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榜

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 2008年4月6日 星期

不是农民不期盼科技,关键是怎样让农民用上科技;不怪农民怨科技离得太远,关键是基层政府怎样设法拉近这个距离。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记者看到——

这里的农民爱科技(聚焦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赵 鹏 《 人民日报 》( 2008年4月6日   06 版)

  3月18日,春雨潇潇。霍童镇里依然是人山人海,来自周围四村八寨的乡亲们,来不及洗去手上的污泥、放下高卷的裤腿,呼啦啦挤入人群里,寻找着他们的“老朋友”:“林教授我找您半天了,上次您给我推荐的那个新品种还真不错,这次您再给介绍几种吧。”“张老师,我按照您说的办法换过土了,可是怎么还是不见好呢?”……

  从2000年开始,霍童镇每年这时候都举办为期5天的农业“五新”科技推介会,到今年已是整整8届了,这一次更是跃升为由福建省发改委、省农科院、省农林大等七八个单位共同参与主办的“省级活动”。“不早点来,根本就挤不进去,我还一肚子问题想请专家们指点呢!”“要是一年中多举办几次就更好了。”

  这里的农民为何如此爱科技呢? 

  交出“指挥权”

  专心建“平台”  

  霍童地处闽东蕉城区西北山区,下辖24个行政村,人口3万多,一直是个传统的农业大镇。直至2000年前,当地的农业生产还都是政府“包办”:你让我种啥,我就种啥;你让咱怎么种,咱就怎么种。结果总是头年还不够销,第二年转瞬变成卖难。“搞到最后,镇里干部们谁都不敢说要种什么、发展什么。谁担得起这责任呢?”霍童镇党委书记杨良辉向记者回忆道。

  “可总得有个主见吧?那咱请专家来,听听专家的。”被逼得没招儿后,杨良辉的一句话提醒了大伙。2000年3月,带着试试看的想法,霍童镇办起了第一届农业“五新”( 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科技推介会。同样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的省里专家,一到会场就惊呆了:早已闻知此事的当地及周边群众挤满了会场各处摊位,有的拿着本本、有的拿着录音机,有的干脆掏出了现金。不到一个上午,所有的资料全发光了,所有带来的新品种也被买光了。邑板村的林立伦一口气买走了10多个蘑菇、茶叶新品种,其中有的还是专家们才从试验室里刚培育出来的。“以前一直闭着眼跟着别人瞎干,现在专家来了,就听他们的了!”

  这一年,霍童镇一下子就发展起雷竹、美国黑李、红贵族葡萄等十几个农业新品种,就连本已几乎绝迹的传统项目——茶叶产业也再显生机。看到这场面,那年才30岁出头的杨良辉与镇里干部们共同合计后,心里又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把生产的“决策权”、“指挥权”干脆统统交给专家,咱们镇级政府就一心一意为农民与专家搭建长期合作的平台。

  这个计划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实施起来还真不容易。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怎么解决。一咬牙,镇里把多年积攒下来的10多万购车款全部投入每年的推介会筹备中。一年推一年,霍童镇成了蕉城区唯一没有购买小车的乡镇。不光如此,为了鼓励扶持群众积极实施“五新”,镇财政每年投入农业的费用,都占到13%以上;为了每年能邀请到更多有实力的专家,霍童镇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干部每年都要想尽办法到市里、省里和各种各样的农业专家交朋友。“能把人请来的,报销所有差旅费;请不到本人的,也至少要带回几个徒弟、几个新品种,反正是不能空手!”这份“狠”劲,着实感动了各地专家。蕉城区隔壁的福安市科协农艺师王玉华告诉记者:“这几年几乎每届我都来,看着自己的成果能得到群众如此认可,心里那种成就感别提多大了。”

  交出“指挥权”,专心建平台,这“平台”一建就是8年。如今霍童镇形成了镇有农广校分校、村有科技带头人、户有科技示范大户整套体系。该镇还被评为为数不多的、全省首批农科教示范镇。

  让科技“可近可亲”

  让服务“贴身贴心”  

  虽然有了长效平台,可并非万事大吉。科技种田的道理农民也懂,可真接触起来,总让群众觉得又神秘又高高在上,而且还有未知的风险。就算是在霍童镇,这样的现象也不少见。怎么办呢?

  杨良辉他们又动起了脑筋。第一招:党员干部带头。茶叶是霍童镇传统种植项目,不过此前都种绿茶。随着市场变化,茶叶中乌龙铁观音系列日渐走俏。2005年的推介会专家们向霍童镇推荐了他们最新研制出的“金观音”茶,可一听说种起来挺复杂、管理要求还挺高,当地群众心里打了鼓,没人敢尝试。在镇里的动员下,坑头村村主任谢郑生挑起了这份重任。“镇里启动了专项扶持基金,算是入股合作。失败了,两边共担;成功了,双方共享。”当年老谢发动几名群众一同在村里试种了63亩,结果收成时大获成功,仅茶青一斤就卖到了40元,而且就凭着这新品种名号,还一下子招引来16家茶叶加工企业要来此办厂。经过精挑细选,他们请了其中一家最有实力的茶叶公司,并专门申请注册了“第一洞天霍山茶‘金观音’”的品牌,结果在年底的全省茶叶博览会上,该茶一举卖出了每斤2000元的高价!如今坑头村种植规模一下子扩大到700亩,周边邻村也开始跃跃欲试。

  前有干部示范开路,后有扶持基金托底,科技离农民近了。可还不够,第二招:组建科技信息员,发放贷款信用证。每年的推介会只有5天时间,推介以后更多的时间里假如农民碰到难题怎么办?为此,霍童镇在24个行政村村村设立了科技信息员,及时了解反馈当地农民推广“五新”的情况。2004年6月,八斗村农民钟胜平和其他农民种植的脐橙新品种只开花却不结果,当地信息员知道后立即上报镇里,镇里随即请来专家现场指导,仅仅过了两周,问题就解决了。“刚开始时,我们还不好意思说,怕人笑话。以后再搞新品种时咱可就没后顾之忧了。”而今,脐橙使八斗村群众的年均收入从当初的1000元提高到3000多元,去年全村仅此一项收入24万元。

  在此基础上,蕉城区整合区镇两级10多个涉农部门的资源,成立了“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抽调了15名工作人员,并聘请当地10多名农业专家组成服务团,坚持常年服务。霍童镇经过争取,还对全镇所有接受“五新”的农户,发放信用证,凭此即可无条件获得最高2万元的信用贷款。

  据统计,8年来,霍童镇通过推介会这个平台,累计推出新品种1000多种,24个行政村中有19个建立了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片,培育了280多户科技示范户。

我给文章打分
2008-04-06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署名:   

这里的农民爱科技(聚焦现代农业)
猪舍里的健康革命
一个农民工和
九项环保专利
男耕女“织”春来忙
王老汉的心里话
上饶
灾后补植造林忙
图片报道
寿 光
菜博会展示名优稀特品种
眉山
“电老虎”变成“电保姆”
南汇
搭建现代农业国际流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