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筑路搭桥 通江达海

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迈出新步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2日   第 11 版)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五年。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加速延伸,跨越山海,联结世界,铺就崭新的发展通途。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列为重点工作,着力强基础、拓货源、优服务、深合作,以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的干劲,圆满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通道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稳步提级  “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今年1—6月,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78.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7.3%。从铁路、公路、水路到航空,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助力“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不断完善。

  铁路方面,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黄桶至百色铁路、崇左至凭祥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钦州东至钦州港铁路增建二线初步设计获批,云桂沿边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公路方面,龙门大桥实现全线贯通,河池至荔波高速公路完成总体工程量的95%,钦州港疏港大道工程部分路段达到简易通车条件。

  水运方面,平陆运河今年1—6月完成投资111.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7%,开挖土石方5851.8万立方米,浇筑枢纽混凝土106.9万立方米。北海铁山港石头埠作业区8号9号泊位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4号5号泊位工程、北海港铁山港啄罗作业区4号泊位工程加快建设。

  航空方面,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二跑道)、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

  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多种运输方式便捷组合、物流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南宁市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海联运中心正式开通运营,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国际铁路港加快建设,广西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已初现雏形。

  辐射增强  通道运行质效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图定班列线路5条,开行图定班列增至12条,新增重庆黔江站、四川乐山北站、贵州毕节东站等8个站点。目前,通道货物运输品类已增加至1140余种,辐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城市153个站点。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体系的逐步完善,运输效能日益显现。今年1—6月,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5536列,同比增长22.7%;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2万标箱,同比增长19.8%;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5.4万吨,同比增长50.3%。 

  今年以来,“来宾—北部湾港”食糖班列、“北部湾港—西安”卷钢集装箱专列上线,通道综合成本低、运力有保障、发运规模化的优势,为不少企业开拓市场带来了新选择。

  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特征,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蓬勃发展,班列覆盖面持续扩大,通道外贸货源也在持续增长。澳大利亚锂辉石、东南亚橡胶等进口货物增长迅速,广西的食糖、汽配、板材等优势产业产品也加速“出海”。7月9日,随着在重庆集结装载的700吨货物从钦州港经新加坡国际中转港转运至目的地,“钦州港—新加坡”国际中转新增航线正式启动,该航线能够更加迅速地将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通道沿线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枢纽化物流网络的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凸显,促进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功能更加完备。

  创新驱动  通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广西主动求变,破立并举,通过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优化通道营商环境。

  以“小切口”改革为重点,推动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一体化水平有效提升。通过跨领域、跨部门创新协作,统筹拆围网、接数据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北部湾港铁海联运实现一体化运营。通道班列货物可在北部湾港内便捷周转,实现出海货物“下车即上船”、陆运货物“下船即上车”,铁海联运真正实现无缝衔接。

  创新求变,务实求新。广西还通过升级口岸功能,加强与沿线海关合作,努力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6月25日,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双边口岸(中国里火—越南北峰生通道)正式对外开放。这个以一线卡口一站式验收的口岸,通关时间比原有模式节省约50%。4月22日,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防城港企沙和渔澫港区等11个泊位正式投产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能力再提级。

  乘势而上  扬帆启航再出发

  站在新起点,广西将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助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