记者说你是‘第二个姚明’,包括你走在美国的大街上,也有人叫你‘YAO’,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你喜欢不喜欢?”

    “(坚决地)那肯定不喜欢。怎么会有第二个姚明呢?姚明就那一个,在美国,乔丹也没有第二个。”

    “他离开之后,CBA不再有超级明星了,人们在期待着你能填补那个位置,在将来去重新完成统治。”

    “谁说没有超级明星了,中国的人才可多着呢。”

    四年之后,也就是易建联登陆NBA的2007年,《体坛周报》副总编、篮球部主任杨毅在题为《两个时代的接痕》的文章里写道:

    “如果你喜欢姚明,那说明你喜欢传奇、传统、坚韧、幽默与奋斗,其中伴随着朴素的爱国热情,这是一种文化人格。如果你喜欢易建联,说明你喜欢年轻、英俊、天赋、冲击力和娱乐,这是另一种文化人格。”

    “真正让姚明和易建联截然不同的,是他们的时代性格。”杨毅说。

    2011年7月20日,姚明宣布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正式退役。

    一切好似轮回一般。退役之后的姚明,担任央视的亚锦赛转播顾问。9月25日,决赛之夜,转播台上的姚明,亲眼见证了易建联率领中国男篮获得冠军。

    那一晚过去,媒体一致评价道:易建联接过姚明的旗帜,男篮新领袖就此诞生。                 摘自《中国周刊》2012.1.11

国眼徐邦达
马连良:须生泰斗留千古绝唱
易建联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