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正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
如何做好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创新?我的理解是,坚持做从0到1的事。
从1到100容易,只是量的变化,从0到1最难,这是质的改变。从创业初期到现在,无论市场行业如何波动喧嚣,国轩高科一直围绕磷酸铁锂在做技术创新,而且是从最难的基础材料科学做起。
多年的积淀,让我们对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掌握实现了从0到1。相比三元,磷酸铁锂材料更为安全稳定,成本也相对更低。产品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敢放心地装到客户车上。从材料科学到电池科学再到产品科学,我们的磷酸铁锂电池做到了全球第一。
创新要由浅入深地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只有从门外汉成长为赛道专家,才能精准找到赛道“痛点”。在我看来,从储能的角度可以清晰区分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新能源的储能在后端,传统能源的储能在前端。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以天然储能的方式存在的,因此他们的能源利用方式是开采和释放。新能源电池的前端则不然,以水力、风力和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本身就是以动态能量形式出现的,因此后端的存储和释放问题才是新能源赛道的“痛点”。基于这样的理解,国轩高科始终坚定不移聚焦新能源电池。
创新必须坚守长期主义。成立以来,国轩高科坚持技术驱动,深入实施“532”研发战略。所谓“532”,既是我们对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的功能拆分,也是对研发人员的任务分配。
就生产技术而言,如果整个电池生产技术为100分,那其中50分是材料科学,30分是制造技术,20分是产品应用技术。基于此,我们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截至2024年9月底,专利申请数量已经突破一万件。
就人才团队而言,我们也按照“532”的结构进行拆分。50%的研发人员做现有技术的应用研究,30%做未来5年之内电池发展方向的探路式研究,剩下的20%不限时间和经费,“放水养鱼”,围绕产业链做方向性和可能性研究。基于这样的人才梯队,我们才能在兼顾现实的情况下,寻找未来的发展可能。目前国轩研发技术团队超过7000人,未来3年要达到1万人。
创新还要做到产学研协同的从0到1。一直以来,国轩高科联合全球知名高校,协同产业链关键企业,建立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科技合作网络,培养一批细分技术领域的创新带头人,有效推进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科技的联合攻关。
独木难成林,创新无国界。创新必须是全球合作的创新。做好全球研发合作,帮助我们走得更快更远。成立以来,我们持续加大全球研发合作,包括在全球建立八大研发中心,推动国轩高科在电池研发及创新领域的持续领先。同时我们还有五大验证中心,其中包括2座大众认证的验证实验室,为创新技术提供了验证平台。
跟随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潮,国轩高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突破。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信心在当下,更在未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我们对未来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文作者为国轩高科董事长,本报记者杨俊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