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黄河入海口,天高云阔。在此过冬的海鸥、东方白鹳不时飞掠水面,为湿地增添许多生机。
“咱这里有300多种鸟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李方说,黄河山东段全长628公里,约占黄河总长度的11.5%。好生态的背后,是能源绿色转型及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工业门类齐全,能源需求量大。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已达10642.6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跃升为全省第一大电源。在此过程中,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华能滨州85万千瓦光伏项目,记者了解到,2024年12月27日,该项目首批60万千瓦并网发电。“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12.86亿千瓦时,平均等效可利用小时数1312小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77万吨。”华能山东滨州公司总经理丁杨指着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光伏板说,这是企业进行业务重整、能源转型的一次大胆尝试。
丁杨和同事们最早是在沾化热电厂工作,2022年,考虑到热电厂实际以及滨州沿海滩涂地区多、风光资源丰富等特点,华能山东分公司在科学评估后决定就在沾化热电厂开展试点,推动老小热电厂重整,全面向清洁能源转型。
“这是国家海域立体分层确权政策实施后首个获得批准的立体用海光伏项目。我们利用沿海滩涂的地形特点,仅占用水面上的空间铺设光伏板,滩涂水体、地底淤泥可以同时海域养殖、海水晒盐与提溴等,实现海域综合利用最大化。”丁杨说。
在位于山东东营的华能河口风电场,上百台白色风力发电机伫立迎着海风旋转,不舍昼夜地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稳定能源供应贡献着力量。
“风机不转圈,不休星期天。”对华能新能源公司东营区域运检中心主任胡鹏飞来说,用这句顺口溜形容自己和同事们的工作最恰当不过。他告诉记者,风力发电机昼夜均可发电,对电网的调峰要求不如太阳能那样高,因此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同事们一起对风力发电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维护,尽量确保风机满发满产。
这座风电场投产至今已经10年有余,对于一个“老”风电场来说,胡鹏飞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相比于新风机,老风机的故障风险点更多、隐藏更深。比如,地下电缆、油管破损,海边防盐防潮,风机控制系统更新等,都需要投入更大精力。”胡鹏飞说。
实践中,相比于基础设施和零部件的维护,风电PLC系统的更新维护难度最大。“当年设备采购时,我们风电场机组使用的PLC系统软硬件还都是国外进口的。近些年,国外厂商调整产品线,有些型号停产,有些虽然能买到但供货周期长达一两年,我们的风机不可能停下来等这么久。”胡鹏飞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华能依托旗下的西安热工院,自主研发了国产化风电PLC系统。据了解,华能研制的风电PLC对标国际主流产品,关键软硬件实现100%国产化,逻辑编程软件可运行于国产计算机平台,支持符合IEC 61131国际标准的工业语言以及C语言。截至2024年12月,华能河口风电场分两批次完成98台风电机组国产化系统改造工作。改造后,机组总体故障率降低了20%,PLC模块相关故障率降低了85%,发电量提升比例约为2%。
天色渐晚,黄河两岸,水鸟归巢。在山东,能源结构正向着更新、更绿的方向转型,为当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夯实着基础。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积极探索能源转型新路径,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