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容颜越发苍老,际遇越发奇妙,人生越发走高……经叔平用自己的人生,谱写出一则现实版的“童梦奇缘”

新中国最后的红色资本家

刘洋 《 人民文摘 》(

    他曾是英国前首相希思的座上宾,也曾与撒切尔夫人私交甚笃;他曾因对中国民营经济复苏做出了不懈推动而被誉为“当代中国商业的精神教父”,而他生命历程中的传奇故事,却全部发生在他漫长人生的最后三分之一。这个人,就是经叔平,中国最后的“红色资本家”。

    其实,经叔平的早年,已有闪光之处。1934年至1939年,经叔平曾就读于著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翻开圣约翰大学的校友录,贝聿铭、林语堂、邹韬奋、顾维钧、王正廷、宋子文、荣毅仁——这些在近现代中国如雷贯耳的名字,赫然列于其中。经叔平能够与这些人同为校友,人们或可隐约看到他早年的身影。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叔平传奇而辉煌的人生的起点,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花甲之年。

    六旬始立 大器晚成

    1979年1月,邓小平约见了荣毅仁等5位“原工商业者”,希望他们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作用。随后,荣毅仁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而此时,荣毅仁老板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经叔平。经叔平也欣然从命,出任公司董事及房地产部总经理。这一年,经叔平刚好60岁。

    “60岁时,我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就是这次复出,让经叔平本来可能平淡而终的生活陡迎高潮,自此成就传奇。

    在中信频繁的角色变换中,经叔平压抑已久的商业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他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是化解难题的智囊,而他处理问题的法宝,就是他标志性的笑容。“经叔平的笑,是很迷人的,这是好的社会活动家、好的公关先生、好的记者的笑。”就是这温文尔雅的笑容,成为经叔平不变的个性印记,也成为经叔平屡屡化危机于无形的润滑剂。

    有一次,中信和美国BH公司合资建一家食品厂。厂房的院内有4棵树,当地的人把树砍掉后却不愿拉走,认为可以凭借这个获得合资公司的股份。经叔平得知此事,首先就笑了,就是这一笑,让先前紧张的气氛迅速好转。随后,经叔平通过耐心的沟通工作将问题成功解决。

    他的第二个角色是新闻发言人:懂得媒体,长于沟通,喜欢倾听,少有争斗——经叔平是那个时代中国最出色的公关天才。

    1979年10月,中信集团召开董事会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其间有一位外国记者问:“中信哪一位是负责公关的?”那时,连经叔平都对“公关”这个词感到陌生,倒是反应极快的荣毅仁指着正在主持会议的经叔平说:“经叔平先生就是我们的公关。”第二天,香港《大公报》刊登出了标题为“中国第一公关——经叔平”的新闻,这个称号也因此不胫而走。

    经叔平的第三个角色是行业创始人。当时中心分为业务部、财务部和咨询部,负责咨询部的经叔平成了中信发展的急先锋。

    几年时间里,经叔平相继主持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咨询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信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家律师事务所——中信律师事务所、第一家合资租赁公司——中日租赁公司。经叔平,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频频吃螃蟹的人。

    筹建民生 攀上巅峰

    1993年11月,继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之后,经叔平当选为新一届全国工商联主席。在当选后的第一次大会上,经叔平提到“大家认为‘借贷无门’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办一家银行,着重帮助民营企业融资。”

    同年12月30日,经叔平以个人名义,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写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由全国工商联牵头,办一家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经叔平发出的信,两天后得到批复,朱镕基批示:请人民银行给予考虑。

    再次选择开拓的经叔平要面对的,是多方质疑,毕竟1993年不是2009年。在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的中国,在一个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十分强烈的时代,要创办一个国家不控股、甚至不参股的金融企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此后整整一年,经叔平发动整个工商联四处游说。创办民生银行的事,在经叔平的努力之下,终于迎来转机。

    1995年5月,全国工商联得到了央行颁发的许可证。1996年1月,民生银行正式挂牌运作。尽管经叔平在民生银行没有任何的个人股份,但所有大股东都表示,愿意拿出自己30%的投票权,交由经叔平行使。于是,已经78岁的经叔平走马上任,掌舵民生,出任民生银行第一任董事长。

    2000年12月,民生银行正式上市,外电将其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年过八旬的经叔平,也在这一刻迎来了人生乐章的最强音。

    2009年9月,经叔平在一片安静与祥和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曾与经叔平在中信集团共过事的高中先生感慨说:“历史应该记住经叔平,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破冰者的榜样,一个大器晚成者的榜样!”

    摘自《看天下》2009.9

国旗升降的幕后故事
孔东梅:红色后代的往事记忆
新中国最后的红色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