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高岗的“东北王”之路

万岩竹 《 人民文摘 》(

    在西北起家  

    高岗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横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开始时受党派遣,在北方地方军阀部队中从事兵运工作,也算是一条只身闯过虎穴的硬汉子。1932年后,他和谢子长、刘志丹一起,组织陕甘工农红军,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高岗一直在陕甘宁边区工作。1938年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局设在延安,其地位、权力和影响,仅在党中央之下。当时,中共中央设有四个中央局,即:北方局,书记为杨尚昆;南方局,书记为周恩来;华中局,书记为刘少奇;西北局,书记为高岗。此时高岗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是相当显赫了。 

    高岗在党的七大上成了一颗最耀眼的新星。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了中共中央13位核心领导成员之一。那年他才40岁,是政治局中最年轻的成员。 

    抢占东北,给林彪做后援    

    高岗是1945年9月19日被中央派往东北的。和他一起去的有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张闻天,先他一天去的有彭真、陈云。 

    高岗在东北的地位,开始并不太高,但到1946年6月,就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一跃而位居第三,仅在林彪、罗荣桓之下了。不出4年,竟成了东北的最高权威,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原因是林彪和彭真闹矛盾,挤走彭真之后,高岗就积极靠拢林彪,两人关系搞得非常密切。高岗看中了林彪能打仗,是统一东北党、政、军的核心人物,并深得毛泽东信任。林彪也看中了高岗办事果断、干练,搞地方工作和党务工作有经验。林彪想:我在前面打仗,还得有高岗这样的人在后方给我搞支援。更何况,在东北局的班子里面,多一票就多一分权威,多一分力量。 

    高岗到东北后,一开始就去了北满。高岗任吉黑军区司令员,陈云兼政委。此时的高岗,位在陈云之下。 

    到1946年6月中旬,高岗就位在陈云之上了。中央关于东北局干部分工专门发来指示,里面说: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此前为彭真)、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常委。 

    1947年5月下旬,东北局调整,林彪为书记,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高岗兼秘书长。由于书记林彪忙于打仗,秘书长负责处理党的日常事务,这样高岗就党权在握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解放了。林彪、罗荣桓率四野挥师入关,组织平津战役,然后又大军南下了。关外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解放区,高岗留下了,成了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东北解放后一身三任,成了绝对权威 

    这就是为什么高岗实在不愿意离开东北的原因。他内心深处有个“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想法。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背靠苏联,和朝鲜接壤。背靠苏联,使我军和东北局有了可靠的大后方。和朝鲜接壤,使东北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坚实的后方基地。由于美国妄图通过侵朝来颠覆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东北又成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年轻的人民政权的前沿阵地。 

    至于干部的使用配备,东北局更是与众不同了。当时全国6个中央局,6个大区,除了东北,都是党政军分开,至少两人搭档。唯有东北例外,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政委三副担子,由高岗一肩挑。 

    这种权力欲望的膨胀,最终导致了其葬身于残酷的权力斗争漩涡,早早地谢幕于新中国汹涌澎湃的政治舞台。

    摘自《党史纵横》2009.6

刘少奇之女讲述父亲的最后岁月
高岗的“东北王”之路
朱旦华:毛泽东弟媳的传奇人生
父子枭雄:张作霖与张学良的性格反差
蒋经国“私生子”之谜
慈禧死后三次入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