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历史漩涡中的钱复家族

林耀国 《 人民文摘 》(

    2009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海南博鳌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一时,这位淡出人们视线的台湾政坛名人,又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钱复出身名门。按钱家人的说法,他们是骆宾王之后。钱复的祖父钱鸿业,因不屈服于汪伪政府,被日汪特务暗杀。父亲钱思亮,曾为“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为中国近代科学界一名杰出代表。而钱复更与陈履安、连战、沈君山并称台湾政坛“四公子”。他先后为台湾地区前“外交部长”“监察院长”。纵观钱复家族,几度沉浮于历史漩涡之中,其家事渊源,清晰可见……

    钱思亮:大器早成

    钱复的祖父钱鸿业,因不屈服于汪伪政府,1940年的7月29日被日汪特务暗杀。钱鸿业一生都以气节自许,对待家人十分严厉。钱复在回忆录里写道:“祖父逝世时我才五岁半,但是他遗留给我的影响却是终生的。”

    钱鸿业只留下一个独子钱思亮。钱思亮小时候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卧床很久,不能上学,只好在家请老师补习,尽管生性沉默,但聪敏好学,老师们都目为天才,父母却极少给他夸奖,怕他骄傲。

    钱思亮到南开上初中的时候,看到其他许多同学都有自行车,于是央求父母也买一辆给他。可是钱鸿业认为骑车对他的健康不利,不同意买,钱思亮失望之余,就嘟囔了一句,“我长大了以后赚了钱,自己买一辆车。”他妈妈听到后,狠狠打了他一顿,理由是小孩子不许太狂。1927年9月,钱思亮19岁,奉父母之命与张婉度女士结婚,结婚的同时,钱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同年9月,钱思亮同吴大猷等人一起赴美留学,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

    拿到博士学位后,钱思亮于1934年8月回国,受聘为燕京大学化学系教授,讲授普通化学,同时在清华大学和辅仁大学兼课。在故都的三年时光,是钱思亮一生中最舒适、最幸福的时光,他一个月的收入超过了600块银洋,而此时一块银洋就可以买6斤好猪肉,可以请客吃一顿涮羊肉,可以看一场梅兰芳主演的京戏。

    钱思亮是一个认真、严格、负责的老师,他学识广博,讲课也很有艺术,所以深受学生的爱戴。对他所执教过的学生,即使在事隔多年之后,钱思亮仍能准确地说出学生的姓名和学习成绩,这样的细节,常常让学生们感动得流泪。

    尴尬的台大校长

    1949年1月,钱思亮应台大校长傅斯年的邀请,携全家五口赴台,任化学系教授兼教务长,并曾一度代理理学院院长一职。这个家族被自愿地连根拔起,从大陆迁徙到了台湾。

    钱思亮晚年最重要的经历,就是担任台大校长。在主流的叙事中,他被视为台大自由民主精神的保护神,“在最严厉的年代,他以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包容敦厚,抵挡校外政治风雨,带领台大师生,走过最大限度的校园自由,长达十九年。”

    钱思亮掌校,秉持“无为而治”的方针,后人评价说:“回顾他的一生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是相较他离开后,不几年间,台大所发生的政治风风雨雨,不禁令人发觉,他最大的特别,可能就在于他的毫不特别。”

    从“小灾星”到大才子

    钱思亮一辈子最大的功绩,除了为台大和“中央研究院”所做的贡献外,或许就是他培养出了三个了不起的儿子。长子钱纯学经济,曾担任“财政部长”,乃是台湾经济起飞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次子钱煦学医,其研究领域与血流、血压对脉管的影响有关,专业上成就卓越,享有很高的声望,1976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又受命创建UCSD的生物工程系,后该系升格为研究院,学术水准位居全美前列。

    当然,知名度最高的还是幼子钱复,他历任“驻美代表”、“外交部长”、“监察院长”等要职,成为近30年来台湾政治生活中的关键人物,在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钱复刚出生的时候,其实很不讨家里喜欢。因为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哥哥,钱母一直盼望生个女儿,所以生下钱复不免失望。而在他出生前后,家里的祖母和外祖母先后去世,钱母也因生产的后遗症住院,所以一家人都对这个“小灾星”另眼相看。他童年时代正值国家危难,跟着家人辗转奔波,吃尽苦头。不过,这个家族遗传的聪明智慧,在钱复身上一览无余。幼年时的他就掌握了多种方言,也因用宁波话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翁文灏交谈而得到翁的喜爱。

    抗战胜利后,钱复跟随父亲回到北大,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在回忆录里,他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回忆南池子南湾十三号的故宅以及江冬秀为他们所做的“徽州锅子”——这也是他终身念念不忘的美味。

    钱复的青年时代是一帆风顺的,出身名门、才华过人、外表出众,几乎被所有的光环笼罩。而他从台大高才生到耶鲁博士,从当选台湾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到担任蒋介石的英文翻译,其间似乎没有任何悬念。

    历史漩涡中的几度沉浮

    钱复在蒋经国时代,处于相当特殊的位置,尽管他远在美国,但他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着台湾政坛的风向;他的意见,也总能“上达天听”,影响蒋经国的决策。

    不过,钱复本人也深深地认识到,“形势比人强”,无论他如何长袖善舞,也逃不过“外交”失败的命运。他目睹了蒋家政权的代表被逐出联合国,他的名字始终不能被列在华盛顿的外交官名册之中,也不能堂而皇之地进入白宫和国务院。他耗尽了心血,却还是被讥为“断交部长”。在历史的趋势面前,他只能发出“微臣无力可回天”的悲叹。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钱复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的清高,和台湾政坛的风气格格不入,免不了被人认为是恃才傲物;他处事谨慎,却并不圆滑,尤其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他决不愿意为了权位折腰。所以蒋经国去世之后,他虽仍然保持了尊荣的地位,而且一度得到李登辉的重用,但最终与李交恶,逐渐排挤出权力中心。后来,钱复脱离国民党,昔日意气风发的“外交才子”终于一天天地老去了。

    2005年11月22日,钱复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市五四中学探访。探访中,时为五四中学校长的沈嵘,代表学校将一本纪念册送给了钱复。纪念册中有学校精心收集的钱复当年编号“24981”的学籍卡影印件,以及钱复当年的同学名录、老师照片、学校老校门照片等。

    收到这些礼物,钱复显得非常兴奋,连声表示感谢,“想不到学校会保留这些东西,太意外了。”

    随行人员笑问沈校长,为何没有钱复当年的成绩单。沈嵘表示,成绩单实在因年代久远找不到了。而钱复此时则大笑着说,还是不要找了,“当时我学习成绩很差的”。

    综合自新华社、中新社 

散落在雪山草地的“红小鬼”
《五朵金花》幕后悲喜人生
历史漩涡中的钱复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