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傅莹:草原上走出的外交女杰

刘俊 《 人民文摘 》(

    国务院日前任免国家工作人员,驻英国大使傅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现年57岁的傅莹成为继1974年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性副外长。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就是从内蒙古呼和浩特闯出去的傅莹。傅莹还是第一位驻西方大国的女性大使。值得一提的是,傅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  

    从建设兵团的电影放映员到副外长,傅莹展现了坚韧和干练、睿智和风度。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对中国外交部的两位女代表——傅莹和章启月进行了专访,评价是:傅莹温柔中透出刚毅;章启月亲切中带着冷峻。 

    有个幸福的家  

    傅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郝时远是民族学家。他们有一女儿,女儿学习设计专业。  

    傅莹说:“担任女外交官,照顾家的时间很少,所以对孩子有亏欠的感觉。我女儿对此很理解,她已经习惯有困难的时候找爸爸了。”  

    问及在外多年是否想家?傅莹说:“很想家,但大使馆是‘家’的延伸。在国外,更能感觉到‘家’的崛起,更加为‘家’走向强大而自豪。”

    曾是建设兵团电影放映员  

    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在兵团的三年,傅莹往返于兵团各个点,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为战友们放映电影。她同时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内容。  

    傅莹说:“在兵团的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 

    忘不了草原的奶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时间当翻译养成的习惯,傅莹接受采访时一坐下来就拿出纸和笔,认真地仿佛就要做速记似的。傅莹在1982年至1991年担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高级翻译,当过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    

    傅莹不管走到哪里,依旧忘不了内蒙古。在澳大利亚任大使期间,有一次谈及饮食问题的时候,傅莹说:“现在在国外很方便,国内喜欢的东西这里都能买到,也可以从国内带来。我喜欢喝奶茶,就从国内带来砖茶,周末熬奶茶喝。”  

    傅莹很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蒙古歌曲的CD是我送礼的专项,澳大利亚人也很喜欢,有人听了之后,还专门给我发来E-mail,讲述听后的感受。”

    传递中国声音  

    在担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期间,傅莹多次在英国媒体发表英文文章,并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向外界介绍中国,针对热门事件阐述中国立场。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3月拉萨发生打砸抢杀烧暴力事件,以及随后一些“藏独”分子冲击中国驻英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以来,英国某些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中国。作为驻英大使,傅莹向英国公众介绍真实的中国以及西藏问题背后的真相。  

    她发表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以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她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进而以数字和事实详尽地介绍了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打动了不少原本对中国缺乏了解的西方读者。

    《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被认为是傅莹的标志性作品。一位英国读者赞叹说:“文章论点清晰易懂,虽然有不同观点,但说理的方式令人能够接受。”

    实际上,最早这是一篇中文作品,完成于火炬传递结束的当天,写完后,就被傅莹扔到了废纸篓里。

    接下来的几天,她和不少英国学者、记者进行了争论。虽然用事实和论据说服了对方,但对方指出了这样一个现实——“藏独”组织有一套完善的宣传机制,会在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中国政府的声音呢?于是,那篇扔在了废纸篓里的文章被找了出来,傅莹用英文重写了一遍。

    这并非是傅莹在英国媒体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早在火炬传递前一天,她就已经在《泰晤士报》发表过文章《奥运会属于我们大家》:

    每次看到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善男信女,看到藏族老妇人转动着经轮,看到年轻的喇嘛热诵经文,谁又能不感动于他们的虔诚。……西藏自从13世纪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藏族同胞是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而我本人也来自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

    而最近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的《不能说中国对“能源贪婪”》则举了一个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例子。

    在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有的地方非常缺水,一个村子的农民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结婚的时候、死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要求富人放弃洋房、汽车,我们能告诉那些中国农民:你们无权拥有他人拥有的生活吗?中国的使命在于,如何使13亿人都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但要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来实现。

    除了外交大事,傅莹偶尔就文化方面话题发表的见解,也每每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建议年轻人增加坚毅性  

    傅莹说话柔声细语,即使在阐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时也不露锐气。但是如果你以为傅莹的温柔有一点“软弱”,那可是一种误解。她恳切温柔的说话中带着刚毅。  

    傅莹体谅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压力和复杂的工作要求,她强调,“希望年轻人能够坚强,能够克服一些自己的弱点,尽快成熟、成长起来。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要增加一些坚毅性。” 

    综合自《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广播报》2010.1

孙政才:但愿苍生俱温饱
傅莹:草原上走出的外交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