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经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2月28日 Sat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

乡村振兴绘新景

本报记者 王明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28日 第 05 版)

  仲冬时节,在通川大地上,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条条平整干净的乡村公路蜿蜒连绵……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富足和美的新乡村。

  “我觉得这儿很漂亮,眼前的风景比‘朋友圈’里的视频、图片更唯美更梦幻。”不停拍照留念的游客王娟直呼“不虚此行”。年初完成的凰山片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成为农旅融合新的“流量密码”,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沿途的彩色房屋成了网红打卡地。

  时下,正值东岳镇凤凰村柑橘成熟上市的时节,市民们为了体验采摘乐趣,驱车经沿山脊新建的公路,到凤凰村采摘柑橘。这条路,串联起了罗江镇金凤村、东岳镇凤凰村、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这三个村(社区)均是达州城郊重要的水果基地。双鱼湖社区、金凤村以产青脆李闻名,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川脆李”的主要种植地;夹在两村(社区)之间的凤凰村以产柑橘闻名,3个村(社区)的脆李、柑橘、枇杷等水果种植面积超2万亩。

  “这段时间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爱媛、锦橙26号等都很受欢迎!按照目前销售情况,今年全村人均增收预计在1万元以上。”凤凰村党支部书记谭明江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通川区以园区为载体,重点对特色产业基地、种植园区进行优化提升改造,加大了基地水网、路网、田网、渠网、物联网等“五网”建设,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盘活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景区今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高峰期每天6000余人,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磐石龙湖·蝴蝶谷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在磐石镇,有以草莓为核心打造的农业主题公园,还有秦巴农耕文化博览馆、月湖景区、帝森庄园、龙湖·蝴蝶谷等休闲娱乐项目。

  交通便捷和人居环境优化,带给群众的不仅是心情舒畅,更有建好美丽家园的信心。通川区不断厚植宜居、宜业、宜游乡村发展底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行农村户厕改造“3341”模式,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为载体,高质量改造户厕3.6万余座,实现了村(社区)公厕全覆盖。

  “这个平台确实好,平时家里有点事,或者村上公共设施需要维修,我们在里面‘吼’一声,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给我们积分。”提起“川善治”平台,蒲家镇乐云村村民向以连赞不绝口。

  近年来,通川区深入推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全域试点工作,全域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通过平台积分制、村民说事、三务公开等功能的运用,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让乡村治理数字化、群众生活智慧化、农业产业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基层治理工作效能。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各种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正由“点上生根”变成“面上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