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在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个问题显然是被人为地放大了。这个问题就是林彪为什么不挂帅出征,领兵入朝?

林彪不愿领兵入朝的真实内幕

霞飞 《 人民文摘 》(

    1950年8月下旬,朝鲜战场呈现僵持局面,战局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决策者开始物色新的出兵作战领导人选。他们想到了林彪。

    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在四个野战军司令员中年纪最轻,又善于打硬仗、大仗,很受毛泽东的欣赏。

    出兵朝鲜肯定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林彪长期在东北工作,又曾在苏联治过病,对于朝鲜和苏联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总之,林彪确实是最合适的率兵出征人选。

    9月下旬,林彪曾就中国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与毛泽东作过一次交谈。

    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林彪的意见自然无法为毛泽东所接受。以后的几天,毛泽东又找林彪谈了这个问题。

    毛泽东最终没能说服林彪,两人分歧依旧。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又向毛泽东谈起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一句话,体弱多病使他不能胜任挂帅出师朝鲜的重任。

    由于林彪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而且又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当然也不会再勉强他领兵赴朝。在10月2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抗美援朝的决策问题。前一天刚从西安赴京的彭德怀表态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听完彭德怀的发言,毛泽东站起来坚定地说:“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政治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给你10天做准备,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至此,关于由谁率军出朝作战的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

    几十年后,林彪叛党叛国并受到历史应有的惩罚,有人又开始重新解释这段历史,并有意无意地夸大了林彪不赞成出兵援朝这件事情的性质与影响。

    有人说林彪“反对出兵”,也有人说他是“装病”、“拒不入朝”,还有人说他在这件事情上使毛泽东“深感失望”、“大为不满”。这些说法显然有违历史的真实。

    林彪到底有没有病?

    回答是肯定的。1938年3月,林彪在山西省境内为友军误伤,子弹洞穿右肺叶。当年冬天,林彪被送到苏联治病。经医师检查,发现子弹不仅穿过肺部,还擦伤脊椎,损伤中枢神经,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

    林彪是毛泽东手下的一员爱将,毛泽东不会不知道他的病情。在那种情况下,林彪也不可能在毛泽东面前撒谎。

    当然,林彪是否病到无法带兵打仗的程度也值得疑问。因为他从东北指挥打仗,一路打到华南,证明身体还可以坚持。这里面,思想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林彪不赞成出兵的意见形成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但到9月初这种思想就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据柴军武(时任中国驻朝鲜大使)回忆,1950年9月1日,柴军武被外交部从平壤紧急召回北京。第二天,根据中央军委办公厅的通知,柴军武向林彪作了汇报。

    “朝鲜劳动党领导人有无上山打游击的准备?”林彪问。

    柴军武回答说:“我不能确切地讲有,但根据和金日成相处的了解,如果形势需要,他是能够上山打游击的。”

    林彪又问:“我们不出兵,让他们上山打游击行不行?”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不难发现林彪当时已不赞成出兵援朝。

    那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做的事情有许多。与世界上第一号军事强国交战,党内有些不同意见是十分正常的。许多当事人在后来的回忆中都讲到了这方面的情况。

    聂荣臻回忆说:“当时在我们党内也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些同志认为,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建国才一年,困难重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薄一波回忆说:“当时下决心出兵,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并不是没有风险的。记得毛主席曾跟我谈过,我们确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

    毛泽东本人也曾作过这方面的回忆。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同来访的金日成会谈时提到了当时的事情。毛泽东说:“我们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的作者杨奎松说,毛泽东之所以坚定地主张出兵援朝,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据一些当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回忆,毛泽东下这个决心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据聂荣臻回忆:“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那时部队已经开到鸭绿江边,邓华同志的先遣队已经做好过江的准备,毛泽东同志又让我给邓华发电报,让他慢一点,还要再三斟酌斟酌。”

    可见,当时不赞成出兵援朝的并非只有林彪一个人,林彪在中央没有作出正式决定的情况下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身体状况,算不上是“拒不入朝”。而且,当中央已经作出抗美援朝的正式决定后,也没有资料显示林彪仍反对这一决策。

    摘自《文史博览》2010年第11期 

殊途同归:陈毅三兄弟的乱世传奇
我的父亲罗瑞卿在“文革”前后
宋庆龄为何拒绝与孙中山合葬
林彪不愿领兵入朝的真实内幕
戴笠香港“蒙难”记
大特务徐远举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